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 18:49:11 ![]() ![]() 东芝的秘密在国外,最早开始谈论哪些MicroSD(以下简称TF)存储卡采用了MLC颗粒的帖子中,遇到东芝和闪迪都很绝望,因为找不到任何公开资料。 作为TLC闪存的发明者和推动者,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采购供货方,东芝闪迪西数用脚趾头考虑,都不会去宣传闪存类型,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在各大电商网站搜索“Toshiba MLC MicroSD”,也仅在韩国易趣Gmarket,有一个商品符合需求——EXCERIA™ M302: 这也是国内某些博客、贴吧内,被认定MLC的TF卡型号。 可惜,事实很骨感,只要稍微整理一下东芝历年的TF卡产品路线,就会发现M302完全不可能是MLC颗粒。 所以,研究东芝TF卡,只能另辟蹊径。 从EXCERIA™极至瞬速 三剑客说起说起TF卡产品线,麾下有闪迪这样生猛的大将,东芝那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 一心一意扎在自己始创的SD标准存储卡上面,新品层出不穷。
SD卡的拆解,可比TF卡容易百倍,摄影圈内早有定论:Type 1、Type 2为MLC,Type HD为TLC。 此后,EXCERIA Type 1、Type 2,非常自然的发展成为 “EXCERIA PRO™极至超速” ,分别为UHS-II和UHS-I接口,Type HD就专享 “EXCERIA” 这个名称,沦为中端。 不妨以此,来反向推理TF卡的产品线:
将三剑客的最低端,送到TF卡产品线做旗舰,东芝对自家TF卡产品线的态度,对闪迪的舐犊情深,可见一斑。 可惜,消费者们并不买账,技术宅同样出名的霓虹国,先是有玩家用“玄学”推断,此卡就是TLC。 随后,就被另一个霓虹国技术宅,用7*24小时不间断写入的实验,掀开了裙底:
于是在2014年,东芝升级了EXCERIA U3版,写入速度翻倍达到60MB/s,这就是十年内、最早疑似MLC颗粒的东芝TF产品。 并且,在2016年,东芝痛失闪迪后,疯狂暴兵填充自家TF卡产品线时,在EXCERIA U3版基础上,发展出了TF中的“EXCERIA PRO™极至超速”M401、M501 系列。 这四款产品,是东芝近年唯独可以判定:疑似使用MLC颗粒的产品。 东芝总览
东芝已经随风去,只留铠侠笑春风。 雷克沙的秘密你要说雷克沙,我可就不困了啊~真的已是2月9号凌晨一点 作为最后介绍的闪存晶圆厂旗下的原厂品牌,Lexar雷克沙故事多多。 SD卡“质量门”事件背后的机遇
次年,创立十周年之际,半导体巨鳄镁光Micron,将雷克沙收归旗下,并将原有消费产品子公司Crucial英睿达,并入雷克沙。 前所未有的专宠,资源升级的雷克沙,在全球后续爆发的SD质量门中,大放异彩。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闪存存储卡,还是USB优盘,是由 闪存芯片 + 主控芯片 构成。 2006年,全球闪存主要企业,开始由SLC转产MLC。 此时,中低端闪存存储产品的主控芯片主要是台湾四大家:群联Phison,亮发Incomm,慧荣SMI,擎泰Skymedi。 这是闪存业界的第一次大规模产品类型转产,对于供应链的任何一方都是巨大考验,闪存企业都是技术巨鳄,没出什么岔子。技术资金规模相对较弱的主控厂商,强弱一下就分出来了:慧荣SMI,擎泰Skymedi的产品,与MLC芯片不兼容。 此时的闪迪,刚好又领先业界2代,用上了先进的COB一体式技术,制造SD卡。和低端厂商的“牛屎封装”一样,无法将成品SD卡的缺陷主控芯片再分离。 于是,承担不起西方维权巨额赔偿金的某个头部品牌,和其他廉价品牌,把数千万片问题MLC SD卡,低价向中国等第三世界倾销。 数月后,问题大面积爆发,各个国内数码3C媒体,发起了广泛的SD卡拆解横向评测,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21CN网站的上中下三篇报道: (由于21cn网站已倒闭,只留下了部分文档存世,博主把文内表格美化了一下,内容丝毫未改。) 人们惊奇的发现,现下,居然还有使用 SLC颗粒的良心品牌 ? 雷克沙,一战成名! 2008-2010这个阶段的的MLC颗粒很好辨识:
2011-2012
无论C6、C10版本,High-Speed高速卡都具备10MB/s以上的写入速度,判定MLC颗粒相当容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初代“小豆子”读卡器 LRWM01U-7000。 雷克沙的免费赠品读卡器,做工精致,造型独特有质感,性能与市售顶级读卡器相差不大。 从此,雷克沙中高端产品捆绑读卡器的传统,一直延续,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收藏癖,甚至,为了得到读卡器买卡的人也不在少数。 2012-2013
关于倍速标签1991年,第一台光驱发布,容量为640Mb,读取速度为150Kb/s。于是,150Kb/s成为了一个基准单位,后来的CD光驱,其速度都会以倍速命名,譬如建兴40x光驱,浦科特48x光驱,等。即便是后来的DVD、蓝光光驱有了自己的初代倍速标准,也仍然会在规格表内,标注清楚自己的CD光碟读取倍速。 一些有历史的老品牌,譬如雷克沙,将这种命名方式,也沿用到了最新的存储产品上。譬如图中的600×,等同于150Kb/s × 600 = 90Mb/s 这种倍速的标识,和一些品牌把90Mb/s之类的数值写在卡面上的做法,是一样的。 关于300x和600x存储卡的MLC颗粒问题,我们留在下节一起分析。 2014-2015
300x 600x 633x 1000x的MLC认定经过多方找寻,发现国外的MLC TF卡讨论帖,最终消息来源,都指向于HWZBB——新加坡唯一的黑莓论坛。 甚至在后续的帖子中,HWZBB把速度减半的633x 128GB,也认定为是MLC,这靠谱么? 1,消息源来自雷克沙公司64GB版本300x 633x 1000x评测时,作为媒体,HWZBB向雷克沙直接求证了颗粒类型。 2,保修条款相较于普通TF卡的2年或5年保修,这一系列中高端卡都是10年或终身保修。 3,写入速度。我查询了所有评测,64GB以下的写入速度略高于标定值,属于正常范围。 但是,128GB、200GB、256GB的写入速度,缩水严重: 汇总后,情况一目了然: 在MLC颗粒64GB的基础上,速度刚好下降1/3-1/2,这就意味着芯片降级到TLC了: 633x 128GB,不知道HWZBB拿到的是官方消息,还是自己的推断,至少200GB、256GB,以当时的制造工艺,TLC是逃不掉的。 这也可以反推:633x 64GB及以下容量的型号,为MLC颗粒。 夹在300x和633x之间的600x高速卡,自然也是 MLC颗粒 无疑。 2016-2017
迎来产品大年的雷克沙,TF卡新品辈出:
专业版1000x的MLC认定毫无悬念,全线MLC:
High Endurance的MLC认定Lexar High Endurance标定耐久时间是标定26Mb/s码率下32GB 6000小时,64GB 12000小时,刚好是闪迪初代白卡的1.2倍。 标称容量32GB,是千进制 或者 ,直接拿闪迪监控白卡的 1917 PE × 6000小时 / 5000小时 = 2300 P/E 96层3D TLC还未成熟情况下,MLC颗粒没悬念。 专业版1800x的MLC认定从各种媒体资料、用户评价图可以知道,专业版1800x来自台湾群联,没错,就是做主控芯片的那家公司: 在官网,我们很容易可以找到群联对外提供的存储卡代工品类: 再加上媒体评测时,专业版1800x展现的惊人读写速度,和128GB的差异表现:
这就是我多次强调的:150MB/s以上写入速度的高速UHS-II TF卡,目前技术下,一定是以模拟SLC运行的方式达成的。 下次闲鱼再出现一批初代Lexar pro 1800x卡皇时,朋友,你还忍得住么? 2017年,当年的“小甜甜”,改称“牛夫人”,雷克沙再度易主。
2018-2019
当“皇家Lexar”,变成了“人民的雷克沙”。 穿上红军装,就不是白求恩了? SSD固态硬盘实际产量国内第一的江波龙,急需一个有影响力的名品牌,打开消费类市场。 所以,除开新增的雷克沙SSD固态硬盘产品线是江波龙出品,存储卡领域完全是独立运营,供应链延续。
![]() ![]() 加上一些关联品牌,博主直接丢出总览图表: Lexar雷克沙总览
原来在《Micro SD/TF存储卡选购终极指南 中篇》时,成群结队跑去我帖子里黑 雷克沙 PRO 1667x SD的索尼A7用户们,我想说,脑子呢?明明是索尼自家的锅,得更新固件啊! 预告一周时间,废寝忘食的更完这三篇,博主老胳膊老腿儿撑不住了。 后面的几篇,再策划得高潮迭起,干货飞舞,博主也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看看硬盘里还剩的近千幅图片素材,暗自立一个Flag: 此三篇zdm总体热度过3K,或者单篇过K,第二天立马更新后续系列。 否则,博主情愿只放在自己号里写着玩了。 下一篇《台系模组厂商篇》,是此次资料收集中的最大发现,何时何地更新,取决于你的顺手三连击,值友们。 再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