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官庄乡地名二

 夜色微凉9kysxl 2020-05-23

方庄 在杞县城西南29公里、官庄北1.5公里处。1个村民组,54户,192人,耕地274亩。属牛寨村委会辖村。

 

据胡氏祖传,明初其始祖迁此,原名胡庄。后方姓迁入,改称方庄。

聚落椭圆形,面积4万平方米。1条东西街。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南通官庄大道。

原庄 在杞县城西南29公里,官庄北1公里处。5个村民组,228户,1034人,耕地200亩。原庄村委会驻地。

据《原氏族谱》记载:明代黄河北迁后,其始祖由河北武陟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故名。

聚落椭圆形,面积17万平方米。东西街与南北街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青沙。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官庄一沙沃公路经村东。

王乐亭 在杞县城西南29公里、官庄北2公里处。4个村民组,228户,1087人,耕地1301亩。王乐亭村委会驻地。

原名孙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村民王乐亭主持修奶奶庙,遂改村名王乐亭。

聚落方形,面积18万平方米。3条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小学1所,卫生室3处。

村东大路南通官庄。

杨王庄 在杞县城西南30公里、官庄西北3公里处。1个村民组,51户,203人,耕地195亩。属王乐亭村委会辖村。

原名王家庄,清代杨姓由通许杨庄迁此,改称今名。

聚落长方形,面积4万平方米。东西街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东南通官庄大道。

侯庄 在杞县城西南30公里、官庄西北2.5公里处。1个村民组,35户,137人,耕地152亩。属王乐亭村委会辖村。

据传,清代中叶侯姓其祖由杞县城迁此故名。

聚落椭圆形,面积3万平方米。东西街向,民舍大多为砖木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东西两坡淤,南北两坡青沙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东南通官庄大道。

西石陵岗 在县城西南28公里、官庄北2里处。5个村民组,346户,1564人,耕地1800亩。西石陵岗村委会驻地。

据《续河南通志》记载:“迤逦高数仞皆土也,上有石陵寺”,为杞县五陵之一。逐渐成村落,称石陵岗。后分东西二村。此村居西,故名。

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23万平方米。街道横二纵二相交呈“井”字形,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村东北石陵寺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学1所,卫生室3处。

南通官庄大道。

东石陵岗 在县城西南27公里、庄北2公里处。5个村民组,293户,1324人,耕地1500亩。东石陵岗村委会驻地。

西石陵岗派生村,此村居东,故称东石陵岗。

聚落由党家、王家、叶家、高家等数片组成,呈多边形,面积25万平方米街道交错不规.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官庄一沙沃大道经村西。

戴寨 在县城西南27公里、官庄北3公里处。5个村民组,231户,1245人,耕地1310亩,戴寨村委会驻地。

相传明代戴姓迁此筑寨,故名。

 

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18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小学1所,卫生室3处。

南通官庄大道。

杨庄 在杞县城西南27公里、官庄北3.5公里处。1个村民组,47户,264人,耕地190亩。属戴寨村委会辖村。

杨姓先居,故名。

聚落长方形,面积3万平方米。东西街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玉米、大蒜等作物。

南通官庄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