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叶地理:中国喜迎首个“国际茶日”

 昵称62466872 2020-05-22

温馨提示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题记:

愿寻一角落,

片刻的悠游,

一杯清茶,

闲坐半日理思绪,

只为寻找宁静的自己。

寻一方庭院,

与山青绿水为邻,

和花草鸟鱼为伴,

尽享大自然的恩赐。

茶与理环境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的特点。然而,茶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决定着茶树的生长、分布与质量

茶树的生长、分布、茶叶质量的高低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湿怕寒的特点。我国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降水量丰富,空气湿度大,地形上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茶树是喜酸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其具有喜铝厌钙的特性,而酸性土壤中正好含有丰富的活性铝离子,可满足需要。我国南方的红壤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

《茶经》中有阴山坡谷者,不甚采掇,性凝滞,结瘕疾之说。它是说,南坡,北坡所产之茶差别很大,甚至不及竹林之苔藓地上的茶叶更有风味。

(一)气候条件对茶的影响

1、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2、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3、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二)地形条件

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

(三)土壤条件

土壤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树生长的优劣和茶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调查浙江省一些亩产干茶500斤以上的丰产茶园,这些茶园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有效土层深厚,表土层(耕作层)比较松软肥厚,心土层稍紧而不坚实,土质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水分和养分含量较多,土温也相对稳定,也就是作为土壤肥力四因素的水、肥、气、势比较丰富协调。其具体表现为:土层有效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中间无硬实层出现,表土层厚度在25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很低。

1、土质,砂壤土至粘壤土,或夹杂少量砾石。

2、结构性,表土层多为粒状、团块状结构。心土层多为块状结构。

3、松紧度,表土层(10-15厘米处)容得1.00-1.40/厘米3,孔隙率50-60%4、心土层(35-40厘米处)容重1.30-1.50/立方厘米,孔隙率45-50%

5、酸度和养分状况,酸度(PH4.5-5.5。整个行间表土层于十月到十一月间的养分含量不低于以下数值:有机质1.5-2.0%全氮(N0.10-0.13%,有效氮(碱解N100-150毫克/公斤,速效磷(稀盐酸浸提P2O510-20毫克/公斤,速效钾(醋酸铵浸提K2O80-150毫克/公斤。

上述这些土壤条件中,土层、土质和具有酸性是最为基本的,凡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的茶园土壤,就有可能通过施肥、耕作等各种土壤管理措施,使其结构性改善,孔隙率增大,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增多,水分和空气状况良好,从而成为能够实现丰产的土壤。 进而,为茶叶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茶叶贸易的自然基础

青藏高原由于气候高寒,不适宜茶树的生长,不产茶叶。当地居民以畜牧业为主,食肉饮乳,饮茶可以去油腻、助消化,自汉唐时期茶叶进藏以后,藏族人民就再也离不开茶叶了,酥油茶成了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不离不弃的饮品。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茶叶在此不能成活。自唐开始,以马易茶的贸易就在古代北方边境或大或小的城镇里进行着,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次以马易茶贸易被终止不久,便有一场北方少数民族发动的对中原的战争,无论战争的失败与否,茶叶都是少数民族必然抢夺的物品,可见游牧民族对茶叶的情结。

古代的商人通丝绸之路和漫长的海上运输将中国的茶叶带到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并很快为思想较为活跃西方过度的上层人士所青睐,,饮茶成为了欧洲人追求的时尚。就欧洲来说,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不足,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太强,干燥少雨,湿度大,冬季雨水多但温度低,都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

三、饮茶成为一种文化

饮茶最初也是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中开始流行的,由药用逐步扩展到饮用。俗语:“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据说,茶是由御医的推介,才使得王宫贵族得以饮用,于是,饮茶习惯就开始由下层劳动人民进入了上层社会,并被皇帝接受,之后,茶叶变成了不可缺少的供品

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馆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么东有苏杭,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各有不同茶风。

苏杭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苏州的茶馆,大多环境优雅,配合着江南雨声的乍有乍无、时大时小,开窗往往便是一墙绿得实实在在的爬山虎,楼下拐角处,自在生出几杆青竹,“天然一段风韵、总在眉梢”。

时常有情致悠闲的茶客聚拢来此,只要一杯淡茶,听着三弦叮咚,清脆欲滴如流水走过三生石畔,一天的时光就这样闲适地度过了。

和苏州一样,杭州人也偏爱茶馆,偏爱精致和谐。

杭州茶馆数量众多,形成了多种流派,有以茶艺为主的;有专门讲究茶馆生态环境的;也有集博物、欣赏、品茶于一体的文化性茶馆。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苏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

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

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礼仪文化

说起潮汕,总会让人想起那品味讲究的工夫茶、精巧别致的工夫茶具和闲情逸致的烹茶技巧~

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盂配套。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从洗杯、沏茶到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潮汕人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

北京的茶,喝的是热闹文化

各地喝茶大都讲究环境的清静淡雅,可是北京却是喧哗热闹的。

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北京的老舍茶馆,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四、中国茶叶产地分布情况

我国茶区辽阔,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西至东经95度西藏东南部,东至东经122度的台湾东岸。在这一广大区域中,有浙江、安徽、湖南、台湾、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又称华中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漳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区域,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主产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花茶等花色品种,也是我国发展名特茶的适宜区域。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位于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区域,包括黔、川、渝、滇中北、藏东南等地。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生产绿、红茶和边销茶为主。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该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叶的发源地。区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树的种类也很多,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一应俱全。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位于大漳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区域,包括闽南、粤中南、桂南、滇南、台湾、海南等地。是我国最南茶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海南、广西、闽南和台湾等地。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江北茶区

又称华中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大巴山以东,山东半岛以西区域,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地处亚热带北缘,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且分布不匀,气温低,茶树采摘期短,尤其是冬季,会使茶树遭受寒、旱危害。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五、中国知名茶叶

习题链接

(本文根据网络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地理文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