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为天下先:容闳的人格魅力

 联合参谋学院 2020-05-21

文丨李喜所

1847年的1月4日,在美国传教士布朗(Rew.S.R,Brown)的资助下,容闳从珠江口的黄埔港乘船出发,往美国留学。经过98天的辛苦颠簸,终于到达纽约。随后即往纽海文(New Haven),先入中学补习,后考入著名的耶鲁大学,1854年顺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他本来可以在美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强烈的爱国心和振兴中华的美好理想,驱使他毅然返回祖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四处奔波。他先是为洋务运动贡献聪明才智,后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抗击日本侵略竭尽全力,之后投身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基本是一位与中国近代进步事业相始终的先进的中国人。容闳的不朽业绩促成了中国公费留学生的派遣,被公认为是中国的留学生之父。正是有了他的拓荒之功,才逐步形成了近现代中国日益高涨的留学潮。如今,留学生不仅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支生力军,而且是中国高级人才的主要源泉之一。容闳的一生之所以取得如此丰厚的业绩,关键是他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勇气和创新精神。

容闳的创新精神,突出体现在他破天荒地开启了近代意义的留学教育大门。汉唐时期,由于要到印度学习佛典,个别高僧曾往印度留学还演绎出唐僧取经那样感人肺腑的故事。但这种留学很不规范,和今天所讲的留学生相距甚远。明清之际,一些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也曾带个别中国青年往意大利等地学习神学。不过这些留学生并未对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影响。即使到了鸦片战争时期,由于中外相互隔膜的状态并没有大的改变,整个社会对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亦少需求,所以出国留学尤其是到美国留学,根本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在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传言,诸如美国是蛮荒之地,到那里十分危险,美国人一旦见到中国人,就会抓起来,剥下你的皮再安在狗身上。在这种极为恐怖的社会意识包围下,一提去美国留学都望而却步。1846年冬天,当在香港马礼逊学校任校长的布朗先生提出要带几名学生往美国留学时,没有一个人报名。后经多次说服动员,胆大的容闳才报了名。不料,家中的父母和亲戚朋友都竭力反对。但由于容闳执意要去,亲人见无力阻挠,只好作罢容闳才冒着风险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容闳到美国后奖学金有限,每天还要做饭,四处打工,加之学习的压力,生活极其艰辛。如果没有惊人的毅力和顽强拼博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其中,还有一段时间由于容闳不愿做传教士,失去了奖学金,度日之难可以想象。但容闳坚韧的个性,促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耶鲁大学也为有这样的坚强不屈的校友而自豪。1876年,为表彰容闳的奋斗精神,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这不仅是容闳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容闳由耶鲁大学毕业意义重大,这不仅为太平洋两岸中美两个一直隔绝的大国架起了进一步交流的桥梁,而且奠定了中美文化沟通的基础。尤为可贵的是,容闳富于理想和抱负,并为之竭诚奋斗。在耶鲁大学即将毕业时,容闳就确立了要用西方文化振兴中国的政治追求,即“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具体就是说服清朝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接受美国的现代教育。在容闳看来,像他这样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多了,中国就能够逐步摆脱落后和贫困,一跃成为美国那样的现代国家。客观地讲,容闳这种人才强国的战略构想富有创新意义,在他之前还没有人完整地提出过。容闳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摆脱了美国各种迷人的诱惑,于1854年返回祖国,为让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开始了18年的漫长而艰苦的奔波。可以想象,一个刚刚26岁由美国回来的青年,大小官员一个都不认识,又和各级政权没有任何关联,想说服清朝皇帝去实施一个重大的决策,几乎是天方夜谈。然而,敢为人先的容闳却信心十足,不达目的决不回头。

由于容闳从小一直在教会学校读书,中文基础差;19岁到美国后又远离中国文化,国学根基很浅。容闳深知,一个仅仅懂得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不仅不可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而且也很难将西方文化移植到中国。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容闳前往广州,一方面补习汉语,钻研中国古典文化,一方面试图结交权贵,实现其往美国派留学生的计划。然而,茫茫人海,无路可寻。不得已,又转往香港,几经周折,还是失望。于是在1856年前往上海,希望在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遇到贵人,实现其派留学生的梦想。他先是在海关当翻译,后又往洋行当秘书,一度失业后则潜心翻译西书,但转眼4年过去了,还是毫无希望。1860年,他突发奇想,觉得屹立于南京的太平天国或许能够成就他的梦想。于是他躲过清军的严密盘查,只身来到南京,见到了主持太平天国日常工作的干王洪仁轩。没想到太平天国首要任务是解除清军的围困,根本无法去向国外派留学生。容闳再次无果而返。实在没办法,容闳又想做茶叶生意,试图通过经商致富,自己出资派青年学子往美国留学。可是几年奋斗下来,并不如愿。这时的容闳几乎绝望了。然而恰在此时,由于他这些年在上海的拼搏,有了一些名气,曾国藩的幕僚举荐他往美国采购机器,容闳终于盼来了结识清朝大员的好机会。容闳熟悉美国情况,又善于社交,办事精明,采购机器一事办得甚好,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1870年,曾国藩奉旨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作为翻译同行,于是乘机向曾国藩提出了派留学生的计划,曾甚为赞同,很快即和李鸿章联名上奏清廷,获得批准。容闳十几年的全力奋斗终于成功,激动得一晚上合不上眼。经过两年的筹备,1872年8月11日,首批30名留美幼童由上海启程,往美国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童留美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时代。它揭开了中国官派留学教育的序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外又开辟了一条高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同时对旧式的封建教育以巨大冲击,国人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追求乃至价值观由此渐渐发生了新的转换,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的涌入中国也因留学生这个特殊媒介跨入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入的新阶段。当我们体认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时,自然会深深怀念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容闳博士,也更加敬佩他那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和人格魅力。

来源 | 《神州学人》2007年第1期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转载神州学人“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及ID,未进行任何标识者转载将按照微信有关规定进行维权。

神州学人致力于好文精选,实用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找到出处作者或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还望见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