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河北城市,说山西方言,曾是内蒙首府,如今要和北京搞个大事情

 夕阳晨曲2 2020-05-23

张家口是河北的一个地级市,但留下了很多山西印记。

张家口方言属于晋语的一种,和晋北方言很接近。

老人们喜欢随口哼几句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的晋剧,而不是河北梆子或者山西北路梆子。北路梆子的流行地域就紧挨着张家口。

张家口旧时也叫张垣,是一座因军事而兴、因商业而盛的城市。

张家口处于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壤地区。其军事价值,从其境内的长城长度就可以看出来。张家口的长城长达3000多公里(这还不算叠压部分)占全国长城总长的1/6。

在明代,张家口是防范蒙古势力从草原进攻中原地区的要冲。元顺帝潜归漠北后,明王朝在塞上大修长城,仅张家口境内的城堡就达69个。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为给庞大的驻军提供生活必须品,明朝多次从内陆移民到张家口,其中以山西人最多,可以说很多张家口人的祖籍是山西。况且张家口地区毗邻山西晋北,口音相似也是情理之中。

而商业活动则进一步扩大了山西人对张家口的影响。嘉靖三十年(1551),明朝在张家口开设马市,与蒙古部落开展贸易。其后一条“张家口——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恰克图(俄罗斯城市)”国际商道开通。这条商路长达2000多公里,繁荣了370余年。而这条路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帮无疑是晋商。

清朝以后山西商帮在张家口开设了难以计数的大小字号,这里是他们走向内外蒙、俄罗斯的“旱码头”。榆次县车辋村的常家开设的“四大玉联号”,太谷北恍村曹家开设的“锦泉涌”“锦泰亨”,太谷人、祁县人合办的“大盛魁”,介休范家开设的“大川玉”都是财力十分雄厚的国际贸易商。

在晋商资本的驱动下,每年都有数十万头骆驼和牛车川流不息地穿越草原、隔壁、沙漠,用茶叶、丝绸、碱等换回巨量的皮毛、宝石、麝香、黄金、白银等。在道光年间,大盛魁的资本接近1亿两白银。晋商的富有,从现存的深宅大院也可见一斑。

数百年间,山西的票号和钱庄更是始终掌控着张家口的经济命脉。即使民国开设的官办银行也一律由山西人掌控。金融业利润丰厚。平遥的“百川通”票号在18世纪初年的短短4年就挣了600万两白银。祁县乔家掌控的“大德通”等票号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晋商把家乡的晋剧也带到了张家口,张家口因此被称为晋剧的第二故乡。那时候很多角儿要先在张家口唱红了,再回山西发展。

同治元年(1862年)在俄国强迫下,朝廷给予俄商在库伦经商的多种特权,晋商被打压。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7年后蒙古脱离中国,晋商在库伦、恰克图的资产被没收、人员被杀戮,几百年的经营全部毁灭,从此再也无力恢复。张家口国际贸易“旱码头”的地位也随之结束。

民国时期张家口(当时名叫张垣)曾为察哈尔省的省会。解放初,张家口还短暂地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1952年,张家口划归河北省。

近几年,张家口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上,因为它携手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届时,世界将会看到一个历史厚重而又生机勃勃的张家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