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说这几张抗疫海报毫无「苏」味儿

 夸梅勒布朗 2020-05-22

题图是莫斯科市前两周正在兴建的「方舱医院」施工现场,几张「抗疫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新闻图一度引来网民围观,一时间被奉为「气突苏」在设计届重启的标志。

我满脸问号,因为我印象中的苏联招贴画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说这几张抗疫海报毫无「苏」味儿呢?

原因很简单,问题就出在极度美漫化的人物主体形象,呆滞平庸的字体设计和毫无生命力的排版上。不论是海报招贴、啤酒广告还是街头巷尾散落的传单小报上,文字永远是传达信息最重要的载体。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早已发现,一则优秀的字体设计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信息本身,还有信息所要传达的或浓烈或喜悦或慷慨或忧郁的情感成分。

所以今天先来嗑嗑,到底什么样的字体能让你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上世纪的味道」?


去年9月,俄苏设计美学兴趣小组Русский Дизайн在Yandex图片博客(zen.yandex.ru)分享了几款常见的苏联艺术字体设计:

比如这种「经典款」,最为人熟知的是出现在了1977年苏联悲喜剧电影《Мимино》片头的字幕设计中。

Русский Дизайн设计的概念图
1977年苏联悲喜剧电影《Мимино》片头字幕

还有这种「海报体」,工具是特制金属笔头,通常采用三种手法进行绘制。

一款封面绘有圣彼得堡市景观和字样的包装纸盒
VK小组Советский Дизайн上传了一组艺术字体绘制技巧图,左下为根据笔头方向不同绘制的三种字形

还有常见于酒类、糖果、巧克力包装的「圆角体」

常见于商店霓虹灯牌、书刊封面的「连笔草书」。

而当你在全球最大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的搜索栏中输入soviet lettering,相信我,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来自圣彼得堡的独立设计师МихаилЛевченко从2011年开始自学字体设计,他所在的城市托姆斯克并没有莫斯科、彼得堡等地的字体设计学校这样的优质资源,在网上创办Советский Леттеринг(Soviet Lettering)小组后,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从海报、招贴、包装等处收集各类苏联字体标识。

在自己的博客上,М.Левченко总结了苏联字体设计从形成特色到进一步发展的几个关键契机

十月革命前,我们在史籍、书刊和信札中看到的西里尔字母大多是这样的。

Остромирово Евангелие (РНБ. F.п. I. 5) — древнейшая датированная восточнославянская рукопись (1056–1057). Написана на пергамене уставом.
Обложка книги «Добровольный флот. Петербург». Петроград, 1915 (фрагмент).
Б.В. Зворыкин. Открытка «С праздником Рождества Христова и наступающим Новым годом», между 1904 и 1916.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30年代,先锋派在俄文化艺术领域的渗透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里尔字母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多元化的再生。先锋派(avant garde)原指19世纪中叶法国和俄国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群体,后来用以代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其作品特征就是打破传统的艺术体制。先锋派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概念,因此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罗钦科(А.М.Роченко)等人作为先锋艺术的领跑者,不但率先意识到蒙太奇的艺术潜力,而且在摄影和平面设计中去除了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让简洁的拼贴成为非言语交流最生动准确的方式。罗钦科在1925年的广告招贴《书籍》(Книги)中,化用了利西茨基(ЭльЛисицкий)的《用红色楔子攻击白色》(Клиномкраснымбей белых),如果说利西茨基的字母仍在履行信息传达的基础义务,那么在罗钦科的结构设计中,尽管这一时期的字母本身并未经雕琢而显出设计感,但每个单元版块的词汇已融入了结构表现的肌理,它们以最强的姿态传达主题,更承接了平衡调节画面的动态作用。

利西茨基《用红色楔子攻击白色》
罗钦科《书籍》

从阿布拉姆采沃群体到艺术世界,从原始主义到立体-未来主义风格,从马列维奇的至上到塔特林的构成,从梅尔尼科夫的前卫建筑到克林斯基的理性主义,先锋派在俄罗斯迎来了生命力最旺盛的蓬勃时期。广告商、设计师团体、艺术家联盟擅长将先锋派的精神融入海报设计,平直线条和简单几何构图中,画面呈现出动态的布局。

Неизвестный художник, «Приобщайте детей к общей жизни трудящихся» (1925)

「未来主义」堪称20-30年代俄国文学艺术领域的「脱缰野马」,这个20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流派在俄国扎根后,即刮起了一阵「弃古辟新」的实验派旋风。在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者发出「给大众品味一记耳光」的呐喊后,设计界迅速夺过接力棒,追求字体与排版的标新立异,内容与体裁退而次之的「形式大于内容」之风潮一时被奉为创新前卫的圭臬。

Василий Каменский. Танго с коровами.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е поэмы. М.: Издание Д. Д. Бурлюка, 1914.
Киевская афиша выступления футуристов. 1914. Из частной коллекции.

至于绘有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手指前方的半身像与「Строители! Счет идет на минуты!」字样的防疫海报,究竟是在模仿创作于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你,报名志愿军了吗?」,还是效仿一战期间圈「粉」无数的美国「山姆大叔」,可能作者本人也不清楚。但很明显,除了让索比亚宁保持与两幅名作中人物的相同姿态外,作者在字体与构图的整体结合上「平庸」得一塌糊涂。

苏联字体设计师们遭遇的第一次行业危机发生在1930年。当时,由全苏标准化委员会(Всесоюзныйкомитетпо стандартизации)颁布的一份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联设计史的走向。1925年成立后,委员会即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各行各业的既定规则进行标准化制定。1927年先后颁布了三份标准字体目录,据Г.И.Лурье称,在尚未批准新字体的情况下,当时1500多种字体中大半被删去,结果造成了「全国出版物的封面出现了惊人的一致」的现象。

1930年2月,委员会通过了「1337号铅字标准规定」,这份只有两页的文件直至今日仍引来不小的争议。在字体设计网站Шрифт(https:///)一期名为「一种标准的历史」的推文中,作者深度挖掘了「1337号」事件的始末。

字体设计网站Шрифт的标志(网站可切换俄/英语)

「1337号」最初涉定的范围是所有手写字体,但在全国字体前期排查中,委员会专家组将包括商标、招牌在内的所有字体、甚至外文字体全部囊括进来。参与「1337号」审订的有出版第一套苏联报刊文字规范的专家,有专门研究书籍设计排版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有印刷厂经验最丰富的老技师,甚至还有眼科医生,他们负责使用最先进的仪器对各种字体进行印刷速度测试。

「1337号」最终收录了31套字体,分为7大类,它们被编上序列号,但还保留了旧名。比如Леман铸字厂铸造的「常用字体」系列(обыкновенный),多见于书籍和刊物印刷,其中的3号字体成为了教科书字体的首选。

「常用字体」系列
「常用字体」系列
「常用字体」系列
「常用字体」3号,专用于教材课本

1899年由德国设计师Peter Schnorr设计的「拉丁字体」(Lateinisch),1901年被引入西里尔字母体系。此后数十年,这种拉丁字体一度是俄罗斯使用率最高的字体,以至「全国70%的书都是以拉丁字体印刷的」(В.А.Маркус,1949年)。

「拉丁字体」
「拉丁字体」
「拉丁字体」
「拉丁字体」印刷的教材

例如以下这款字体「Korinna」,因粗细一致的笔画、圆润体宽的造型而多面向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群,但普通读者又难以用该字体准确且美观地书写А, Б, Ж, З, К, Р, С等西里尔字母,因此到了后期这款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Korinna」
「Korinna」

「1337号」收录的唯一一款文章首字母字体样式,据说是由А. Н. Лео操刀设计的,而实际上,这种以花草图案作为背景装饰的设计早已出现在拉丁字母设计中。

西里尔字母
拉丁字母

俄罗斯作家Л.М.Леонов曾在1955年「苏联文化报」回忆1930年时写道:「有人曾告诉我一件事:当时在列宁格勒,有一家私人印刷厂保留着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字体刻版,战前当地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所有字体刻版……后筛选出200多套可用的刻版。但某一天印刷厂来人称,……只需一种字体就够了。然后把所有用来铸字的钢模都销毁了」。

「1337号」字体标准化其实并没有发挥绝对约束力,出版物和广告招贴并未千篇一面,艺术设计的思维也并未停滞,人们的想象力也远没有枯竭。他们等待着的是1950-1960年代的解冻与蓬勃生长。

上世纪40-50年代斯维尔德罗夫国立剧院的海报
上世纪40-50年代斯维尔德罗夫国立剧院的海报
上世纪40-50年代斯维尔德罗夫国立剧院的海报

苏联字体设计史的第二次革新出现在上世纪50-60年代。而此时,距离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已过去若干年,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被划入西方国家的对立面,苏联设计师们了解西方设计文化的道路被进一步阻断。人们开始反思。书籍设计师Н.И.Пискарёв在「就标准化的艺术评论」中呼吁:「每个时代,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字体」。然而新字体的发明并非坦途,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向旧时代的灵感寻求帮助。根据1955年3月22日苏联文化部311-к号指令,一支专家团队迅速组建起来,对列宁格勒第一家字体印刷厂封存的字体模具开展考察。

20世纪60年代,随着解冻的到来,先锋派卷土重来,俄罗斯书刊设计首先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里尔字母设计的新趋势。类似30年代的字体限令再未复现,尽管60年代后期曾有人公开呼吁「对印刷机进行整体改革,限制可使用的字体类型,并按实际需求统一选择印刷体」,但幸运的是,这份莫名其妙的意见最终并未得到任何重视而石沉大海。

而只需看一眼俄罗斯艺术评论家Ю.Я.Герчук在「16-21世纪俄罗斯书刊印刷史」中记述的解冻时期俄国书刊设计小览,就能明白这是一个多么百花齐放的时代。

*无比郑重推荐这本书,我在Фаланстер访到的,俄罗斯几个网上书城大概还有售。

Ю.Герчук. Искусство печатнойкниги в России XVI—XXI веков. — СПб.: Коло, 2014.

这一时期的年轻设计师们偏爱手绘字体,装饰性强,且擅长横竖文本交叉构图,字体造型与画面整体布局以打破传统概念里的对称、匀称为主。

Эварист Леви-Провансаль. Араб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в Испании. Обложка. 1967.
Житие протопопа Аввакума. Титульный лист (правая часть). Художник Соломон Телингатер. 1960.
Назым Хикмет. Новые стихи. Обложка. Художник Соломон Телингатер. 1961.
Эскиз Соломона Телингатера к обложке книги Мехти Гусейна «Апшерон». 1962.
Глеб Успенский. Нравы Растеряевой улицы. Суперобложка. Художник Соломон Телингатер. 1963

Борис Маркевич、Сергей Пожарский等都是当时字休设计领域的翘楚。

Юрий Васильев. Фрагмент титульного листа. 1971.
Титульный алфавит. Художник Сергей Пожарский. 1960.
Борис Маркевич. Рисованный шрифт. 1961.
Эскиз шрифта «Акцидентная гарнитура Телингатера». Рисован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1958.
Илья Эренбург. Путевые записи: Япония, Греция, Индия. Обложка и корешок. Художник Лев Збарский. 1960.

解冻时期的自由创造氛围使得出版商能任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样式风格,即便是新古典主义的设计,也力求在规范中设置字体间的各种精巧变化。

Оригинал титула. Вадим Лазурский. 1955.
Евгений Ганнушкин. Левая полоса титульного разворота. 1972.

崇尚苏联字体风格的设计师们将21世纪称为一个最好的时代。

醉心于复古潮流和文化复兴的年轻人组建了大大小小的网络交流平台:Советский леттеринг、Советскийдизайн、Советская каллиграфия,他们的成员给所有东西设计字样,从家用电器到饼干盒,从汽车品牌到书本。

这一股风潮从何时开始的呢?这些小组的创建者们并不清楚,只记得2013年他们无意中看到服装品牌Запорожец的新招牌使用了颇具「苏」味的字体样式,而他们创建线上交流平台的行为也全非心血来潮。

VK上的苏联字体设计小组,每天都在上传从各地拍来的苏联字体招牌

如今,М.Левченко的一幅设计图已价值350美元以上,最近,他正在为苹果、尼康、香奈儿、麦当劳等全球知名品牌进行假想的苏联字体设计。

尼康
三星
苹果
奔驰
香奈儿

独立设计师Азат Романов的作品显然是为了向60年代的苏联设计致敬,对他来说,那是俄罗斯设计史上的高峰,也是世界设计史的高峰。

Лебедев工作室为克里米亚设计的城市logo,看来这是Лебедев为数不多的没有引起两极化争议的作品之一了。

「海洋」「风景」「迷彩」「沙漠」「自然」「海滩」主题的logo

俄罗斯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剧剧名设计也颇具「苏」味。

莫斯科街头著名的Энтузиаст摩托咖啡馆招牌。

彼尔姆一家百货商场,楼顶的城市名Пермь被换成了随处可见的ЦУМ,令无数当地居民惋惜。

百货商场顶部的灯牌写着”Пермь“(彼尔姆)
灯牌替换成了”ЦУМ“(中央百货)

不过这些怀旧者们尚且能感到欣慰的是,当他们走在阿尔巴特街和涅瓦河边,走在明斯克和基辅的大道上,仍能看到50年前的苏联霓虹灯招牌正迎风竖立。

只要还保留着一丝记忆,文学、艺术、建筑和它们的思想,这些人类文明的缔造物及它们的衍生品,会一直在历史漩涡中盘桓,并始终保持一种攀援向上的生命力。

The end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UyNjM3OA==&mid=2247484748&idx=1&sn=32291b5d4dba4b7d542f80813a0afbe0&chksm=f9cbce89cebc479fcd7f33231bbbb653f41a17deb5efe3f230c9d67edf486ecdbf1f5f5f3740&token=371951140&lang=zh_CN#r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