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朴初诗词创作特点浅析

 杏坛归客 2020-05-22

200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所刊《赵朴初同志生平》说:“赵朴初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这里对赵朴老的古典文学诗词曲方面的造诣的评价是十分精当的。

20世纪中期,赵朴初诗词曲曾先后出版了《滴水集》《片石集》。这两本集子是赵朴老生前自己选编的,书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序言或前言,说明自己写作经历和创作经验,其中有十分宝贵的理论观点,值得学习,对当前诗词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3年出版的《赵朴初韵文集》汇编其诗词曲 1985首。这是迄今公开出版的最全的赵朴老韵文集子。

就个人从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接触到的赵朴老韵文的粗浅印象,这里姑且谈谈对赵朴老诗词曲创作特点的看法。

一、题材丰富,入时切事

倪强、黄成林著《赵朴初传》说:《赵朴初韵文集》“共收录了他的诗词曲 1985首。不可讳言,还有大量作品未收、漏收其中。在现代诗人中用‘旧瓶装新酒’即用旧体诗、词、曲写出如此数量表现现代人生活、情感的作者,只有赵朴初一人”。这里结论下得很果断。数量多是一方面,我对其后半句“表现现代人生活、情感”说赵朴老是第一人,我有共同感受。我感到赵朴老大量的诗词反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而且是表现作者生活与情感的即时即事的题材。因为作者地位之高,参与国家社会工作面广,所以他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的作品自然涉及他所处时代的国家社会甚至国际大事件;加之赵朴老诗思敏捷,勤于笔耕,写作及时,数量巨大,因此其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入时切事。“题材广泛是赵朴初诗歌的第一大特点。他写了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了刘胡兰、雷锋、王杰、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也写了公共汽车售票员、民航飞机乘务员、工人、农民、战士、人民教师等普通劳动者;甚至家里的保姆去世都使他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只好写诗抒发悼念之情……就地域空间来讲,不说那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只说全世界范围内从东瀛的富士山到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从印度首都新德里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到处都留下他的诗作”。(《赵朴初传》)P386)

由此可见赵朴老韵文创作题材之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之丰富,确如他自己在《片石集》前言中说的,“生当世界形势与国家形势都发生着空前巨变之际,新事物、新问题纷至沓来。外界刺激之强烈,个人感受之深刻与内心思绪之复杂,不仅是前人所未道,并且还是前人所未知……我由于个人爱好,对于所谓新旧这两种诗体都曾作过若干尝试,而结果则都不大理想。新事物、新情感、新思想,是否可以入诗 ? 如果可以,应当如何写 ? 旧形式是否还可以用 ? 如果可用,应当如何用 ?这些都是常在脑筋里盘旋的问题”。从题材上来看,赵朴老用旧体形式描写新事物、新情感、新思想的尝试是数量很大、十分成功的。

陈邦炎先生在《赵朴初韵文集》的《编辑出版说明》中说:“他又是一位与国运同休戚、与时代共呼吸的作者。读此集,每可读到美刺分明的为时、为事而作的篇章……今通览从其毕生所作选编入此集的近两千首作品,既连接为记录作者本人漫长的世途和心路历程的生活画卷,也连接为展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七十年中政治风云的历史长卷。至于其众多作品中对佛学哲理的阐发、对宗教政策的表达,以及对于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记述,则是研究当代佛教发展史、交流史的一份珍贵史料”。我们翻开《赵朴初韵文集》,可以欣赏到大量的有关佛教的禅意的诗词,或者是专门的佛教题材,或者其个别字句涉及佛教;另外还可以看到不少咏茶的诗词作品,这或许与茶禅一味的紧密关系、佛门颇好饮茶不无关系。佛教这方面题材作品可谓赵朴老诗词题材的一大特色。

赵朴老韵文数量既多,而所写又都是他参与的重大活动及其相关内容,因此,其入时切事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感惠徇知,内容生动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总结书法创作影响因素“五合五乖”,“五合”是有利条件,其中的第二合是“感惠徇知”,简单解释就是感人恩惠、酬答知己。诗人敏感,触景生情,知遇感恩,兴感之际,发言为诗,生动感人。赵朴老诗作之此种特点尤为突出。天地生人之恩,祖国乃至世界大好河山之美,新中国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共产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支持佛教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设美好生活,赵朴老置身其中,感惠徇知,发言为诗,留下大量赞美大好河山、讴歌美好生活、抒发爱国热情的诗篇。

赞美河山的如《登天台山》:

昔人仙境梦天台,今我飚轮绝顶来。

路转峰回看不尽,江山幅幅画图开。

讴歌生活的如 1975 年 6 月写的《西南行杂诗》11 首,都是对新中国新景象新生活的描写,如其中《矣六公社广卫大队》:

宝树琼花遍北冈,金鳞玉藕满南塘。

群夸寸壤千锺地,谁识当年九旱乡。

不尽辛酸闻父祖,无边丰乐到儿曹。

村翁舞手连声道:芝麻开花节节高。

抒发爱国热情的作品特别多,比如《浣溪沙·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

铜鼓芦笙响彻天,轻裾长袖舞翩跹,歌声齐唱大团圆。

民德如今归友爱,军威海外又宣阗,五星旗指万夫前。

赵朴老领导中国佛教界参与多种国际活动,架中外友谊之桥,铺世界和平之路,留下大量相关主题诗词;而亲朋挚友之间多留有赵朴老感情真挚的诗词书法作品;在续佛慧命、重振宗风的几十年佛教事业生涯中,走遍各地古刹寺庙,交往大德高僧,也留下深情诗书作品;而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赵朴老对国内外大事关切备至,发挥了巨大的淑世杨善、挞凶斥恶的社会功能。

三、语言平易,雅俗共赏

赵朴老于1961年10月创作的《金缕曲》,概括其韵文创作经验与旨趣。

奖许惭文藻。几曾能、蝉清旧曲,莺流新调?浅涉藩篱唐与宋,偶试元人令套。知变化、鲲鹏有道。雅什民谣相会处,认前途、要把榛芜扫。忘鄙拙,且研讨。

江山无尽供吟稿。十年来、荡胸五岳,骋怀八表。万紫千红争烂漫,不弃凡花小草。敢道是、时言乐笑。滴水倘能呈海味,庆东风、鼓吹何辞闹?谨拜手,愿承教。

其中有句:“雅什民谣相会处,认前途、要把榛芜扫。……敢道是、时言乐笑”,这里道出了诗人对于韵文创作中语言运用的主张,所谓“雅什民谣相会”实际上就是认可并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古典与民歌结合”的道路,也就是雅俗结合的道路,认准这个前途,才会“时言乐笑”,适时之言、入时之言、紧跟时代的语言,读者才乐于接受。(《赵朴初韵文集》该词赵朴老原注—《礼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赵朴老韵文语言基本特色是清新明快而不失典雅含蓄,直抒胸臆而又诙谐幽默。这样的特点是与赵朴老探索用旧体形式着力表现新生活、面对大众而创作的倾向有关,也与他多用词曲体式特别是较多地制曲、尤其较多尝试自度曲的特点有关,其最为脍炙人口的自度曲《某公三哭》,就最典型地反映出赵朴老清新明快、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然而,赵朴老的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深厚,就不由自主地会时时将古代经典语言运用于创作,所以说其诗词语言又不失典

雅含蓄;赵朴老诗词用典不多但又并不忌讳用典,一旦用典则多含化无痕,就如上面说的这首《金缕曲》所化用《礼记》语言的“时言乐笑”,即使读者不知其用典之源,也照样能够理解其含义。这种用典是诗词语言用

典的最高境界。当然,要分析赵朴老如此大量韵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远非此三言两语所能概括,比如其如何运用修辞方法,如何炼字炼句,如何讲究表现节奏韵律,等等,还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分析研究,每一个方面都

可以做一个大课题来进行研究,我这里只是浅尝辄止,抛砖引玉而已。

四、体裁多样,善于创新

赵朴老韵文这个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并且其在体裁创新方面大胆尝试,而且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成绩突出。赵朴老韵文,从体裁上大体可以分为诗、词、曲、汉俳等四大类。其中诗又可分为古体诗、格律诗和新诗。古体诗包括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歌行体)、铭、赞、颂、引等;格律诗词,包括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齐言诗和词等杂言诗。曲又可分为按照古代曲牌的制曲和自定曲牌的曲(赵朴老自称为“自度曲”)。汉俳系赵朴老仿照日本俳句创制的三句诗体。另外还有日本和歌这种体裁的创作实践。赵朴老自己在 1961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滴水集》序言说:“1959 年开始写曲。据我个人粗浅的体会,曲,这一体裁,和四、五、七言的诗以及长短句的词相比,灵活性较大,易于吸取群众性语言,也能容纳更广泛的内容,对于摹写新的事物,可以提供较多的方便。同时,曲的音乐性强,在形式和格律上,我觉得它对于民歌和新体诗的发展,可能有所帮助。这是我试学写曲的一个缘由。”他在《片石集》前言中又对曲这种体裁的特点、优点,对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对自己采用古代现存曲牌作曲和自制曲牌作曲的想法、经验,用数千言的篇幅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是对当代诗词运用曲这种体裁于创作实践的最有说服力的专论,值得我们诗词研究者大力加以研究,对于当前诗词界创造新诗体的尝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里限于篇幅不做长篇引用,仅简单涉及之。

自度曲的创造,是赵朴老尝试得最多的一种诗歌体裁。这里不避文抄公之嫌,再次引用赵朴老《片石集》前言中一小段自叙采用自度曲形式进行创作的心路历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受到了许多同志的鼓励,愧感之余,觉得应该倍加努力,不负大家的属望,所以继续摸索下去,渐渐又产生如下一种想法:既然不再是为‘配乐’而写曲,既然撇开了种种为‘合乐’而制定的传统曲律,那么又何必一定非沿用传统‘曲牌’不可呢 ?于是我尝试着自定调式、自定调名,姑且名之曰‘自度曲’。‘自度’一词也来自古人,不过古人的‘自度’,指的是自己制腔,自己作词,而我则仅作词,不制腔,原因是,自己并非音乐家,只是一名为新诗歌探索道路的工作者而已。至于这种无‘律’之曲,非‘曲’之曲,是否也可以就叫做一种诗体呢?自己没有任何把握,只好留待人民和时间来作鉴定了。”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了大量曲作特别是自度曲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讽刺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某公三哭》那三首长调自度曲,是20世纪60年代初陆续创作,1964 年经毛主席改定题目、推荐《人民日报》刊行,后为多种报刊电台转载,一时风行全国、蜚声中外政治界、文艺界乃至全社会,传为诗坛佳话。由此可见赵朴老锐意创新韵文体裁形式的极其可贵而又颇为成功的探索。

赵朴老对选用韵文体裁形式进行过多种实践。我们当今创作诗词,一个题目一首绝句体量太小,往往就写多首绝句,就是重复多遍同体裁的方式进行表现,这样的方式古今都有,如杜甫论诗《戏为六绝句》就是。

赵朴老也很多,比如 1974 年作《读韩非子七首》就是七首长短不一的五言仄韵古诗,另外比如同题三首用不同体裁,如下例用一首齐言竹枝词、一首杂言词、一首杂言曲赋写同一个题目,表现力自然丰富一些,看得出赵朴老是在特意进行尝试。

1959 年 7 月所作《观演《蔡文姬》剧有作三首》:

一、竹枝

黥头刖足语堪哀,不道成书有女回。

了却伯喈千古恨,九原应感郭公才。

二、鹧鸪天

碧玉明珰望俨然,骊歌肠断草原天。忍抛稚子三千里,换得胡笳十八篇。

家再破,梦初圆,中郎志业几分传? 和亲肯遣王姬嫁,毕竟唐文汉武贤。

三、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

左贤王拔剑砍地,镇日价女哭儿啼。进门来惨惨凄凄,出门去寻寻觅觅。千里,万里,处处是伤心地。胡笳做弄蔡文姬,怨绪哀弦难理。遣使何为 ? 赎身何意 ? 我道曹公差矣!谓中郎有遗书,有女儿能诵记,只消得寄个纸笔。睦邻大计,更要将心比他意。常通声气,频传消息,何如认个亲戚 ? 和吐番的唐太宗,和乌孙的汉武帝,都比你,有主意。

赵朴老对于诗歌体裁形式的运用,进行了极其广泛的尝试。就个人浅见分析,赵朴老采用的诗歌体裁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采用祖国历代现存各种体裁广泛加以尝试,如上述诗词曲铭颂赞的各种类别都有写作;第二种是采用国内外诗歌体裁进行改造使用,国内的如自度曲,国外的如借用日本诗歌体裁改造为汉俳的尝试。汉俳是赵朴老仿照日本俳句创制的三句诗体。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1980 年 5 月,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日本以大野林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当时日本诗人还送来松尾芭焦与谢芜村、正冈子规等历代俳人的诗集。在两国诗人欢聚一堂之际,赵朴老诗兴勃发,参考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国诗词传统的创作声法、韵法、律法等特点,即席赋汉俳三首。诗曰:

上忆土岐翁,囊书相赠许相从,遗爱绿荫浓。

幽谷发兰馨,上有黄鹂深树鸣,喜气迓俳人。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朴老在注释中说:“俳句,是日本诗体之一。每首三句,共十七音节,首尾各五,中七。又每首均须点出季节。奈良东大寺清水公照长老近在宴会上诵其在扬州所作俳句,译员口译其意,余依俳句格律改为汉文云:‘遍地菜花黄,盲目圣人归故乡,春意万年长。’此余为俳句之始。用汉文写俳句,或是余首创,余名之曰汉俳。所不同于日本俳句者,余所作,句句有韵,而日本俳句则无是也”。由此可知,汉俳是赵朴初先生按照日本俳句首创的诗体。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主办、澳洲塔州中国佛学院助印《赵朴初研究动态》2016 年夏季刊《赵朴初禅意韵文作品赏析(十)》载录《汉俳二首·庆祝大西良庆大长老茶寿之庆》等汉俳作品 9 题 24 首。

赵朴老广泛采用历代现有的和自己改造国内外的诗词体裁形式,运用于自己反映生活、表现情感、歌咏时代的诗歌创作实践,形成了其作品体裁的丰富多彩。正是因为他所采用的体裁多样,但各体都有押韵的共同特点,所以他自己将带总结性的诗歌作品集命名为“韵文集”而不是诗词集或者别的名称。(见《赵朴初韵文集》书前影印赵朴老给编者陈邦炎的书信)

赵朴老对于诗歌体裁的创新尝试取得了一定成功,他的丰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今天好好研究、总结和学习。

原创 赵安民

诗刊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