分享

【异域】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

 张福涛lu70kpm9 2020-05-21

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

——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南京师范大学 张义兵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都在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美国的每个孩子要想成为合格的公民、劳动者或者领导者就需要21世纪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学校所学习的内容和21世纪的生活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要想成功面对21世纪日益艰难的高校课程、职业挑战和全球性劳动力竞争,美国需要重新建构其基础教育体系。由此形成一个全国性21世纪技能伙伴组织,参加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如美国教育部,还有15个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已决定把“21世纪技能”引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商业机构(包括微软、思科、IBM等数十家大公司给予资金支持及参加该组织的战略委员会),而且该组织还吸引了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等在内的多家民间组织、北美的大部分高校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了研究工作。

21世纪技能”的主要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美国的学校需要整合3个“R”(即核心课程)和4个“C”,即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交流合作(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创造与创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使教室环境接近真实世界的环境。如下图所示,“21世纪技能”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图中“彩虹”部分的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图中“底座”部分的支持系统。

一、核心科目与21世纪主题:“21世纪技能”的课程载体

核心科目是整个课程系统的焦点,其设置既要考虑作为21世纪的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时间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自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后,美国教育界重新认定了1965年的小学初中教育法案的有关规定。由此,21世纪核心科目似乎是“传统”的,包括:英语、阅读和语言艺术、外语、艺术、数学、经济、科学、地理、历史、政府与公民等。

比较有趣的是,在保留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5个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应对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但是其教学活动不以独立学科存在,而是需要融入核心科目中。其内容包括:

1)全球意识。这是进入新世纪后,应对全球化所必需的。要求学生能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与应对全球议题;在私人场合、工作场所、社区环境中,用互敬的精神和开放的对话,从个体所表现出的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中学习与协同工作;理解其他民族及其文化,包括非英语语言的使用。

2)金融的、经济的、商业的和创业的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做出恰当的个人经济选择;理解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运用创业技能提高工作场所效益和进行职业生涯选择。

3)公民素养。要求学生通过了解和理解政务流程,有效参与市民生活;在地方、州、国家及全球层面上,践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理解施政决策在地方与全球的应用。

4)健康素养。要求学生能获取、领会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能用增进健康的方式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知道预防性的身体与精神健康检测,包括适当的饮食、营养、锻炼、避险与减压;运用已有信息做出恰当的与健康相关的决策;建立和监测个人与家庭的健康目标;理解国内与国际公共健康与安全的议题。

5)环保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知识,理解影响它的状况与状态,特别是与空气、气候、土地、食品、能源、水和生态系统相关的方面;能够论述相关知识,理解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冲突(如人口增长、人口发展、资源消耗率等);调查与分析环境问题,并对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做出正确结论;针对选出的环境方面的挑战,采取个体与集体的行动(如参加全球行动,设计方案以激发解决环保问题的行动)。

二、学习与创新技能:“21世纪技能”的精神内核

从宏观层面看,学习与创新技能更多被当作区分学生是否已为21世纪越来越复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准备好的认证方式。从微观层面看,创造、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等问题是学生为未来做准备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学习与创新技能实质上是“21世纪技能”的精髓。其内涵包括:

1)创造与革新。其一,是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广泛的观点创新技术(如头脑风暴法);能够创设新的有价值的观点(包括增量及激进的概念);能够详述、提炼、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观点以推进和增加创造的成果。其二,是与他人共同创造性地工作,要求学生能够开发、应用及有效地向他人传达新观点。对新的、多样的观点持开放、支持的态度;把群体智慧吸收与反馈到工作中。其三,是应用创新,包括把创造性思想付诸行动,在革新将要涉及的领域做出实在的、有用的贡献。

2)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有效的推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推理方式(归纳、演绎等)。其二,是运用系统思维,要求在复杂系统中,分析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总的结果的。其三,是做出判断与决定,有效分析与评估证据、争论、主张、信念;分析和评估主要的可选择的观点;在信息与争论之间进行综合及建立联系;解释信息以及基于分析推断结论;对学习经历与过程批判性反馈。解决问题方面则包括:能用传统的和创新的方式解决不同类型的不熟悉的问题;能识别与提出主要问题,以澄清不同观点导向较好解答。

3)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表现为清晰地交流:在多种状态及语境中,有效运用口语、写作及非言语交流技巧,清楚表达思想与观点;能够有效倾听,以辨析含义,包括知识、价值、态度及意图;为一系列目的(如通告、指导、激发和劝说)进行交流;利用多媒体和技术,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有效交流(包括多语言环境)。另一方面表现在与他人合作,体现出与不同团队有效工作及相互尊重的能力;灵活性与主动性,有助于做出必要的比较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协作的工作分担共同责任,尊重团队中每个个体所做出的贡献。

三、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21世纪技能”的技术基础

21世纪的人类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技术与媒介的环境中,表现出几个不同的特征:其一,是使用大量的信息;其二,是技术工具的快速变化;其三,是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相互合作与做出个人贡献的能力。要成为21世纪有效率的人,需要展现出一系列的与信息、媒介和技术相关的有用的和关键性的思维技巧。

1)信息素养。首先是获取与评估信息,高效地(时间上)、有效地(资源上)获取信息;批判地、适当地评估信息;其次是使用和管理信息,能够针对手头的议题与问题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广泛多样的源头管理信息流;应用对伦理的、法律的基本问题的理解,获取与使用信息的议题。

2)媒介素养。首先是分析传媒,同时知道媒介消息是如何及为何建构出来的,而且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检测个体诠释消息有何差异,价值观与观点是如何纳入或者排除出去的,媒介是如何能够影响信念与行为的;应用一种对伦理的、法律的基本理解获取与使用媒介。其次是创造媒介产品,能够理解和使用最适当的媒介制作工具及其特性与习惯;在多样化、多元化文化环境中,理解并有效应用表达与诠释。

3)信息、通讯与技术素养。包括:有效地运用技术,使用技术作为工具进行探究、组织、评估与交流信息;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PDA,媒体播放器、GPS等)通讯/网络工具,恰当获取、管理、诠释、评估与创造信息,应用一种对伦理的、法律的基本理解获取与使用信息技术。

四、生活与职业技能:“21世纪技能的实践环境

在全球化竞争的信息时代,对复杂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应对能力,要求学生对发展足够的生活与事业技能要倾注更多的关注。

1)灵活性和适应性。其一,是适应变化,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角色、工作职责、日程和情境;在存在歧义的氛围中和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处理中有效工作。其二,是灵活性,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吸取反馈信息;积极面对表扬、挫折与批评;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理解与平衡多样化的观点及信念以达成可行的方案。

2)主动性与自我导向。其一,是目标与时间的管理,用明确的或者不确定的成功准则设定目标;平衡战术上的(短期的)和战略上的(长期的)目标;有效使用时间和应对工作负担。其二。是独立工作,不需直接监督而能够自我监控、界定任务、确定优先顺序和完成任务。其三,是成为一个自我导向的学习者,超越对技能与课程的基本掌握,去探索与扩展自己的学习与机会,以获得专业知识;展现首创精神以提升技能水平直到专业水准;展现把学习当作一个终身过程的信念;为了预示未来进步,批判性地反馈过去的经验。

3)社交与跨文化技能。其一,是与他人有效交流,知道何时该恰当地倾听,何时该讲话;用一种值得尊重的、专业的方式引领自己。其二,是在不同团队中有效工作,尊重文化差异,与来自不同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人有效工作;用开放的思维回应不同的观念与价值观;利用社会和文化差异创造新的观念,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及其质量。

4)生产率与责任心。其一,是管理项目,即便是在面对阻碍与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与达成目标;优先处理、计划及管理工作,以完成预期结果。其二,是产出成果,在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同时,展现另外的贡献。包括如下能力:符合伦理地、积极地工作;有效地管理时间与项目;多重任务;积极参与,与守信和守时一样;用恰当的礼仪表现自己;与团队有效地协作与合作;尊重与赏识团队的多样化;对结果负责。

5)领导力与责任心。其一,是指导与领导他人,使用人际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影响和指导他人去达成目标;调动他人力量实现共同目标;通过榜样和自己的无私,激励他人达到最好;在使用影响力与权力中,展现正直与合乎伦理的行为。其二,是对他人负责,要从对更大的、对社区利益负责的角度去行动。

五、支持系统:“21世纪技能”的实施保证

为了切实推进21世纪技能的实施,'21世纪技能”伙伴组织也提供了给教师、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的系统化的支持策略。其内涵包括:

(一)21世纪标准

聚焦于21世纪技能的内容知识与专业,不仅要重视核心课程,而且要理解21世纪跨学科主题;强调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而非浅层理解;要求学生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当积极参与到富含意义的问题中后,允许对掌握程度做多元测量。

(二)21世纪技能”的评价

支持多种评价的平衡,包括和形成性与总结性的教师评价一道使用的高质量的标准化测试;强调嵌入日常学习的学生绩效的反馈;在测量学生“21世纪技能”掌握方面,需要平衡技术支持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鼓励开发有关学生工作的电子档案,向教育者及未来的雇主展示学生“21世纪技能”的掌握,鼓励使用一种平衡的电子档案袋测量去评估教育系统学生在“21世纪技能”的竞争中达到高水准的有效性。

(三)“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

在核心课程和21世纪跨学科主题中直接教授“21世纪技能”;致力于通过内容领域为“21世纪技能”的应用及为基于能力导向的学习提供机会;把支持性技术的使用、基于探究的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高层次思维技能整合进来,实现创新学习的理论;鼓励超越学校围墙的空间限制,把社区资源整合进来。

(四)21世纪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给教师指明方向,以使他们能够抓住时机把“21世纪技能”、工具与教学策略融入课堂实践,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活动可以替代或者忽视。包括:均衡使用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的直接教学;能够举例说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能够切实地推进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以及其他的“21世纪技能”。为教师提供21世纪专业学习社区,运用面对面、虚拟及混合交流形式,鼓励在社区中进行知识分享;使用可升级、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模式。

(五)21世纪的学习环境

创建学习实践、人力支持和物理环境,这将有助于学生的“21世纪技能”的教与学;支持专业的学习社区,这将使教育者能够进行合作、分享最好的实践及在课堂实践中整合“21世纪技能”;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有21世纪背景的真实世界中学习成为可能;允许公正地使用优质的学习工具、技术及资源;为群体、团队及个体提供21世纪学习设计;支持不断扩展的社区和国际性参与的学习,包括面对面的和在线的。

显然,这五个支持系统是保证“21世纪技能”实施的基础。支持系统与学生学习结果这两大系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核心课程为载体,其它技能的培养难以落实,支持系统也没有意义;没有支持系统的保证,各种技能的形成也将会变形乃至流于形式。

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美国“21世纪技能”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核心课程要少而精。面对日益增多的现代学科,美国“21世纪技能”中并未为之所动,而是仅仅保留传统的几个科目。少而精的核心科目可以保证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稳定,综合性内容可以在确保学生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融入核心课程的五个主题是针对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的跨学科活动,可以成为我们应对全球化发展及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参照,其整合式的实施方式也符合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要求。其二是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来说,学习与创新技能似乎是个隐性的、难以教学并且不好评价的内容,而在美国“21世纪技能”的体系中,学习与创新技能恰恰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其三是广义的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概念。其内涵包含了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个方面的素养,但这不需要开设独立课程完成这个目标,而是融入到核心课程及21世纪主题活动中,运用相关的技术,形成相应的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其四是重视生活与职业技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但是并未专门阐释为未来生活与职业做准备的内容,在各门课程标准中虽然略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在教学实践中,更由于考试体制问题导致未来生涯规划等问题仍然难以落实。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了“学会生活生存,学会做人做事”,但这是一个抽象的表达,具体落实仍然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美国“21世纪技能”所提出的生活与职业技能的表述,也存在着抽象、有些过于理想化等问题,但是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则要强很多。此外,美国“21世纪技能”所提出的多种支持系统,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也提出了教学评价等棘手问题的解决思路。特别是有关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原文载2012年第5期《比较教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