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心理学》:婚姻期待高,想要幸福的有效方法是这样的

 情感新解 2020-05-22

文|于悦

婚姻中的柴米油盐就是基础,没有了太多的甜言蜜语,也没有了过多惊喜的期待感,更多的是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感。

这个过程中,与结婚前的婚姻期待有很大的差距,结婚前不用考虑太多的吃穿住行问题,结婚后就要面对屋里屋外的经济问题,不得不让人降低自己的期待感。

两个人结婚后对婚姻期待感降低了,就会出现难过,毕竟这种反差是有点大,从而婚姻的弹性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小丽是个爱玩的姑娘,谈恋爱的时候,觉得李明是个细心的人,做事都很努力。而她自己收入不高,经常出去游山玩水,用着李明给的零花钱,而李明也乐意,表示自己的钱就是小丽的钱,表现得很大方。

两人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恋爱期间倒是谈得很平顺,李明也没辜负小丽,准备结婚的事情很上心。小丽呢?依然喜欢玩,觉得自己怎么做,李明都会全力支持,甚至她都做好了当家庭主妇的准备,期待自己做个好妈妈。


确实,恋爱期间的感受都是美好的,连生活规划都带有幸福的意味,期待他俩结婚了肯定会过得幸福美满。

然而,结婚后,他俩刚开始还是一如既往地甜蜜,随着孩子的出生,家庭压力的增加,李明开始变得浮躁,小丽也没有做好母亲的准备,结果矛盾就多了,偶尔还会吵起来。

这种婚前婚后的反差是很正常的,要是没有早意识,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婚姻的弹性就会表现出来了,质量也跟着下降。


那该如何是好呢?

“获取婚姻最有效的幸福方法:两个人都提高自己,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相处起来才会轻松,也只有这样,婚姻才不会对双方构成束缚。”-婚姻成功的秘密。

前提是两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都能从一个层面提高到另一个层面,即恋人到夫妻的过渡。过渡好了,相处的方式也会随着改变,自然而然就都很舒适,也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和矛盾。

期待感是会变的,但态度可以调整,就是因为婚姻的责任重大,才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大落差,期待就下来了,改善的最好方式就是调整心态。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未结婚之前互相会迁就,甚至心甘情愿付出,毕竟两个人没有共同面对过生活责任问题,才会有那么高的期待。


结婚后,两个人没有持续展现好感的欲望,再加上生活压力,矛盾就会产生,这时便会失落,长此以往,婚姻也会不幸福。

心理学已经告诉我们,婚姻幸福是需要两个人共同来完成的,一方做得再出色,另一方消极怠慢,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效果。

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心态上就会产生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问题,两个人都在努力改变当前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互相体谅,也会克制,态度趋于缓和,既不影响夫妻关系,也能和睦相处。


婚姻是属于两个人的,幸福的过程就要两个人的努力奋斗。

图|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