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大内顶级高手和江湖顶级高手,谁更厉害?

 cat1208 2020-05-22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历史提问

古代大内顶级高手和江湖顶级高手,谁更厉害?为什么?

答:首先,从理论上说,古代作为皇家护卫甚至是皇家心腹的“大内高手”,战斗力要远远强于“江湖高手”。
古代皇权专制,特别是放在王朝大一统的年月里,倘若有“民间高手”不受皇权控制,那就是百分百的大威胁。历代的封建皇帝,为求龙椅安稳,恨不得把全世界的“高手”都招到麾下。“大内高手”们的日常训练,乃至待遇吃住条件,都比民间高手更优厚。比如汉武帝的禁卫军队“羽林孤儿”,都是精选烈士遗孤子弟,从小接受严格骑射训练。唐代的“六军宿卫”更是“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铁杠之戏。”全都身手不凡。

而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王朝“大内高手”们的选拔考核训练,也更加细化。特别是宋朝,由于“守内虚外”,也就高度重视“大内高手”。作为“大内高手”的“宿卫禁军”,待遇在宋代禁军里公认最高,以司马光的形容说“厚其粮赐”。单普通“宿卫禁军”的“食钱”每月就有七百钱,诸如“龙卫”“神卫”等军官,“禄粟”更高达二十五石。另外每年还有名目繁多的赏赐,经常“工资基本不动”。
但这“高薪”也绝不好挣。以《宋史》的形容,这些待遇最好的“宿卫禁军”,都要从全国招募,一级级筛选出来。“非材勇绝伦不以应募”。成为“宿卫禁军”,享受优厚待遇的同时,每天也要“日习武技”,天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且成了“大内高手”也不保险,宋朝动不动就要“校阅”,考核骑马格斗射箭等科目,只要不合格,分分钟就被淘汰。比如宋太祖年间的一次“校阅”,当场就刷掉了三百多人。

如此高薪加严格管理,也让宋朝的“大内高手”,一度成为天下闻名的恐怖力量。比如宋太祖身边的“大内高手”们,各个都是“人敌数夫,骑上下山如飞”。而且还各个忠心耿耿,皇帝指东不敢向西。宋太祖有次闲着没事喂老虎,不留神老虎被骨头卡了喉咙,眼看心爱的老虎疼的嗷嗷叫,宋太祖稍微使个眼色,“大内高手”李承训就毫无惧色钻进笼子,轻松从老虎嘴里拔出了骨头。“钻老虎嘴”都毫无压力,打仗岂不更嗷嗷叫?
就连大宋的“邻居”们,也曾被“大内高手”们吓着:长期搞事的西夏国主李继迁,派使者张浦来入贡,宋太宗直接安排了数百“大内高手”,当着张浦的面开一石五的硬弓。之前标榜自家骁勇善战的张浦,见状当场就跪了,连呼“蕃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固已逃遁。”
而在宋朝之后的几个朝代里,招募“大内高手”的制度各有不同,但“大内高手”的“成色”,也是相当的高。比如明武宗宠臣江彬选拔精壮组成的大内高手,素来以高壮善战著称。但南司马乔宇不服,又选出京营里上百个头矮小的“南方教师”,双方敞开了一顿练。一场“大内高手德比”,江彬麾下的壮汉们,全被这些“南方教师”们“或撞其肋或触其腰胯”,结果是“翻身倒地累仆”。可见那时的“大内高手”,果真藏龙卧虎。
清代的“善扑营”也类似,善扑营的“扑户”们,还按战斗力分为“一二三等扑户”,根据其战斗力来领取钱粮。他们除了负责日常的宫廷护卫外,有时还常执行“特殊任务”。比如康熙年间中俄外交往来,俄国使团的随行拳手,常在北京城胡作非为。善扑营的“扑户”也“不服就干”,每次都堂堂正正开打,打得俄国人“仆地不能起,从此凛然守法”。以硬核的方式“为国争光”。
至于武侠小说里常大出风头的清代“大内高手”,即“大内侍卫”,放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曾是一群彪悍的存在。清王朝的“大内侍卫”,主要来自于贵族子弟和文武官员子弟,武艺要求更是极高。以乾隆皇帝的话说,必须得“训以讲求射法,毋得忽略”。天天摸爬滚打苦练。清太宗皇太极狩猎时,曾突遇老虎袭击,危急时刻,大内侍卫詹土谢图与老虎浴血搏斗,硬是从虎嘴里救人成功。可见此时的“大内高手”,是有多么悍勇!
不过,这“大内高手”远远强于“江湖高手”的情景,放在许多王朝的发展曲线上,有时也往往停留在理论上。有时当一个王朝腐化时,传说中很厉害的“大内高手”们,也是带头“腐”起来。
比如曾高手荟萃的宋朝“大内高手”们,到了宋仁宗年间时,就常把宋仁宗本人“辣”一下眼睛。宋仁宗天圣元年时,在崇明殿考较十名“大内高手”的武艺,结果竟有“四人弓弩不中”,对比一下同时期,北宋边境的精锐骑兵训练时“皆望空发箭,马前一二十步即已坠地”的雷景象,确实很呼应。
甚至这样的“大内高手”,到了几十年后的宋徽宗年间,那都成了真高手。因为此时的北宋“大内高手”们,早已是“训练不精,多充杂役”。竟都是些烂兵在凑数。如此“注水”的高手们,面对呼啸南下的金兵铁骑,当然被悲催秒杀。还要靠北宋“弓箭社”“忠义社”等“民间高手”们揭竿而起,浴血拖住金人南下的脚步。
晚明的情况,那更叫一个惨。号称云集“大内高手”的京营,到了崇祯年间时,也变得不靠谱。以崇祯年间兵部左侍郎吴甡的叹息说,所谓大明最精锐的“京营”,全都是一群北京街头上的流氓甚至小商小贩来凑数,就为“帮助”军官们多坑点军饷。到了李自成打进北京时,穷途末路的崇祯帝,还想着召集“大内高手”们突围出去。太监们叫苦说“京营都已溃散,哪里还有兵?”上吊?几乎成了唯一选择。

到了传说中“大内高手”纵横江湖的清代,到了清朝中期后,“大内高手”也越来越注水。清朝嘉庆帝在位时,许多大内侍卫日常值班,竟连刀也不配,常见松松垮垮。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的“林清之变”,更叫“大内高手”们现了把眼:数百天理教徒突袭紫禁城,高手云集的大内侍卫分分钟稀里哗啦,如果不是嘉庆帝的宝贝儿子旻宁(未来的道光帝)挺身而出,号称戒备森严的皇城,必然被掀个底朝天。
此情此景,事后的嘉庆帝也悲愤无比,更悲愤的是,许多“大内高手”不但不能打,还被天理教拉下了水,心甘情愿做了人家的内应。如此情景,也让嘉庆帝在《罪己诏》里一顿怒骂:“笔随泪洒,通谕知之”。看过这“泪奔”的一幕,不久后鸦片战争的更耻辱一幕,已是不难理解。
大内高手的战斗力,关乎王朝国运?不开玩笑说,这确是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
参考资料: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关文发《嘉庆帝》、王军营《北宋皇宫宿卫诸问题研究》、曹连明《清代大内侍卫略谈》、樊树志《重写晚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