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草讲《洛神赋》文本解读与朗读第二讲

 落草 2020-05-23

【原文】

(2)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huā)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jiǎo)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zhuó)若芙(fú)蕖(qú)出渌(lù)波。秾(nóng)纤(xiān)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xuē)成,腰如束素。延颈(jǐng)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jì)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xiān)。明眸(móu)善睐(lài),靥(yè)辅(fǔ)承权,瑰(guī)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chuò)态,媚(mèi)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yìng)图。披罗衣之璀(cuǐ)粲(càn)兮,珥(ěr)瑶碧之华琚(jū)。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yè)雾绡之轻裾(jū)。微幽兰之芳蔼(ǎi)兮,步踟蹰(chí chú)于山隅(yú)。于是忽焉纵体,以遨(áo)以嬉(xī)。左倚(yǐ)采旄(máo),右荫(yīn)桂旗。攘(rǎng)皓腕于神浒(hǔ)兮,采湍(tuān)濑(lài)之玄(xuán)芝。

【文本解读与朗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经典名篇曹植的《洛神赋》,上一讲我们对本文的第一段进行了解析,第一段主要写了作者从洛阳回到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似话本的入话。接下来第二段开始描绘宓妃容仪服饰之美,首先我对第二段进行领读。

下面我对第二段对宓妃的容仪之美进行解析。

我们刚才说,这一段主要是对宓妃的容仪服饰进行描绘,从表达方式上,从前面的记叙转为描写。描写的效果是绘声绘色,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所以在声音的使用上,虚声为主,语速上,和第一段的记叙相比,整体变慢。“余告之曰:”引出下面的描绘,“曰”后面的冒号表示提醒听者注意,要做停顿。

接下来作者先对宓妃体态做整体描绘,“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从动态的角度入手,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宓妃体态的“翩然”和“婉约”,所以朗读时,要体现出如惊飞的鸿雁翩然而起的风姿以及如游动的蛟龙一样灵动的姿态。“翩”字高起,四字语节紧缩,“婉”字平走,四字语节延展。“荣曜(yào)秋菊,华(huā)茂春松。”则写出洛神容光焕发充满生气。意思是宓妃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朗读时重点表现宓妃容颜的鲜明光彩以及青春的华美繁盛,所以重音为“曜”和“茂”这四个四字句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分别从体态和容颜写宓妃之美姿。真是此美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宓妃看起来又是那么的神秘,“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她的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她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这两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体概括,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朗读时使用虚声强调“仿佛兮”和“飘飖兮”,并在后面停顿,实声表现“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另外由于句式相同,所以语势上要体现出不同,有所变化。作者写到这里似乎依然无法完美表现宓妃行止和体态之美,继续转换视角,通过视觉的远近变化,再次渲染,“远而望之,皎(jiǎo)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zhuó)若芙(fú)蕖(qú)出渌(lù)波。”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从远近的不同,写出宓妃的青春勃发和纯洁艳丽。朗读时注意远近视角的不同,声音的距离感也应该有所表现,远景虚声描绘,近景实声表现。这一层次作者运用了十个句子,通过四字句、七字句和九字句,反复渲染,全部使用比喻的修辞,通过铺陈进行烘托强调宓妃行止和体态的神秘、柔美、艳丽。

上一个层次对宓妃的描绘主要停留在整体的感觉上,接下来一个层次,作者则具体描绘宓妃的容貌。首先是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秾(nóng)纤(xiān)得衷,修短合度。”实声描绘,平起;接下来说肩和腰,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肩若削(xuē)成,腰如束素。”语势可以稍起,节奏变化。脖颈也是白皙美丽,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延颈(jǐng)秀项,皓质呈露”,语势回落,“皓质呈露”中“呈露”可以微微拉开。关键是这样的美艳不是化妆出来的,而是自然之美,“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不施香水,不敷脂粉。

接下来,作者依然是连用四字句,对宓妃的眉目神态进行精笔细描,“云髻(jì)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xiān)。明眸(móu)善睐(lài),靥(yè)辅(fǔ)承权,瑰(guī)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chuò)态,媚(mèi)于语言。”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作者运用铺陈的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在朗读时,注意语势的变化,形成节奏的错落;另外在语速的把握上,也应该有紧有松。同时注意句号以及小层次的停顿。

文章到这里,主要描绘的是宓妃的容貌,至于宓妃的服饰穿着,又是怎样的精美呢?

前半部分具体描绘了容貌姿态之美,接下来下半部分主要描绘服饰衣着之美。

作者依然是先对洛神的衣着进行整体描绘,说“奇服旷世,骨象应(yìng)图。”,意思是,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服饰“奇艳”,世上没有能比得上的,而且就像图画中画的一样,美轮美奂。朗读时,突出一个“奇”的特点,语势高起,然后顺势而下,“应图”拉开,突出“图”字。

然后作者对洛神的服饰进行具体的细描。身上披的是什么衣服呢?“披罗衣之璀(cuǐ)粲(càn)兮”,这句话正常的语序是“璀(cuǐ)粲(càn)之罗衣”,把“璀璨”置后,目的是强调,强调罗衣的鲜艳明亮,罗衣是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并且衣服上挂的都是精美的佩玉。这里的“珥”本意是指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讲。“华琚”是指刻有花纹的佩玉。为了和对句形成对比,所以这一句不用特别强调“华琚”。

描绘完衣服之华美之后,说头饰之精美。“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意思是说,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头饰是金银翡翠很正常,但在头饰上,点缀的是能够照耀精美容颜的明珠,服饰让洛神宓妃的容颜更加美艳,所以此句重点在“耀躯”,朗读时,前一句语势平起,后一句升高强调。

再往下看,“践远游之文履,曳(yè)雾绡之轻裾(jū)。微幽兰之芳蔼(ǎi)兮,步踟蹰(chí chú)于山隅(yú)。”这一句描写宓妃穿的鞋是“饰有花纹的远游鞋”,但不知是从何而来,又不知将往何处去,增加了一丝神秘感。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给人无限的联想,在山边徘徊倘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难道是作者吗?这一句从描绘的角度上,逐渐由前面的静态描绘,转向了动态的刻画。所以在朗读时,除了要注意强调“远游”“雾绡”“幽兰”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外,还要注意刻画“曳”和“步踟蹰”这两个动作。但语速不能太快,因为这四句是为下面着重写动态的场景做铺垫的。同时四句话还要做到气断声连,不要把句子读碎。

接下来,开始写宓妃的动态之美,一笑一颦都迷人之至。“于是忽焉纵体,以遨(áo)以嬉(xī)。左倚(yǐ)采旄(máo),右荫(yīn)桂旗。攘(rǎng)皓腕于神浒(hǔ)兮,采湍(tuān)濑(lài)之玄(xuán)芝。”,宓妃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到这里,朗读的整个节奏发生变化,朗读时语速变快,轻巧而灵动。注意表现“左倚”“右荫”“攘”“采”这几个动词的形象感受。“攘”是指挽袖伸出的意思,所以通过语音的拉长表现这种动作,而“采”则是自上而下,语音短促轻巧。这里举“攘”和“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表现动词的形象感受时,一定要能够明确动词的含义,根据词语的含义,运用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虚实,来表现动作的形象感,朗读时,切不可草率处理,很多时候,节奏的变化,语势的高低起伏,恰恰表现在声音对这些动词、形容词等细节上的处理。另外由于本段四字句比较多,朗读时很容易在节奏的起伏上缺少变化,所以提示大家可以多想象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用声音描绘,忽略字数,这样或许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到这里,第二段,作者对宓妃的形象,从容貌、到服饰,再到举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大量的比喻,想象和夸张,运用铺陈的手法,极尽描摹之能事,为了突出宓妃的美艳脱俗,但同时又不乏清新雅致之感,为后文写自己对宓妃的爱慕之情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文作者对宓妃爱而不得的悲郁埋下了伏笔。另外,曹植这一段对宓妃美貌的描写,应该说开了对女子美貌描绘的先河,并且很少能出其右者。

好了,今天我们对《洛神赋》第二段的解析就到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