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公寓与巴黎新村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重庆南路165号巴黎公寓位于复兴中路北侧,占地面积1525平方米,建筑面积457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层大楼。1923年由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该公司1931年期间投资建造过陕西南路上的步高里、建国西路上的建业里),1936年竣工。大楼体量庞大而端庄,外立面以咖啡色面砖勾勒十分醒目,立面整齐,窗下墙及檐部作白色宽带状横向构图,形成对比。屋顶为缓坡人字形结构,机制瓦面铺设十分简洁。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室内房间以东西向排列,除底层商铺外,楼上居民都在公寓后面入内,一门二户,窗户都为单层钢窗结构,属于典型的上海人称之为“一门关进”的公寓式建筑。楼道为黄色水磨石地板,扶梯为钢栏木扶手,梯级坡度平缓,东侧转角均有大窗,采光极佳。底楼为沿街商铺。

公寓里侧的巴黎新村1912年就建造,几乎与沿街的公寓同步竣工,巴黎新村主要出入口在重庆南路169,东侧有小门通往淡水路214弄丰裕里。巴黎新村属于新式里弄建筑,有砖混结构三层楼房31个单元,全部南北朝向,占地面积6.7亩,建筑面积5,624平方米,共五排长短不一的联排建筑组成,共有门牌号110号。弄内主弄为南北走向,相当宽敞,显然是为当年有车阶层提供出行方便。为了与沿街公寓建筑相呼应,新村内的外立面也同样采用咖啡色面砖勾勒,一楼采用大幅钢窗以增加采光量,二层比一层略微缩进配有阳台并采用双幅钢窗以提供室内足够的采光。底层有超小型独立小庭院,并且院墙不足一米高,这在法租界区域内较为少见。

巴黎新村内比较有名的居民是曾作为蒋介石三夫人的陈洁如,1919年时,陈洁如在张静江家做客时,偶遇来访的孙中山和蒋介石,蒋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热烈追求,陈母在请人调查后发现蒋介石已经有一妻一妾,于是拒绝了蒋的求婚。蒋向陈洁如声称自己已经与原配及侍妾脱离关系,并许诺明媒正娶,说‘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蒋介石与陈洁如于192112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举行婚礼,时年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婚后7年,二人感情甚笃。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鲍罗廷、邓演达等人控制汉口政府,欲剥夺蒋介石的权力。蒋介石为继续北伐而急于得到宋家控制的上海银行财团和与宋家关系密切的美国支持,
宋氏家族为此开出的条件是蒋介石需与宋美龄结婚,并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蒋介石遂请求陈洁如暂时离开中国5年,并信誓旦旦待北伐成功,平定中国大局之后即刻接她回来。

19278月,陈洁如离开上海前往美国,赴美时,陈洁如把养女交给母亲抚养。1933年,陈洁如回到上海,由戴笠安排住进了上海法租界吕班路的巴黎新村,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南路1688号。不过她的名字变成了陈璐。她知道自己已被抛弃因此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直到1937年日本攻陷上海前夕,戴笠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劝陈洁如迁往内陆。起初陈洁如并不愿意,直到后来有一次,陈洁如凑巧遇见当时已为汉奸的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佣人不小心透露了陈洁如住在巴黎新村的事情,陈璧君频频找到陈洁如并提出要陈洁如向蒋求情为她找点事干。陈洁如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毅然秘密离开上海,潜往大后方去了。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此地。

陈洁如一直居住于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任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经周恩来批准移居香港,1971121日离世;而养女陈瑶光也经特批赴港奔丧一去不回,留下的是有传奇经历的女婿中共特工陆久之,当然此时陆久之已经被扫地出门搬到淡水路石库门弄堂居住。

陆久之(19022008),出生于湖南长沙,1927年,经蔡叔厚介绍,陆久之加入中共地下组织。1930年至1933年留学日本,抗战时期利用公开身份搜集日伪情报。日本投降后,被汤恩伯委任为“第3方面军少将参议”。陆久之是经过汤恩伯的秘书长胡静如的如夫人的介绍,认识了蒋介石和他的第三位夫人陈洁如的养女蒋瑶陈瑶光,陆久之曾在中共的授意下创办针对日本战俘的《改造日报》,直到因为《改造日报》涉及了共产党的问题,陆久之被中统秘密逮捕,关押在陈果夫的别墅.后经蒋瑶光和母亲陈洁如连续找到蒋介石哭闹,蒋亦同情陈氏母女,.无奈之下放了陆久之。1948年陆久之利用特殊身份搞到上海防御工事图。19495月,解放军进攻上海前夕,他对汤恩伯进行策反失败.因为身份特殊,汤只能把他送出上海了事.19504月,又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只身东渡日本,策反国民党驻日军事代表团。1955年潘杨(潘汉年、杨帆“反革命集团”)案发,受牵连的陆久之被捕陷入囹圄。判有期徒刑15年。陈洁如于1961年亲到北京,向周恩来请求宽恕陆久之。周恩来出面干预后他提前假释出狱。1965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文革”中陆又遭到批斗,后终得平反。1983年赴香港探视陈瑶光,后寓居上海,2008年去世。2002年秋,陈瑶光将母亲移葬在上海福寿园。

巴黎新村里曾经暂住过我国大翻译家傅雷先生。1932年,24岁的傅雷在著名的一品香饭店和表妹朱梅馥结婚。婚后不久,夫妇俩就搬进了重庆南路1694号的巴黎新村(又有记载他们原先居住在吕班路20153号,直到1938年搬到巴黎新村), 傅雷在这里度过将近14年的著述生活,直到194811月应好友宋淇之邀离开上海去昆明。作家叶永烈曾采访过傅雷家的保姆,据说当时底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客厅里有钢琴,傅聪就在那里练琴;二楼是傅雷夫妇卧室,保姆和两个孩子住在亭子间,三楼则是傅雷的书房。这应该就是早年新式里弄建筑内独门独户一家人的标准布局。

19311935年期间,回到上海的傅雷先后翻译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和《弥盖朗琪罗传》,并开始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夏洛外传》,也是他漫长翻译生涯的起步。

1943年冬到1946年春,还是住在巴黎新村的时候,傅雷、宋淇与十来个朋友发起过两周一次的茶会。据傅敏的回忆文章,茶会每次请一位来客为大家讲座,有时文艺,有时科技,也谈论时局。

茶会在杨绛的《忆傅雷》里,大概就是她所说的不能忘的夜谈。“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锺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暗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直到傅雷搬到安定坊后,这个茶会就歇了,散了。

巴黎公寓和巴黎新村都被列为第三批上海市历史优秀建筑。

巴黎公寓的交通方式: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十号线、十三号线新天地站。780781869933974、大桥一线等公交线路也可到达。

原陈洁如家的后门,从信箱可以看出这里起码住了三户人家。

弄内居民的日常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