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专题|一匹纯血马引发的………庞大产业【育马业篇】

 孤凤 2020-05-22
都说赛马是个庞大产业,但对于深入了解机会不多的一般大众来说,仅仅是一个模糊概念,只是一堆马在赛马场中比谁快罢了,能有多大?但试想想没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支持,赛马决不会成为今天一个各国争相发展的世界性产业,若细考相关产业链,了解其整体规模和经济贡献,以及由此而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便足以让大家明白到为何各路人士均对参与其中发展趋之若鹜。
这一切从赛马业最上游的育马业环节开始说起。

根据 IFHA 国际赛马组织联盟 2018 年年报显示,全世界共有接近七千匹种公马(仅指纯血马品种,下同)和十四万六千多匹繁殖母马,分布于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大大小小的牧场当中,这些公母马之间的结合,年复一年为全球每年带来九万多匹新生幼驹的诞生,马匹累计数量比不少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全世界范围内牧场数量有多少,目前无法掌握到官方的统计数据,但在国家层面上倒是不难查找到,比如说纯血马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并拥有繁殖母马数量逾两万匹的澳大利亚,它们的牧场数量便达到六百六十个(数据来源:RIRDC 澳大利亚农村发展研究部),而母马数量约有万匹的日本,牧场数则为八百三十六个(数据来源:JAIRS 日本赛马国际交流与轻种马登录协会)。

这些遍布世界各地并数以千计的繁育牧场,它们的规模、功能与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只拥有个位数的母马数量,有的则数以百计并系养着种公马,有的在功能上需要外求,有的则设施完善、自给自足,有的为了纯粹商业目的而经营,有的则出于个人爱好而存在,但无论它们之间差别如何,马匹繁育的绝大部份环节均无法假手于机器,包括牧场经营管理与设施维护,还有与马匹相关的日常照料、育种、生产及训练等,无不需通过人手来完成工作,实际意义上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故此面向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再以澳大利亚为例,育马业便为该国提供了八千个全职的直接或非直接岗位(数据来源:RIRDC),要知道他们全职就业人口约为八百多万(数据来源:ABS 澳大利亚统计局),换句话来说每一千位澳大利亚全职工作人士当中,便大概有一位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育马业,而且还未算上大量的季节性兼职人员,另外它对其它相关行业亦会带来推动,包括但不限于马匹运输、设施设备生产、草料饲料、管理咨询、建造、保险、医药及兽医业等,可见育马业对社会就业与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母马的配种大多以外求为主,即将她们运送至专门系养种公马的牧场进行,种公马配种可谓是整个育马业中最重要的创收环节之一,子嗣表现出众而导致天价的配种费相信大家早有耳闻,比如说目前在日本身价最高,作为三冠马后 Almond Eye「杏目」(JPN)之父的种公 Lord Kanaloa「龙王」(JPN),他 2020 年每次的配种费便高达 2000 万日元,折合约人民币 133 万,而他去年的配种次数为 250 次,代表了年创收以人民币亿元计,另外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今年费用以 20.9 万澳元(约人民币 95 万)领先的 I Am Invincible「我志气高」(AUS),去年配种次数则超过了 200 次,对像当中包括我们熟悉的世界马后 Winx「云丝仙子」(AUS),当然全球七千匹种公马不可能每一匹的收费都像他们如此高昂,某些甚至是免费供用也不足为奇,但这些费用高高低低的种公马,叠加起来所创造的价值十分可观,以澳大利亚为例在 2016/2017 年度全国在种公马配种费的支出便达到 2 亿 3970 万澳元(数据来源:RIRDC),按当时汇率折合约人民币 12 亿 1500 万,依据当年全国共 564 匹种公马的数量(数据来源:IFHA)计算,澳大利亚每匹种公马的年均产值超过了 200 万人民币。

种公马由于身价不菲,对他们的日常照料可谓是一项专门工作,尤其当踏入配种季节时,为了完成繁重的配种任务,马匹营养需要跟上的同时,身心亦需要随时保持最佳状态,某些种公马更是全年无休,穿梭于南北半球两地配种,所以说少一点专业人员的悉心照料、准备及管理,任务绝难安全并高效完成,此外一匹种公马对外配种受欢迎与否,除了自身条件与子嗣表现好坏以外,在某程度上亦受到市场推广的影响,比如说一些线上社交媒体、平台网站与搜索引擎等的操作,或一些线下活动如种公马巡礼等的举行,以上种种自然是缺不了专业人才的执行。

至于母马,她们的孕期长达十一个月,而且腹中块肉随时价值连城,所以悉心照料这些属于牧场主或客户的重要资产,对牧场来说是一项全年无休的核心任务,从孕前准备、配种、受孕、怀孕、分娩到产后恢复等,每一个不同阶段均需要各工种的全职、兼职或外聘人员参与照顾、检查、观察及记录等,以确保母马们万无一失。

幼驹在出生以后,只有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可以跟随母亲生活,之后便需要在牧场中不断为未来被推出市场出售或成为一匹合格赛驹而作出准备,作为对世界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他们比起育种用的成年马匹更加需要悉心照料,所经历的过程亦更加复杂,从断奶到适应生活、从营养、发育到健康管理、从基础教育、销售准备到役前预训练等,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帮助身心成长的环节均至关重要,需要不同领域的专才介入,因为最终育成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幼驹未来的价值体现。

一部份的幼驹会一直保留在育马者名下直至服役,大部份的则会推出市场上出售,所产生的利润对社会经济又是另一笔重大贡献,销售节点可以是马匹出生后数月(断奶马)、满一岁后(周岁马)或两岁服役前(两岁在训马),但以周岁时出售为多,销售主要通过第三方拍卖模式,在推动拍卖行业发展与就业的同时,亦在销售环节中让马匹选购代理、价值评估、兽医与运输等行业成为受益方,再显育马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出色能力。

每年周岁马在拍卖会上以天价成交的消息可谓不绝于耳,像在本文曾作例子的日本,2019 年它们价格最高的一匹 Deep Impact「大震撼」(JPN)周岁子嗣(已命名为 Admire Stella(JPN))便是以 3 亿 8880 万日元成交,按当时汇率算即逾 2400 万人民币 ,至于同年的澳大利亚则有 Snitzel「犀利时」(AUS)周岁雄驹(已命名为 Mount Fuji(AUS))以 280 万澳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年最高,按当时汇率折合即约人民币 1340 万元。

所以全世界每年九万多匹新生幼驹,有多少走进了周岁拍卖会并为全球育马业创造了多少利润?打破国界的统计数据并不易掌握,故只能再次以澳大利亚的数据作为参考,根据 RIRDC 2016/2017 年度育马业的研究报告,周岁马销售创造的利润为 1 亿 5700 万澳元,按当时汇率折合约人民币 7 亿 9600 万。

结合 RIRDC 相同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内容,关于经营种公马、繁殖母马及幼驹繁育生产的成本总支出 4 亿 9060 万澳元(约 24 亿 8700 万人民币)、上文提到的种公马配种费支出 2 亿 3970 万澳元(约 12 亿 1500 万人民币)及周岁马销售利润 1 亿 5700 万澳元(约 7 亿 9600 万人民币),另加上文中未有提及的马匹出口利润 3410 万澳元(约 1 亿 7300 万人民币)及产业活动支出 1320 万澳元(约 6700 万人民币),得出 2016/2017 年度澳大利亚在育马业上的直接总支出为 9 亿 3460 万澳元(约 47 亿 3800 万人民币)。此外报告亦同时指出,育马业的实质总增加值达到 11 亿 6000 万澳元(约 58 亿 8100 万人民币),具体反映了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贡献。

通过上方对各主要环节的描述以及相关的数据列举,相信已让大家在某程度上对育马业的规模与经济贡献有一个大概概念,但要知道它仅仅是整体赛马产业的上游,核心的赛马部份对社会与经济的贡献更见庞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敬请密切留意下一篇:一匹纯血马引发的………庞大产业【赛马业篇】。
#推荐一本书#
《轻型马饲养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