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心:心养则寿长

 我爱你文摘 2020-05-23

在《黄帝内经》中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我们人的身体要安详,首在调养于心,心养则寿长。

养心:心养则寿长

  • “调性养心”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的五脏则淳厚,气血匀和,有阴阳平衡之秘,而且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认为它是“恬淡虚无”,即一种平静而乐观豁达的心之境界,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心理平衡对于健康尤其重要。

  • “笑口常开,大肚能容,青春常在。”但是,在生活中,很难保证无忧,关键是“调性养心”。此方法只是“对症”的秘诀和良方。所谓调颐性情,是指通过学习,娱乐和交谈,消除悲伤,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例如“听音乐读书,养神”,“读书减轻烦恼,听音乐减轻悲伤,胜于服药”或“停止激怒莫若诗歌” ,等等。 事实上,书籍,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诗歌,歌词,雕塑,种花,垂钓等,生活中培多培养情绪,陶冶情操,预防疾病和治愈疾病。

    养心:心养则寿长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美德的核心是做好事善事。中医认为,德者贤者的五个内脏是纯净的,气血是均匀的,阴阳是平衡的,因此它们可以健康长寿。庄子说,一个有修养之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灵不能攻击”;管子有言:“人能正镇定静,皮肤宽阔,耳聪目明,筋信骨强,骨骼很强壮”; 还说:“有德行,乐可长久”;孔子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唐代神医孙思邈认为:“德行不胜,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道也”。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研究发现,从事腐败和贿赂犯罪的人的癌症,心脏病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得多,可以看出,道德修养不仅是对人的品质要求。更是惜命健康维护的一种道行。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已欲立而立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为尊重,宽恕,信念,敏感,受益,智慧,勇气,忠诚,“宽恕”,“孝顺”,等。“尊重”具有谦卑和尊重的含义; “王”具有宽容和宽恕的含义; “信念”具有诚实信用的含义; “勇气”指勇敢; “忠诚”是指忠诚和奉献; “宽恕”是指爱与怜悯; “孝道”对父母友善;尊重兄弟的爱。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所有这些,他的心态必须是宽容和宽大,而不是烦恼,怨恨和害怕犯奸淫。如果一个人整天都在算计,那么生命力气机逆乱,阴阳会失去平衡。就会多病短寿。

养心:心养则寿长

《中外卫生要点》认为:“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慷慨的生活;朴素无声的生活”以上结为仁慈之端。”调查发现,善与恶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帮助他人并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的寿命大大延长;有恶意意图,伤害他人,与他人相处不佳的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自1958年以来,美国心血管专家已经对225名医科大学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死于心脏病的人的健康状况是恶性疾病的五倍。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哲学的养心主要目的是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践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

“六然”,就是指“自处超然”,即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相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不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然。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灰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事实上,正确地待人待己,爱岗敬业,讲究生命之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更是延生防病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