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的“补心方”!补心气,活心血,稳心跳,请认真学习

 鲶鱼上画壁 2020-05-23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心脏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一张补心方。

这张配伍,很有来头,背后的学问是不小的。你先记一下,然后我给你讲背后的道理——

党参20克,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蒌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水煎两次,取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我老师当年传授给我,也严令我记忆、背诵、不断揣摩。但说实话,我背不下来。我只能将其抄录在我的本子里。我觉得,与其据为己有,不如奉献给我的读者。虽然,普通读者拿到后,不会自己用,也无法自己辩证加减,但是这个宝贵经验给了你,你收藏好,就是你自己的财富了。

这配伍的创者者,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李师。李师是近代中医名家施今墨的入室弟子。

这个办法能干什么呢?缓解心脏病证属气虚血瘀之人。

这到底是怎样一类人呢?我给你讲个案例,你就懂了。

那时候,我老师接待一个患者。这个患者不到60岁,但面容苍老,看上去似乎快七十了。

她来的时候,弓着腰,走路缓慢,在儿女的搀扶下勉强行进。

她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啊?因为她有心脏病。西医诊断为早搏,经常感觉到心慌、气短、心悸、胸闷,心前区隐隐作痛。尤其是劳累的时候,心里就乱跳不已,而且乏力。所以,她平日是非常小心,生怕自己哪一下弄不好,就“过去了”。

我老师诊脉,发现脉象细涩。舌头紫暗。

当时,我老师没多想,当即就用了前面的配伍。

结果,三剂之后,老人家早搏现象明显缓解,夜里睡眠质量提升。七剂之后,老人家可以下楼遛弯了,觉得胸前格外“透亮”。

读者朋友,从这个患者表现里,你能悟出什么是“气虚血瘀”吗?

我告诉你,这人啊,身上的血,要想运行正常,决定因素之一,得看你的气好不好。气为血之帅啊!如果你的气,运行不畅,血就不走了,这就是气滞血瘀。如果你的气,不足了,推动不了血液走,那就是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的人,首先得有血瘀的表现,比如说脉象涩,舌发紫暗,胸闷心痛等等。同时呢,还得有气虚的表现,这就是脉偏细,气短、乏力、心慌、心悸。就是说,他一边有血瘀之象,一边有气虚之象。

这样的人,说实在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尤其是上了一点年纪的老年人,更是如此。他们现代医学诊断,多有心律失常、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问题,睡眠不好。平时啊,整个人乏力,不爱动弹,勉强走动是缓慢而小心。整天闭着眼睛,特别没精神。

这个时候,前面我提到的配伍就可以借鉴。总体来看,是党参、黄芪补气,丹参、郁金、葛根活血,瓜蒌、薤白开胸涤痰散结。其余的,麦冬、五味子、龙眼肉、远志、菖蒲、柏子仁用来养心安神、补血定惊。

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我说过,这东西,不一定适合你。你如果感兴趣,可以给它那给你身边的中医专业人士看,请他们帮你加减定夺。比如说,有些中药房的坐堂医生,比如社区医院里的执业医师,他们都可以帮助你来看。我相信,如果你能科学运用,对你是有帮助的。

有人可能会问,文老师,既然你掌握了这样的业内信息,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偏要写文章给读者知道?

还是那句话——医者,慈悲为怀!既然选择做中医人,就要学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慈悲”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