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一首无法超越的经典诗作,短短28字,却温暖了千年时光

 花开无田 2020-05-21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在人世间,每个人都是红尘中浮浮沉沉的一份子。即便是才高聪慧如李白、苏轼等人,一辈子也只能说得上是豁达而非超脱。或许终我们一生,焦虑不安的情绪都会和我们如影随形。但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是和苏轼相较,虽然我们没有苏轼那么大的才气,但同样的我们所面临的烦恼也没有那么多。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十分坎坷的,作为名震一时的大才子,苏轼的仕途却十分的不顺。他先是因为谈论变法,而被迫"自请"出京;而后又因为"乌台诗案"被囚百日,如果不是因着宋朝"不杀士"的传统,或许一代才子会就此陨落,也未可知。但所幸苏轼天性放达,官场的失意反而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如果苏轼的人生真的是汲汲于功名利禄,那这对于我国的传统诗词界将是一大损失。作为豪放派的诗人,最能体现晚年时期苏轼乐观情怀的诗篇莫过于《赠刘景文》一诗。

何为赠诗

在我国的诗词分类之中,赠诗往往和酬诗并称为"酬赠诗"。酬赠诗本质上是古代诗人用来应酬和交友的诗作。文人品高,他们的交友方式往往和别人靠着酒肉玩乐来交友不同,文人们一般信奉以文会友。在诸多的以文会友的方式之中,以诗会友是文人们最为推崇的一种!与写文章不同,写诗讲究简洁,通常能写好诗的人写文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能写好文章的人却不一定能够去繁就简,写得一手好诗。

在古代,酬赠诗数目繁多,尤其是赠诗,一些文人十分喜欢用写赠诗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赠汪伦》就是赠诗中的杰出代表。而在日常中,如果是有所感悟、有所思念的时候,文人们也会写一首赠诗送给亲友们。本文中所提到的《赠刘景文》就是苏轼有感而发,写给友人刘景文的诗作。

谁是刘景文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了解刘景文的生平和他与苏轼的交情。刘景文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刘皴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将军 ,所以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刘景文拥有十分豪放的性格。因为性格的缘故,刘景文备受苏轼的赞赏,苏轼还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两人的交情是不必多言的。

刘景文虽然素有令名,对于经史子集、史记列传都十分精通,但他在官场上也是十分不如意的。刘景文的名声比不上苏轼,,而且他日常仕宦所得的钱财,一般都用于购买、收藏古书了,所以他的生活水平是比较差的。在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刘景文只是一个七品小官,或许正是感慨于友人的困厄和不得志,苏轼才写下了这首诗来勉励他。

后来,刘景文虽然在苏轼的极力举荐之下得到了小小的升迁,但没过几年,他就与世长辞了。这个被苏轼誉为"国士"的人,穷尽一生终究是没遇见属于自己的伯乐……

诗文赏味

这首诗虽然是写给朋友的勉励诗,但通篇不见勉励之词,反而另辟蹊径,借由自然景物入手。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初冬的景象,开篇的"荷尽、菊残"四字在结构上十分工整,而且不经意的侧面点出了季节。虽然已经明了这是一首勉励朋友的赠诗,但读者们仍然会被这样衰败的景象诱导,误以为全诗的都十分低落。

可出人意料的是,苏轼在这首诗里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渲染了自然气象的衰败、荒芜之后,笔调一转开始劝勉友人: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象,正是现下橘子青绿、橙子金黄的时节啊。其实大家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应该是万物复苏的春季。可苏轼却不走寻常路,或许在他的眼中,初冬未必是最好的时节,只不过是借由这样的语句来劝慰友人珍惜当下罢了。

这首诗在历史上曾被拿来和《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相比,虽然二者手法相似、工笔相近,但论内容来说,苏轼的《赠刘景文》绝对是优胜者。苏诗的气象、意境、格局平地而起,集赞人、写景、咏物为一体,不仅在笔墨之间开导了友人,更为后世留下了立足当下的正确导向。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皆赞苏轼这首诗是 "浅语遥情,曲尽其妙"!

这样经典的诗篇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时时诵读的,当焦虑不安再次涌上你心间的时候,只要想起这首诗,或许便能明了什么叫做"吾心安处,便是吾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