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体成熟与宋词的发展》

 端木清平 2020-05-23

​        词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它使人把握心灵的脉搏,弹奏出灵魂深处最真切温婉动人的乐律,无论时代经历怎样的沧桑变换,一个人从生到死所经历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都可以到词的世界里进行寻觅并得以寄托。

        词产生于初唐,成熟于晚唐五代,极盛于两宋,金元明承宋词之余绪,中兴于清代。可以说在一千余年的历史风云变换中,有许多的痴男怨女在词里寻找着慰藉、寄寓着深情,也有许多的羁旅愁思、世态感慨,更有许多的仁人志士在词里倾洒壮志难酬、山河破碎的悲愤等等。

        词在草创至成熟的这一阶段里并没有太强烈地自我抒情性,而是宣泄一种普世化的情感,典型的代表是晚唐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如他的名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并没有倾注自我的多少情感,纯粹是一首以女性视角描写的闺怨词。但人是有意识的,因此凡是因人而产生的事物都是有意义的,要么是积极意义要么是消极意义的,并且,一个正常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应该存在动机的。那么温庭筠的这首闺怨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其写作动机是什么呢?千百年来,也有不少人产生过同样的疑问,因此就有人从中国传统的“香草美人”观念角度出发,认为温的这首词“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清代张惠言《词选》)”虽然作为常州词派奠基人的张惠言主张比托寄兴,但是在这里如此分析温词未免牵强附会,其后的大多学者在谈论到张的这些对温词的看法时也多认为“矫枉过正”。这首词所表现的只是一个闺怨类的词而已,与政治失意几无联系。

        温词开辟了一种词的抒情范式,也就是专门写一些普世化,人类通感的情绪的词,是一种歌化的词,较少地融合自我的感受,或者说这种自我的感受在词的字里行间是含蓄的隐藏的,需要读者自我的细会才会感受到的一种情感,此后受到温词影响的有南唐的冯延巳,北宋的张先、晏殊、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一批词作家。

        较温庭筠出生稍晚的花间派另一巨匠韦庄连同南唐的李煜则为后世词人开辟了另一条词路。韦庄的词融入了一种可以通过表面词意即可传达的情感,是一种诗化的词。如他的名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就与温词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大不相同,起码不需要深究,即可从韦词的字面里明白韦庄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羁旅愁思”的词意了。而其后的李后主更是在亡国之后奏出了“诗化词”的序曲最强音。读他的词如“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简直明如白话,是一种诗性的率意抒写,加入了大量的自我经验与感受。受其影响的有柳永、晏几道以及苏轼、辛弃疾、陈亮、刘克庄、刘辰翁等日后主要以豪放派为主的词人。其中成就最大的属苏、辛二人,苏轼最终完成了诗化词的定型,而辛弃疾则是其集大成者。

        词之最初主要以字数在59字以内的小令为载体,真正使这一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撼摇的是北宋第一位职业词人柳永的出现,他以其率真的性格,真切的性情,高妙的才学大量谱写长篇大调的慢词,极大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并且从花间派的男女情思的题材扩展到山水、羁旅、市井等的描写中,受到了当时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扩大了词的影响力与承载性。从而完成词的第一次流变。

        稍后出现的苏轼则将词真正的提高到与诗相提并论的地位上。在苏轼之前的正统文学观念里,词只是一种雕虫小技,为士大夫所不齿,始终处于文学的边缘。因为在诗里无法发泄的儿女情长可以在词里得以慰藉,所以虽然在地位上不被认同的词却广泛地被文人们用以抒发自我的情思愁绪。直到苏轼的出现,他大量的诗化词境,使词具有了和诗同样的表现地位,进而提升了或改变了词在士大夫们心中的品味,进而使词正式开始走到了文学的中心地带,成为了有宋一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完成了词的第二次流变。

        到了北宋末期的周邦彦则另辟蹊径,在词艺上下功夫,钻研格律,雕琢成工,终成一家,完成了词的最后一次重大流变,受其影响,南宋中期的姜夔创立了格律词派,形成了雅正词的抒写范式,余绪直到南宋末年的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人。

        北宋一代较有成就的主要集中在婉约词派,如张先、晏殊、柳永、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一批婉约派巨子,至于苏轼的词亦分婉约与豪放两种,而他的豪放词虽开豪放派之先河,但其死后至靖康之耻的二十余年间无人应和,竟成孤鸣,直到汴梁城破,宋室南迁,家国生死存亡之际,才异军突起,涌现了一批山河破碎的愤慨之音与收复河山的壮志之作,也深刻地影响改变了一批原来北宋期间的安逸的文人之词,如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如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一批慷慨为国的豪放之词。可以说,在两宋更替之际,豪放或凄冷的山河之慨成为了当时的最强音。其后出现的辛弃疾,最终确立了豪放与婉约词的争雄地位。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姜夔则形成了清幽冷峻的抒写意境,创立了雅正词派,从而形成了婉约、豪放、雅正三大词派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现在词史一般划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将雅正归于婉约的范畴。   
         总而言之,有宋一代,词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是毋庸置疑的。宋词的总体数量不及日后的元明词,更不及号称中兴的清代词,据统计仅《全清词·顺康卷》就收词53400余首,保守估计有清一代的词的总量在20万首左右,而宋词仅2万余首。但是,现在传播最广、最为人知的一批词作、词家均产生于宋代,足以说明,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撼摇的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