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20-05-22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刘XX,女,3岁,1963年12月25日门诊。
一周前突然高热,咳喘,先后服射干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加减,并加服四圜素,注射青霉素,历时四天不解。检查:两肺满布大量的干湿性啰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200/立方毫米,中性66%,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转蒲老诊治,症见发热39,无汗,咳嗽气促,喉间痰鸣,咳痰不利,面浮目红,口微渴,食纳减少,大便干,每日一次,小便短黄,舌质不红、苔白腻,脉沉细数,属食痰阻滞,肺失肃降,郁而化热,治宜宣肺降痰。
处方:

炒葶苈子一钱,炒苏子一钱,
炒白芥子一钱,瓜蒌仁壳二钱,
桑白皮一钱五分,白前一钱,
炒莱菔子一钱,紫菀一钱,
竹叶一钱,苇根二钱,葱白二寸

12月28日复诊:前方服二剂,热减,精神转佳,咳痰利,食纳增加,小便微黄,大便正常,脉转沉滑,舌质正常苔黄腻。体温已趋正常,咳喘俱减,再以调和肺胃,清燥化痰,前方去葶苈子、竹叶、葱白加象贝母一钱,枇杷叶二钱,竹茹一钱,蜂蜜为引。此方服二剂而痊愈。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按语

本例因平时饮食不节,食积生痰化热,微感外邪,引动痰热,阻塞肺气,以致咳喘痰鸣,高热无汗,虽服解表之剂而病势不减。
据其便干,口渴,尿黄而短,脉沉不浮,其病不在表,治宜降泄痰热,兼透表邪,以三子养亲汤加味,痰热降,表亦解,肺胃调和,诸证皆平,服药四剂而获痊愈。
据此例体会,在临床审脉求因辨证的重要性,脉之沉浮,便之干溏,舌之红淡,苔之黄白燥润,病机之所在,均宜具体分析,加以区别。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喘息经常发作已有三年,秋冬较重,夏日略轻。发作时咳喘、心跳、痰吐不利,呼吸有水鸣声,胸部胀满而闷,不能平卧,影响食眠。最近一年来病情增剧,据述曾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每日服用氨茶碱片。
舌苔白稍腻,六脉均滑。5日
辨证立法 :
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痰湿壅阻,肺气不降,以致呼吸不利,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治宜降气、定喘、止嗽、化痰法。
处方:

炙苏子6克,莱菔子6克,
枇杷叶6 克,炙紫菀6克,
白芥子3克,半夏曲10 克,
炙麻黄1.5 克,嫩射干5克,
炙甘草3 克,细辛1.5 克,
五味子5克,云茯苓10克,
云茯神10克,炙前胡5 克,
炙白前5克,陈橘红5克,陈橘络5 克,
葶苈子(大红枣5枚去核同布包) 6克

二诊: 服药五剂,第二剂后诸症逐渐减轻,痰涎排出较易,呼吸畅利无声,胸部胀满尚未全除,已能平卧但睡不实,饮食乏味,大便二、三日一行,脉滑,拟原
方加减。
处方:

薤白10克,炙紫菀6克,
葶苈子(大红枣5枚去核同布包)6克,
全瓜萎25克,炙苏子6克,
苦枯梗5克,枇杷叶6 克,
炙前胡6克,炒枳壳5 克,
半夏曲10 克,炙化红6克,
嫩射干5克,炙麻黄2克,
炙甘草3 克,莱菔子6克,
白芥子3克,细辛1.5克,五味子5克

三诊: 服药四剂,喘息基本消失,呼吸平稳,痰诞减少,胸满亦爽,食眠均有好转,大便虽通而不畅,脉象由滑转缓,病甫向愈,尚须当心护理。
处方:

细辛1.5克,五味子5克,
炙苏子6克,炙化红6 克,
莱服子6克,白芥子3克,
炒枳壳5克,枇杷叶6克,
葶苈子(大红枣5枚去核同布包)5 克,
苦枯梗5克,半夏曲10克,
白杏仁6克,冬虫草10克,
淡苁蓉15克,野党参6克,炒远志10克



按语

喘息之症,其因甚多,病情变化亦甚复杂,但治疗之法不外未发时以养为主,既发时以祛邪为先。临床切须辨明邪正消长情况,分清主次,灵活用药。
本例处方以葶苈子大枣汤泻肺消胀,三子养亲汤和射干麻黄汤治咳平喘,止嗽散止嗽化痰,瓜萎、薤白为治胸部胀满常用药物,桔梗与枳壳行气,一升一降俾收理气开胸之效。
先用降气定喘、止嗽化痰以去邪,最后始用冬虫草补虚养肺,苁蓉强壮益肾润便,党参助气益肺,远志益心祛痰,以期根除夙疾。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张××,男,40岁。患气喘病多年,每当发作之时,自服“百喘朋”能缓解症状。此次犯病,发作严重,又来求取“百喘朋”。当问及为何不愿服用汤药时,才知道原先曾服中药无数,但未见效果。经过反复劝说后,同意服汤药一试。症见喘咳痰多,脉弦,舌苔水滑。观其面色黧黑,辨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的小青龙汤证。
处方:

麻黄9克,桂枝9克,
干姜9克,细辛6克,
五味子9克,半夏9克,
白芍9克,炙甘草9克

服药二剂后喘咳明显好转,转用茯苓桂枝杏仁甘草汤加干姜、五味子又服三剂,喘咳得以基本控制。


按语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用来治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或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膈间有支饮,凡属寒饮内伏,上射于肺所敛咳喘,皆有明显功效。
本方合干姜,细辛及麻、桂于一体,辛烈走窜,虽然药力峻猛,但只要掌握好辨小青龙汤证的几个环节,临床运用则效如桴鼓。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日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疗重证寒饮咳喘,疗效卓著,屡用屡效。但此方辛烈峻猛,能伐阴动阳,下拔肾根,用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根据《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用苓桂剂善后疗效理想。

4位名老中医咳喘医案

刘某,女,63岁。
多年成响,心下堵,抚按有水声,白痰黏着难于咳出,前胸痛,夜则倚息不得卧。脉微数。
处方:

麻黄三钱,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干姜二钱,
细辛二钱,半夏三钱,
五味子三钱,大枣四枚,
柴胡四钱,枳实三钱,
黄芩三钱,大黄二钱,
生石膏一两半,炙甘草二钱

(小青龙汤与大柴胡汤合方)三剂愈。

按语

原文言明此为小青龙汤与大柴胡汤合方。实际为此方的加减方: 去了大柴胡汤中的生姜,加了生石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