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用什么读懂这个世界?丁元英、查理芒格、德鲁克思考力比较

 智见派 2020-05-21

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想说话。话一出,你的文化属性,随之而出,那是一种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心态,这叫自卑。

每个人的底层成长逻辑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维度也是不一样的,解读出来的信息,体会到的内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人思考力的差距。

丁元英的“应作如是观”

丁元英一出场,就与友人一起辩论美女是魔与否的问题。按照他的思维,如果这个美女是亲人,是不能缘起是美女的,不究竟。因为天下人,自古以来,情人眼里出西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认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丁元英也只是提供了他自己的如实观照法,与他收藏的唱片一样,带着“元英”的文化属性在里头的。

后来,判断王明阳上面,他深谙普适性的无明众生都必须想有个心安,这个是刚需,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切,也是他内观自己也是在求的吧,不然为何去智玄那求个心安。这说明,起心动念,都是有心理成本的,这个也是一种道德感的约束,从我们生而为人的那天起,我们就是摆脱不掉的。

丁元英的“应作如是观”,所谓的实事求是,只能是主观性的尽可能的最小化的缩写那个判断错误的几率,终究是一个实践,首先也是思考力的实践。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性,联系性,变化性,规律性,精神性,都是有公约数的。

这个与叶子农的见路不走,差不多。

查理芒格的人性误判法

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身边有一位挚友,名叫查理芒格,双重组合。一个高调,一个低调。最近低调的也不高调了,终究还是不究竟,还是在变。

查理芒格极为推崇的是,他建立了一套人性误判法,这套法则有那位索罗斯的人性非理性有点相同。但是,查理芒格的更科学性。

查理芒格读了很多书籍,然后把这些书籍的学问融会贯通在一起,建立了这套他自认为的人性误判法,一共大约10多条。

他的这套法则,很多都建立在生物学的角度上面,比如巴普洛夫的学说,还有那个释放出来的万万千千小蝌蚪一起冲击那个小泡泡的学说,一旦一个小蝌蚪进入了,其他都只能望而兴叹了。大师就是大师,他的这套理论,真的是震撼人的灵魂,启迪人的觉悟。

德鲁克把人分为两类:读者型、听者型

德鲁克是一位管理学大师,一生都致力于人的研究。学过经济学的人,肯定都认识他。

按照读懂这个世界的方法不同,德鲁克把人分为两种类型:读者型、听者型。他拿美国历史上两任总统拿来举例。

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

十年后,他当上了总统,但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却公然表示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会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他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

几年后,另一位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也搞砸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属于听者型。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属于读者型,因此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助手写通报。约翰逊上任后留下了这些人,可是他显然根本看不懂这些笔杆子写的东西。

这三位的思考力,谁的更厉害。每个人心中,各有一杆秤。各种圈地,高下立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