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你弄堂游#纺三小区(原公大工房)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纺三小区位于杨浦区许昌路杨树铺路以北,扬州路以南。许昌路227弄。

纺三小区大约是在1921年至1930年期间建造。是由日本“公大纱厂”(注1)出资兴建的“公大工房”,由英国设计师设计。与澳门路上内外棉株式会社财团为日侨管理人员建造的澳门小区一样,是典型的和洋折衷日本近代住宅。其外观是简化的西方样式,而内部是典型的传统日式住宅。

公大纱厂

由于杨树浦地区沿黄浦江的水路运输的便利,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入美租界后,周边就开始兴建工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英商开设怡和纱厂,而后日本财团凭借大型公司财团的势力开始在黄浦江沿线以及苏州河北侧迅速扩张,相继建立纺织行业八大系统,杨树浦地区就有“裕丰纱厂”(现国棉十七厂)、“公大纱厂”(现国棉十九厂)、“大康纱厂”(现国棉十二厂)等。其中的“公大纱厂”因为是三井财团投资,资金雄厚,推行多角经营方针。同时“公大”擅长绢纺,所以兼有“公大四厂”(现国营上海第一毛纺织厂)“公大三厂”(现国营上海绢纺织厂),“公大”还注重于业务艺术的后期开发,因此给予高级管理人员的待遇相当优越。纺三小区在此背景下建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走进小区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栋独立的三层楼别墅,有点意外的是门牌号居然是别处不曾见过的“特”号,这栋楼的特点是不同于进门就是榻榻米的日式建筑,它有一个半架空层,随着门外的台阶走进楼道,然后还需要走上十一个台阶才能到达主层,显然这是一种英国式的建筑风格。类似的独立小别墅建筑在小区内还有几栋,如1号和195号,应该是属于公司核心人物的住所,而200号是一个稍大型的建筑,原来应该是当年俱乐部形式的公共服务设施。

据记载这栋“特”字号的小楼,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海军陆战队占用,后改为日军许昌路宪兵司令部。当年曾在此拘押和杀害过新怡和纱厂工人吴国臣等。而半架空层的下方就是曾经作为地下室关押过犯人。如今在居住困难的情况下也被作为居民居住的空间。

  从小区的右侧一路走来,可以看到一个较有规模的小学,小学的对面有几栋新建的建筑,据小区居民介绍,这里原来是日本人在小区内建造的网球场,而小学校也是当年小区的辅助设施之一,按现在的话来说是配套工程。同时走入小区的深处可以看到四长排建筑,建筑间距很小,了解后知道这居然是当年的马房,同时在小区的东侧还有现在还在使用的许昌游泳池,可见当年小区设施十分完备。

原日商日华纱厂职工宿舍的前半部是别墅式二层住房90幢(日本式的住房),供日本籍职工居住,并设有医务室一幢。后半部是中国式里弄住房,供中国籍职工居住。在小区内的其他建筑可以看到由小型庭园分割的联排小型别墅,院墙低矮、砖木结构、木门木窗(独立别墅采用钢窗),二楼都有大开间内凹式阳台,落地式木窗,大部分是两层楼结构,有些二楼还保留有木结构外沿,外立面处理为干粘鹅卵石。从外观来看是简化的西方样式,内部平面布局和装饰具有日本传统特征。而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楼层高度不低,居住环境远远超过澳门小区。目前部分有能力和准备长期居住的居民开始内部装修,咋一看来风格完全西化,也许这也是对优秀建筑保护的一种态度。

  二战结束后19461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接管日本投降后的日商纺织企业,就成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19467月住在宿舍内的日本人集体乘船迁回日本,空出的住房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以后称纺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使用。因此从原有的居民构成来看也都不是普通纺织员工居住的空间。

纺三小区现已被列为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1:公大纱厂属于日本的钟渊纺织株式会社,“钟纺”创立于19世纪末,由三井财团投资,最初只有一个3.6万锭的纺厂,专纺售纱,初期经营情况很不好,但在日俄战争后,利用市场不景气的机会收买了一些小的纺织厂,并增设新厂改善经营。民国9年在上海创立公大第一厂,以后陆续扩充兼并,在上海、青岛、天津、东北、朝鲜都设有工厂。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有工厂41个,纺锭94万余枚,织机1.8万台,绢纺锭11.6万余枚,另有加工制丝纸浆等厂,成为日本有数的大企业,资金由最初的35万日元,发展到1.85亿日元。

“公大第一厂事务所”。这个公大第一厂,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海公大纱厂。该厂建于1896年,原为英商开办的“公茂纱厂”,1925年被日商收购,改名“公大纱厂”。今为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位于上海市平凉路2767号。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陆军司令部曾设在这里,附近还有马队和步兵大队,后来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这一带再度成为中日两军交战的地点。(摘之上海地方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