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江湖无岁 2020-05-23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举行第二次分封皇子为藩王的典礼,郜氏所生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第十四个儿子朱楧被封为了汉王。

虽然被封为藩王,但是朱楧并不得朱元璋的喜爱,一是朱元璋儿子众多,而朱楧本身没有什么出色的才能吸引父亲的关注,二来他的母亲出身低微。关于朱楧的母亲,只被记载姓郜,没有任何册封的记录,估计是个宫女,虽然给皇帝生了儿子但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是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喜爱,因此也牵连到了朱楧被漠视。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朱元璋还是按照管理封他为王,并给了他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王号汉王,至于封地并没有确定,因此朱楧一直在南京生活接受教育。

朱元璋是在马上夺下的天下,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他们应该承担起保卫天下的众任。于是朱元璋特别命令朱楧带着他的弟弟们卫王朱植、谷王朱橞、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等人前往山东临清练兵增加带兵打仗的技能,正是在这次练兵中,朱楧凸显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朱元璋看到后很欣慰,这样的人才不能放在别的地方,因该让他到大明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大明守好大门。

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朱楧被改封为肃王,封地改为了甘肃甘州府,从此他被列入塞王的行列之中,朱元璋同时命他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和督军屯粮等事务。

朱楧心中并不想去甘州,那里是大明最西北,一片荒凉,远不如江南,自己从小在江南长大,去那适应不了,尤其是给他的工资只有区区五百石,他的哥哥都是上万,自己却只有五百,自己到那怎么活?但是父命难为他又不得不动身。或许是朱元璋看出了儿子面露难色,他也知道甘州环境不好,之所以给这个儿子五百石的岁禄,是因为运输困难,不过为了让儿子不受委屈,只能从其他方面弥补他了,朱元璋下令在甘州城内征用了一千多亩土地给儿子修建王府,同时将甘州还有周围零零总总划给了他将近四万多亩田地,这些都是其他藩王没有的,即使不拿工资也能生活下去了。

朱楧前往甘州,可是当走到平凉,甘州传来消息,规模宏大的肃王府还没有建完,派遣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朱楧一听傻了眼,王府没建完,自己去了住哪?军队没有集结完,万一蒙古大军攻来,自己就只有等死了,这可怎么办?随行官员只得将这个情况上报朱元璋。最后朱元璋下令既然这样就暂时住在平凉吧,等一切办完了再去,于是朱楧只能无奈的在平凉住了下来。

在平凉住了几年后,肃王府终于建成了,负责监工的大将军李景隆和甘州地方官员亲自到平凉迎接肃王来甘州就藩,这算是朱楧一生中最为耀眼的时刻。

然而朱楧在甘州没待几年还没有熟悉豪华的肃王府,他的父亲朱元璋就去世了,侄子朱允炆登上了皇位。

朱允炆一上台就谋划削藩,身处甘州的朱楧一直很低调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作为塞王也没有什么显耀的战绩,不过他也引起了建文帝的怀疑,因为他所处的地方是大明的大西北,位置太远,又有黄河作为天险,建文帝无法牢牢掌控,同时朱楧拥有五个卫护卫的强大实力,一旦作乱,朝廷大军根本无法进入,而且甘州以外就是西域,那里有很多少数民族,这群人战斗力很强,如果朱楧和他们联合到一起就糟了。

于是建文帝决定动动朱楧,不过鉴于朱楧一直很守规矩,自己也不便撕破脸,他决定让朱楧搬家,离自己近一点好控制一点。于是在建文元年,朱允炆下旨让朱楧迁移封地到兰州。

对于这个旨意,朱楧高兴地都疯了,这太好了,甘州土地贫乏,周围除了戈壁就是沙漠,整天待在这里都要把自己逼疯了,兰州虽然比不上江南,但是总比这里好,而且自己只是迁移封地比自己那几位哥哥被抓到牢里要好多了,于是他毫不迟疑的打点包裹去了兰州。

到了兰州后,四哥朱棣和侄子朱允炆开战了,不过朱楧对他们之间的争斗毫不关心,一来事不关己,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还在兰州当藩王就行,因此他没有对中原的那场大战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一门心思的修建自己的王府,努力让自己生活的更舒适一番,而这也恰恰救了他,从事后来看朱棣登基后对十四弟的表现很满意,他不但没有处罚弟弟,相反对弟弟大加赏赐。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肃王府

朱楧在兰州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兰州的发展,奠定了今日兰州城市格局,同时请来了多位饱学鸿儒,大力提高了兰州的文化氛围,使得兰州逐渐成为甘肃省政治经济的中心。他修建了比甘州规模更加弘大的王府,这个肃王府在明亡后并没有被焚毁,相反它被保存下来了而且成了清代的甘肃巡抚署、陕甘总督衙门,民国时期变成为甘肃督军府,甘肃省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为作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一直使用到今天。并且肃王府门外的大街一跃成为明代甚至到今天一直是兰州最为繁华的地方之一。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朱棣登上皇位后,对这些藩王也开始严密控制和防范,甚至于削藩。朱楧未能幸免也受到了四哥的训斥。

朱棣突然下令逮捕朱楧肃王府的官员长史和百户刘成等人,押到京师问罪。按照道理身为皇帝再怎么也不会亲自下令逮捕这样两个小小的官员。朱棣给出的理由是长史负责辅佐肃王,但是朱楧擅自杀了三名卫卒,同时接受哈密进贡的布匹和战马,长史没有劝谏,至于刘成则是他蛊惑肃王和平凉卫发生纠纷。

朱楧看了大吃一惊,自己作为塞王负责西北一代军事,这些活动都是在自己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的,要是这点小事都要上报皇帝自己也就什么事都不用干了。不过仔细政想了一番后他才明白过来,朱棣之所以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抓他的人,就是因为当年朱元璋给他的那些护卫兵力和掌管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四哥是给自己警告啊,想想之前自己的几位哥哥再次被朱棣处理落个暗无天日的监牢生活,他不禁后怕。于是他识相的马上交出了自己仅存的护卫,并且辞去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的职务,甘愿做个无职无权的太平王爷。

朱棣对弟弟的表现很满意,对朱楧他再也不担心了,自己可以安心地做皇帝了,而朱楧也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大家相安无事。

永乐十六年(1418年)卒,朱楧在兰州去世,享年四十四岁,朱棣接到报告后特意给了弟弟“庄”这个谥号。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朱楧死后被葬在甘肃兰州市东郊的一个小县榆中县,这里被称作“甘肃十三陵”,是历代肃王的家族墓地,十三陵是虚指,其实这里只有十一座坟墓,鉴于肃王的身份,他们自然不能和北京的十三陵相比,但是当年也算是规模宏大。肃王家族墓地自从修建开始就一直是兰州的禁地,肃王派兵把守,周围数十里寻常百姓不得居住,不得进入。不过几百年过去了,这里地上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了一个个土丘和一片野草。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后人

朱元璋给朱楧这一脉定的辈分是:“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朱楧的后代都比较老实,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瘾,只想在兰州过着自己的日子,安享荣华富贵。

朱楧死后,他的儿子朱赡焰继承了王位,仔细清点遗产才发现老爸作为亲王俸禄太少了,,爷爷规定亲王是万石,自己只有五百,太不合理了。于是上书给侄子朱瞻基请求加工资。朱瞻基一口回绝了叔叔朱赡焰表示:肃王的岁禄五百石是太祖定下来的,十四爷爷没有要求加工资是因为考虑到地方太远运输不方便。我爸爸仁宗,体恤你已经给你加了五百石了,我不能违背祖宗的旨意。其实朱赡焰也是自讨没趣,当初就因为你的岁禄是五百,朱元璋已经给了四万亩土地了,仁宗还给你加了五百,现在你还要涨工资,你要是涨了其他的藩王是不是也要涨工资,到时候皇帝怎么处理。于是肃王要求涨工资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工资的事倒是不那么紧要毕竟肃王一系不靠这点工资生活,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子嗣问题,肃王一脉一连三代都是单传。

在今天的人看来只有一个儿子很正常,但是在古代单传很危险。古人讲究代代相传,香火不断,如果一代只有一个男丁,那一旦出了什么意外没有人继承,那就整个家族就结束来了,所以古人尤其是帝王家庭都拼命的生很多儿子,就是为了让家族传承下去。

朱楧一生只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就是找侄子要工资的朱赡焰。这位朱赡焰活了57岁只生了一个儿子朱禄埤。而朱禄埤和他爹一样活了59岁,儿子只有朱贡錝一人。

按照明朝的规定,如果王府大宗绝嗣,就要从旁系中选择一个继承人,不过这个继承人不是过继,而且明朝还有特别规定继承人只能从始封王的子孙中选择,不能从别的支脉中选择,就是说,肃王将来的王位继承只能从朱楧的后人选择,不能从朱元璋其他儿子的后代中选择,想后来清朝旁系王爷无嗣,皇帝让自己的儿子过继或者选择其他支脉合适的人选过继,明朝藩王只要没有人继承了就只能除封。

肃王府一连三代都只有一个继承人,不像其他藩王那样有很多族人,大宗没人了就从族人中寻找,因此时刻都有没有继承人被除藩的可能,这让朱楧到朱贡錝一直忧心忡忡。好在朱贡錝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努力活了八十岁,生了六个儿子,终于让肃王一脉开枝散叶人丁兴旺起来,而且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真的挽救了肃藩,后世真的出现了大宗断绝的现象,险些除封。

第七位肃王朱绅堵在嘉靖四十三年死了,他没有子嗣,因此从朱楧开始的一脉相传的肃王父子相袭终结。按照规定,宗人府和肃王府找了半天从族人里找出一位朱缙贵(原名字是一个火加一个贵,实在打不出就用不带火的贵字代替)的人,他是朱绅堵的堂叔,本来继承王位就行了,可是当时的皇帝嘉靖皇帝却没有批准,至于什么原因没有说明,只是让朱缙贵管理肃王府的事务和肃王族人,而且嘉靖帝收回了肃王的册宝,遣散了王府官员所有的王府官员。

嘉靖的这个举动让肃王一系尤其是朱缙贵胆战心惊,皇帝这是要废除肃藩的前奏啊。当时明朝宗室的问题十分严重,嘉靖皇帝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以减轻压力,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废除这些宗室,让他们自谋出路,但是这样的成本太大,容易产生很多新问题,因此嘉靖也拿不定主意,对肃藩是继承还是废除他犹豫不决。

好在朱缙贵害怕了几年,嘉靖还没做出最后的决断就死了,隆庆皇帝即位,他没有想那么多经过他批准朱缙贵终于继承了肃王的王位。

肃王的王位又传了两代传到朱识鋐手里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了,远在西北的肃王也逃不出这个冲击,尤其是李自成、张献忠本身就是在西北起义,四处充城掠地。

朱识鋐面对如入无人之境的起义军吓得整日胆战心惊,曾上疏朝廷要求增加藩府护卫,加固兰州城池,但是没有得到回应,因为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自顾不暇了。

明太祖诸子之十三肃王朱楧

崇祯十六年底,李自成占领西安后,建立大顺政权,他派出大将贺锦出征西北,以便给自己进攻北京留下一片安稳的后方。贺锦一路所向睥睨,周边的官兵纷纷选择选择了投降。很快起义军就攻打到了兰州,此时甘肃总兵见到贺锦势大早就没了斗志,于是决定逃跑,不过兰州有个肃王,如果自己跑了肃王死了,到时候自己很有可能落个坐失亲藩被朝廷处理的后果,于是他赶紧劝朱识鋐赶紧和自己一起逃跑,只要前往南方将来还有机会打回来。但是朱识鋐却犹豫不决,他过惯了王府里的安稳生活,要是逃出去自己怎么生活啊。总兵听了他的话只得自己先逃命去了。

不久之后,贺锦攻入了无人守卫的兰州,朱识鋐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逃跑,于是带着家眷赶紧逃出了王府。他的妃子王妃颜氏,顾氏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无路可逃了,与其这样被抓受尽屈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断,于是撞碑而死。

朱识鋐可不想死,他拼命的想逃走,可是哪里逃得出去,最后被抓住,后来被带走不知所终,想必是被杀了,随后肃王一系后人在混乱中被杀了很多人。

兰州肃王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过后来有一支张姓人家,被称作“洪武张”,传说他们就是肃王的后人。

据说末代肃王在混乱中被抓后,一个肃王后人逃了出去,在八盘峡遇到了一位名叫张明宦的人。张明宦收留了他,因为明朝已经灭亡,没有复兴的希望了,于是张明宦认他为义子,并改名为张献龙,从此他的后人就在八盘峡繁衍生息,后来迁到河口地区生活。清朝统治稳固后,对明朝皇族的严查松懈下来后,这一支人没有改回朱姓,而是继续姓张,并且成为附近的大户人家,而且逐渐的周围的人都知道这支张姓人家是肃王的后代,都称呼他们为“洪武张”,这一家族一直延续到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