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后世忽视的诗人:梅尧臣

 麻雀爱读书 2020-05-22

文章开头我要先吟诗一首: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梅尧臣,北宋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关于宋诗,我之前保留着一种错误的印象。尽管我学过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总把新桃换旧符”,学过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但下意识里总认为宋代的诗不发达,甚至以为宋代没有诗。当我读林语堂的《苏轼传》时,看到苏轼年轻时作诗,会觉得很别扭,因为我最熟悉的是他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左牵黄,右擎苍”等等;当我看到有一本书《宋诗鉴赏辞典》时,也觉得很新奇,原来还有“宋诗”这个概念。
稍微了解之后,我认识到,在宋代,诗和词是同样发达的。我们之所以经常把“唐诗”“宋词”挂在嘴边,我想是因为在唐代,诗独领风骚,而宋代,诗和词平分秋色。再加上我们的语言总讲究个对称美,“唐诗宋词”多对称,如果加上“宋诗”读着就不美了,于是乎,竟把宋诗这么大一个领域忽略掉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梅尧臣是个绕不过去,但也不重要的人。人们只用很短的篇幅来介绍他,关于梅尧臣的书籍也是极其的少。这和他的诗才以及他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极其不符。我也把这归罪于“唐诗宋词”这个招牌。
我们上学时,学到各历史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唐诗代表人物:李白、杜甫、孟浩然、孟郊、杜牧、李商隐、刘禹锡等等;宋词代表人物:李煜(五代)、晏殊、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等;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等等。这都是按照“唐诗”、“宋词”、“元曲”分类介绍的。这样,生于唐代的诗人即使诗歌成就比不上梅尧臣,也有机会留个名;但梅尧臣不幸生在以“宋词”为招牌的宋代,课本上只好抹去他不提(课本中倒是有林逋)。因此,不是文学专业的人,很少有知道他的。
许多文学家生前困顿,死后扬名,而梅尧臣生前在仕途上不得志,到如今也没能靠诗才闻名于世,真是不幸。
啰嗦这么多,言归正传,介绍一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今安徽省宣城人。他和欧阳修是同时代人,也是欧阳修一生的挚友。和欧阳修、苏舜钦等人共同发动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和欧阳修并称“梅欧”,又和苏舜钦并称“苏梅”。
梅尧臣自幼喜欢读书,长大后考进士不中,靠叔父梅询的恩荫进入仕途。“恩荫”制是宋代除科举制以外最主要的一种任官途径。朝廷规定,一定等级以上的官员可以在国家遇到庆典时(比如皇帝祭祀),把子孙或其他亲戚的名字报上,就可以得到官职,表示皇帝顾念君臣情谊。宋代对科举制相当重视。一般说来,既有亲戚在朝为官、又中了进士的人,仕途最顺畅;其次是单靠进士进入仕途的人,要想得到重用,一方面靠才能,一方面靠朝廷大臣的赏识,如范仲淹;单靠恩荫进入仕途的人,一般都被安排在不重要的岗位上,很难得到重用。
梅尧臣靠恩荫进入仕途后,又多次考进士,都没有被录取。这和当时的考试制度有关,许多有才的人如柳永、曾巩也是屡次在考场中碰壁。但中不了进士,即使有才也不能在仕途中向上升。因此梅尧臣大半辈子沉沦下僚,一直做州郡长官的僚属或知县一类的官。直到他五十岁时,靠着朝中大臣的推荐,仁宗才赐了他一个同进士出身。后来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到朝廷中任职,参与修撰《新唐书》。嘉祐五年(1060年),汴京爆发疫病,梅尧臣不幸感染此病,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梅尧臣和欧阳修相识在年轻时。那时欧阳修刚进入仕途,到洛阳任官。梅尧臣也在洛阳,两人很快结为好友,常在一起切磋文学。之后,欧阳修虽然遭到过贬谪,但在仕途上节节高升,最后成了朝廷重臣;梅尧臣却只能在底层徘徊。不过地位差距的拉大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他们无话不谈,是彼此的心灵伴侣。在诗的创作上,欧阳修不及梅尧臣;不过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涉猎很广,诗、词、散文都有不少作品,而梅尧臣只写诗。梅尧臣的诗平淡中见深意。因为他长期在底层任官,见多了下层人民的贫苦生活以及官吏对人民的压榨,因此,他很大一部分诗作是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写照,如前面提到的《陶者》,还有人民受官府抓丁之苦的姐妹篇《田家语》、《汝坟贫女》。另外,他因为官位低、俸禄薄,自身也饱尝着贫穷之苦,子女和妻子的逝去也给他带来很深的痛苦。他的诗作因为注入了深切浓厚的感情,与其他诗人的诗作大大区别开来,质量更上一乘。欧阳修根据梅尧臣的经历和诗作,经过思考,得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理论。
梅尧臣在世时,他的诗名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诗作流传于宫廷皇室和异域之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一次他到梅尧臣家喝酒,酒味非常醇厚,不像是平常人家能有的,而梅尧臣家里很穷,应该买不起。欧阳修就问梅尧臣酒是哪里来的,梅尧臣说是某个皇亲送的。还有的皇亲用重金买梅尧臣的诗篇。梅尧臣生病后,前往他家探病的士大夫们络绎不绝,导致他住所附近道路拥堵,行人无法通过,附近居民都惊奇地互相询问说:“是哪位大人住在这里?”他死后,士大夫和朝臣们又争相前往哭吊。这么看,梅尧臣生前就已经扬名了,可惜那个时代没办法单靠写诗谋生。
梅尧臣生前喜欢作诗,但写完后就随手乱丢,不注意保存。他妻子哥哥的儿子谢景初在梅尧臣死后,收集了他的诗作,编成《宛陵集》,后来欧阳修又收集了梅尧臣的一些诗作补加了进去。梅尧臣现存的诗作有近三千首。
最后介绍梅尧臣的几首诗。
下面两首诗《田家语》和《汝坟贫女》,是作者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担任河南襄城县令时所作。当时朝廷为了防御西夏,匆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充当弓箭手,加强戒备。而下层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梅尧臣亲眼见到这种景象却无能为力,深感痛苦,只得作诗排解自己的愤懑之情。
《田家语》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dú) 。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 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译文:
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没早没晚狠狠地逼迫催促。今年盛夏雨水如注,大水涨得高过房屋。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前些时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三个中间要抽一个壮丁,凶狠地赶去做弓手编入军伍。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只剩下跛子与盲人,老人与小孩也不放过。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都是空的,吃不上一顿粥。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在早晚。
我听了老农的话,十分惭愧,深感自己白白地拿了朝廷的俸禄。还不如弃官回乡,在深山大谷打柴种田。
《汝坟贫女》
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