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西门子联合CF卡的首创者闪迪,共同发布了MMC(MultiMedia Card)卡,开启了移动闪存卡的市场。 一时间,围绕MP3随身听、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移动电话、PDA、以及其他新兴的电子产品,各个厂商、各种形态的闪存卡层出不穷,如同万马齐奔。 性能,尺寸,容量,兼容性,性价比……处处血刃,寸土必争。 2008年2月6日,Sandisk宣布,与东芝合作开发的TLC闪存,将于同年3月、4月批量生产,全球第一,采用56nm工艺,单颗容量2GB(16Gb)。 2009年4月27日,东芝与闪迪宣布,全球首颗32nm工艺4GB(32Gb)NAND单芯片样品即日起出货。 在30纳米工艺帮助下,大规模量产的廉价TLC闪存,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帮助闪迪主导的microSD闪存卡,定鼎乾坤。 移动世界,终究是尺寸最mini的那位,称了王。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十年富贵温柔乡。 2018年10月16日,华为携新旗舰手机Mate 20 Pro之威,发布了与nano-SIM电话卡等大的NM(Nano Memory Card)存储卡,体积相较microSD卡(以下简称TF卡),减小了45% 。 温柔乡终是英雄冢? NM卡研发的意义需求,催生市场。 十六年前,MP3音乐的流行,让手机厂商们惊喜之余,为手机的自身内存发起了愁。 一首128Kps主流音质的MP3音乐文件,大小在4-5MB,而主流手机的存储容量一般在8MB-32MB,还需要与短信、通讯录、java应用、java游戏等内容共享。 于是摩托罗拉 找到闪迪,在2004年,一起发售了microSD存储卡的前身——TF(TransFlash)扩展卡,专用于手机,首发容量达到128MB,可以存放20首以上的MP3,或者1000张30万像素的大头贴照片。可是2018年
手机什么时候取消内存卡槽,已经不止是一种讨论,而是一种共识。 与最大容量512GB Mate 20系列手机一起发售的,最大容量256GB的NM存储卡,意义何在? 标准之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积弱两甲子,列强已百年。 放下马刀,跳起交谊舞,假头套、白手套们的高脚杯里,依然是红色的血。 每年国内近四亿部手机的销量,海量的海外专利授权费,SD标准也是其中之一。 生存之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18年2月16日 232调查,贸易争端开始 2019年5月16日 华为被纳入美“实体清单” 2019年5月24日 因美方禁令,华为被国际固态技术协会及SD协会除名 2019年5月29日 SD协会宣布恢复华为会员资格 没有己方的NM卡标准,任人拿捏也没辙。 设计之争从2014年到2019年,用户最关心的智能手机功能,一直是续航。 以至于催生出一种现代病:“低电量焦虑症”。 从Mate 20 Pro的拆解评测视频可以看出,为了后置三摄模组,华为已经牺牲了很大的电池空间。为了延续Mate系列续航上的口碑,存储卡槽的精简在所难免。 双卡之争部分用户的槽点在于:缩小后的NM卡槽,无法实现双sim卡+TF卡的DIY改装,鱼与熊掌兼得了。 其实该去除的不是存储卡槽,而是SIM卡槽。 手机内置eSIM卡,早已不是技术问题,和缺乏机型支持的问题,而是根源在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利益分配,2020年全面完成携号转网后,最后一道阻碍消失,SIM卡这种老古董,也就该功成身退了。 未来之争4G通讯网络,成就了抖音类短视频APP的崛起,收费视频平台的扭亏为盈。 在NM卡发售1年后,5G通讯网络开始落地,高速度低延时的特性,正在催生更多的杀手锏应用落地。 手机上的亿级像素传感器,让8K视频开始普及,全民播客自媒体时代,谁敢说自己的手机存储容量够用? 李安导演开启的120Hz 4K高清晰电影格式,必然会引领电影百年来的第一次全面技术革新,和制作出品方式的全面洗牌。 各大影院的设备改造投入巨大尚不可期,但电脑、电视、手机小屏幕端,120Hz屏幕硬件的生态普及率更高,奈飞优酷等的优质视频平台,无疑会成为5G时代的内容生产者,传播者,和领导者。 一部主流清晰度的1080P H265压缩格式电影,容量大小是4~5GB,提升至120hz 4K,同码率下容量增长20倍,达到80-100GB。 还能说,扩展存储卡无用武之地? NM卡,真香! NM卡晒单当然,华为也意识到了当前NM卡存在的问题:生态圈单一,单价高。 量产降低成本,多品牌丰富选择。 2020年2月9日,华为与中国存储芯片领导品牌佰维共同签署了NM存储卡的专利许可授权。佰维表示就NM存储卡的生产与销售已准备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佰维没见着,雷克沙的NM卡已经在我手里了,当当当~ 当~ 博主的microSD存储卡系列文章发表后,身边开始有存储卡玩家汇集,还有部分卡友寄来各种各样奇怪的存储卡,让我帮忙测试解密,这张雷克沙的NM卡,就属其中一颗。顺带说一句,其他几颗卡的测试结果,博主已经第一时间更新在自己的知识星球,详细评测帖也会陆续放出。 为了不辜负卡友的期待,博主赶紧找朋友借了颗华为的NM卡,做对比评测。 博主没有华为手机,做测评,华为NM卡读卡器是必须的。 华为NM读卡器这是张白色简约风的读卡器,双卡双头二合一,支持USB3.1,型号CF22R。 读卡器拆开后,背面的小红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根据推拉手感,这个小红点显然不是写保护开关。 博主还跑去华为官网查了一番,完全没注意到刚才读卡器包装盒的提示,俗称:灯下黑 小红点位置,其实是NM卡的取卡键。 NM卡实在太mini了,正面完全进入读卡器,还是没有到达卡槽。必须在背面用指甲抵入数毫米,完全不露头的状态下,才能被读卡器读取。 所以,这样的一个机械取卡键是必须的。 双卡插入读卡器,电脑上同时显示两个盘符:SD是microSD卡插槽,MMC是NM卡插槽,双卡可以同时显示,但同时读写会有性能干扰。 Lexar nCARD再回到本次评测的主角,卡友给我的是一张裸卡,Lexar品牌LOGO,占去卡面一半面积;128GB的容量,90MB/s当然是指读取速度;除此以外,就是“nCARD”的型号,字母A下的一点绿,活跃了黑白科技风的整体设计,有一丝丝俏皮;这是雷克沙之前的存储卡产品中,很少见的。 卡的背面,8个金手指的中间,见缝插针的塞进去了激光刻制的序列号。 博主准备拿出手头最好的TF卡,做一个横向评测:
中低端卡就不拿出来秀下限了,强强对话,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测评。 擂台评测卡友除开一张裸卡,并没有其他的讯息提供,博主上网做了一番功课: 产品规格根据公开资料,华为NanoMemory卡,源自JEDEC固态技术协会的开源协议。 而JEDEC基于闪存的移动设备,嵌入式与可插拔式通用的闪存存储规范,只有两个:eMMC和UFS UFS可拔插存储卡的规范,早在2016年3月30日已发布,三星也同步发布了相应产品。 排除掉UFS的可能性后,显然答案只有一个:华为NM卡是基于eMMC规范的。 早在2015年2月,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车机系统、工控等各领域的eMMC存储规范,演进到了eMMC 5.1标准。 显然,现售的NM卡,保守采用了104MB/s速率上限的HS DDR总线模式。原因么,博主无责任猜测:
毕竟,相较“只闻楼梯响,不见佳人来。”的UFS卡,NM卡早已实现量产和发售,当之无愧的全球最mini存储卡。 比TF卡还小45%的身材,针对意义相当明显: 问题来了: 同为104MB/s速率上限,当前NM卡的竞争力在哪里?仅依靠mini的体积,就自信心爆棚了?在群联电子官网,关于2019年台北Computex电脑展的一份文宣里,博主意外的找到了答案:超高的IOPS写入性能! 平淡无奇的R90 W82顺序写入性能背后,群联NM卡主控芯片,实现了高达5700 IOPS的4KB随机写入性能! 而这一超强卖点,两年来,居然从未付诸于任何宣传,连华为NM卡的商品页面,也只字未提? 活生生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IOPS是什么?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数据吞吐性能,这是SSD固态硬盘时代,逐渐被重视起来的一项性能指标,现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SSD硬盘性能衡量标准。 把硬盘速度比作公路时速,IOPS就是收费闸口的通行效率。 SSD固态硬盘就是高速公路,NVME PCIE SSD固态硬盘就是不限速ETC全速识别的超级公路,机械硬盘就是你们家门口的国道。 看上去国道时速,与高速公路时速差距不大,就像顺序读写速度。 可实际上,国道双单向行驶,年久少维护,路面坑坑洼洼前面不但有拖猪拖羊的大货车慢吞吞的走,还有早该报废的拖拉机,老年电动三轮车,各种非标电摩,你想超车又过不去;隔三差五一个乡镇集市,鸡飞鸭跳,路边不但摆摊还卖水果,当地老乡各式各样交通工具就这么路边违停着;更有甚者,暴雨山上泥石流,滚下个石头拦路什么的……最后,还有个大招:疫情期间,外市车辆靠边登记,一个县一个县的这么过去…… 这就是IOPS。 测试目标评测不是无聊的晒单、炫物,一定是要带着疑问去做的。 好的评测,在于解惑。 博主查阅完资料后,有以下几点好奇: 存储卡4K对齐的问题。32GB以上的存储卡,出厂设置也好,Windows默认的格式化文件格式也好,DiskGenius默认的格式化文件格式也好,都是exFAT 128KB。 这是错误的! 现下所有存储产品,包括机械硬盘和闪存存储产品,默认的扇区大小是512byte。而扇区是最小的格式单位,类似于我们买房买车位时的“平方米”。 数据相当于车辆,格式化则相当于“划分车位”。格式化的过程,就是把“扇区”划分成数据“簇”的过程。 一般来说,专家们建议:120GB以下的产品,簇格式化为2048byte,4个标准扇区;120GB以上的产品,簇选择为4096byte,8个标准扇区。 4096byte=4K Byte,这就是4K对齐的由来。 用我们的类比,就是狭窄的停车场,建议4平米/停车位;一般的停车场,建议8平米/停车位,这就是标准车位。 如果格式化成128KB有什么后果呢? 就相当于,你把停车位划成了32倍大小,256平米/停车位。 如果你的停车场,进来的都是这种规格大小的超级大车(数据),那自然是没问题,譬如电影,照片。 低于128KB的小车(碎片数据),进停车场后,系统(主控芯片)也是自动划分ta单独停一个停车位。 这样停车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优点是:顺序读写速度会加快。那么空旷的地方停一辆小车,还需要仔细倒库停车么?不是随便乱停就行嘛,所以停车(写入数据)和驶出(读取速度)当然更快。 弊端是:停车场的大小(存储容量)是有限的,可容纳的可停车数(实际数据量)会降低。按每停满一次停车场(全盘写入)计算存储器耐久度(PE),你的闪存芯片寿命会大大缩短。 博主会对比测试一下,默认128KB格式,和用DiskGenius手动格式化成4KB簇大小时,性能差距。 NM卡 VS TF卡,是否存在性能优势?一般来说,体积mini化的电子产品,势必牺牲性能。 相比TF卡,以最新标准规范生产的NM卡,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否打破这一魔咒? 华为NM卡 VS 雷克沙nCARD,两者之间的差异?凭序列号,推断两者不属于同一产品,这需要测试结果进一步论证。 面对UHS-II卡皇,NM卡的性能差距有多大?雷克沙nCARD VS 雷克沙PRO 1800x 104MB/s速限 VS 312MB/s速限 读90 写70 VS 读270 写257 你见过允许这样写“软文”的作者,你见过允许这样写“软文”的厂家? 同级互博不够刺激,跨级别的拳王战才算热血沸腾。 实力差距很明显,即便打不过,能见轻量级拳王打得中量级拳王一脸血,不也是一件过瘾的事么? 测试平台及方法
测试闪存卡,以博主的测试经验,CrystalDiskMark的数据更准确,选择V3.0.4版本的CDM,方便与国外媒体数据库做参照对比。
另外,为了模拟手机的日常使用,博主还加入了FastCopy测试,精心准备了4个测试数据包 电影包:大热的爱情奇幻韩剧《爱的迫降》后5集19.4GB照片包:博主约半年的手机照片4396张共11.7GB游戏APP包:皇家守卫军Kingdom Rush四部曲共1.2GB4KB小文件包:23467个小于4KB的小文件共74MB每次测试均只打开一个程序,每跑完一个测试先删除数据、再DiskGenius快速格式化一次,读卡器冷却2分钟。 4KB小文件测试放最后,且完成后,特别用SDFormatter覆盖格式化一次,恢复性能。 Test.1 簇大小4KB VS 默认128KB结论很明显:
所以朋友们,手头的存储卡应该借助DiskGenius这样的分区软件格式化,120GB以下2KB exFAT,120GB以上4KB exFAT。 Test.2 NM VS TFCDM 100MB × 5
CDM 1000MB × 5
FastCopy 实战电影写入速度对比照片写入速度对比APP写入速度对比4KB小文件写入速度对比
Test.3 NM VS UHS-II TFCDM 100MB × 5
CDM 1000MB × 5
这是一个完全没想到的局面:NM卡阵营的两颗新兵蛋子,居然在IOPS性能上比UHS-II TF卡皇强出一截? FastCopy 实战电影写入速度对比照片写入速度对比APP写入速度对比4KB小文件写入速度对比
博主思考了一下测试结果,主要原因还是因为4KB小文件的测试样本太少,只做了74MB。 而4KB小文件的测试,写入速度不是平缓的,而是一个下降的曲线,越到后面速度越慢。 相信再扩大一丁点数量,雷克沙1800x都不会取得领先优势。 当然,综合照片和4KB小文件的结果,得出一个“三者日常使用速度伯仲之间”的结论,还是没问题的。 最终结论
每一代mini闪存存储卡,都寄托了移动数码厂商的野望。 不过能否普及占有市场,往往是专业存储品牌在扮演着胜负左右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像雷克沙这样,既在主流品种存储卡市场具备强大号召力,又在MS记忆棒、XD卡、CF卡、XQD卡这些小众存储领域耕耘多年的老品牌,无疑将是NanoMemory存储卡阵营,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国的,也会是世界的。 PS:上传帖子时,发现京东自营已经正式发售咯,今天首销日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