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酱釉瓷器艺名紫金釉

 允默斋 2020-05-23
在陶瓷中,釉色与纹饰为装饰的两大手法。古代工匠与文人历朝历代表达的内容未必一致。酱釉的色泽不仅代表一种深沉的高贵,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康熙帝励精图治不仅打开了国家的政治版图,也打开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宝库。自康熙至雍正至乾隆,三朝134年正巧占了清代享年的一半,最不起眼的酱釉就在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展开了最后的辉煌。

数以百计的陶瓷品种,个个神完气足,鲜艳夺目。只有酱釉,鲜艳不如彩,深沉不如黑,羞答答地站在中间,两边不靠。康熙酱釉还仅限于茶具餐具,到了雍正艺术类的十二菊瓣盘不忘给它留有一席,至于进入乾隆,弦纹贯耳大瓶摆进宫廷大内,十分招摇;酱釉名正言顺地叫紫金釉了,打酱釉诞生之日起,从来未有过如此高贵的地位,虽昙花一现,却也耀眼。

酱釉因铁而呈酱色,明清景德镇酱釉配方又因使用紫金土而获艺名。酱釉本名不好听,紫金成为艺名,不仅贴切还琅琅上口。清代自康熙一朝起,紫金釉墩式碗遂成为官窑定式,一直延续至宣统朝才告终结。
清朝官窑瓷器釉色品种数百,多数品种都没能坚持到终点,但貌不惊人的紫金釉却从未断档,原因何在?清代各种颜色釉都在色差上大做文章,由深及浅,由浅及深,变幻多样,但明清紫金釉五六百年间几无变化,也不在色差上找感觉,为何?

以不变应万变的紫金釉在宫廷的竞争中本着不深入参与的态度,躲过了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暗如僧人袈裟的釉色,曾被广泛戏称为“老僧衣”,从侧面阐释了上述问题,颇具禅意。这种含蓄的酱釉暗含了收敛的生存哲学。正是这样一个处世哲学,让酱釉最终成为了紫金釉,在封建王朝拉上大幕前仍站在舞台的缝隙中,做了最终的告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