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凤羽:可能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露天美术馆

 新用户24497788 2020-05-23

一个藏在苍山背后、连接洱海源头的坝子,会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露天美术馆吗?又或许是一本能承载国人对于乡愁终极想象的空间杂志?

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子栏目

“New Plan of Rural Area · 筑乡计划”

在城市化进程高度运转的当下选择回归农村,聚焦乡村建设,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选择,亦是重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

观察“城”与“乡”的变迁,思考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从建筑出发,持续探访有价值的乡建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独到学术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乡建工作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居民等多方人员,共同探讨乡建的意义、如何乡建、谁在乡建和乡建为谁等话题,希望为城市及乡村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建筑的视角,

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与未来。

大约在四百年前,徐霞客第一次来到凤羽,形容其为“西山南尽、有水自西峡出。三流贯其中,南自上駟,北抵于此,约二十里,皆良田接胜,綰谷成村,曲峽通幽入,靈皋夾水居。” 行走于天下的他,也被眼前这片苍山背后与世隔绝的坝子所惊艳。

幸运的是,四百年过去了,凤羽仍然山水相依,免受庸人之扰,既没变成喧嚣的旅游胜地,也没被开发为文旅地产项目,村民依旧,生活如常,地偏心亦远。

· 从绵延的邓凤公路进入凤羽。图源千宿文旅

· 美丽的凤羽坝子。图源千宿文旅

· 凤羽的村民和美食。图源千宿文旅

2013年,另一个如徐霞客般“勇往直前、折腾不止”的冒险家,因为一瓶蜂蜜,也在机缘巧合下来到凤羽。他同样在见到凤羽的瞬间被打动了,觉得凤羽的偏远和孤独,恰恰在当下中国有着很特别的质朴价值。于是凤羽变成了开启他人生下半场的奇妙钥匙。

这位冒险家,就是《新周刊》的前总编封新城。江湖人称“封老爷”的他,离开《新周刊》之后选择在凤羽长住了下来。从盖房子开始,到研究村落的历史与物产,既和当地人成了新朋友,也不断把老朋友“带”进来,而他越来越发现,这个尚不为人所熟知的坝子,其实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

于是封老爷的“野心”膨胀了,他想要像编辑一本杂志一样,去重新编辑这里的大地、群山、溪流,让凤羽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露天美术馆。

· 封新城遇见徐霞客 水彩画。图源千宿文旅

· 如梦如幻的空中稻田剧场。图源千宿文旅

· 以梦为马的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图源千宿文旅

做大地的编集长

· 凤羽的白族老奶奶 图源千宿文旅

作为曾经创造出“生活家”和“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等深入人心概念的时代引领者,封老爷的乡建之路,依旧是从“人”开始。

他的合伙人陈代章是土生土长的凤羽人,曾经做了12年的银行行长;建筑则交给了最能代表大理的建筑师八旬;与自称“滇西蛮人“的白族作家施怀基合作,展开为期两年的古村落田野调查;还有大理电视台主持人曾曾,本地手艺人周正昌等,都加入到同行者的队伍中。

就是这样一支各怀绝技的本土团队,成为改变凤羽最核心的力量。没有人比他们更爱也更了解这片土地,他们也清晰地意识到,要让封闭的坝子在未来更加开放。

为了把最前瞻的乡建思考带回凤羽,封老爷带着团队一同前往日本和台湾的乡村进行考察,与当地政府、企业和艺术家交流学习。

· 封老爷与团队成员在台湾池上考察。图源千宿文旅

团队的加持,让封老爷可爱地自诩为“大地编集长”,能够肆意挥笔,把凤羽当作一本无穷无尽的书刊去创作。而在他看来,凤之羽翼得以在未来真正展翅的底色,一是艺术,二是物产。

而那些开发先行,再找内容填补的乡建措施,其实并不“划算”,乡村活化并不需要动辄过亿的资金,以日本为例,艺术介入就是特别好的四两拨千斤式的撬动,会快速改变一个乡村的气质,并且和这片土地上原生的民俗风土进行碰撞,产生对话关系。

比如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传统与时尚的对话,过去与未来的对话。由这种对话所带来的立体又充满张力的乡村风貌,才能最终吸引村民和外来者产生持续有意思的互动。

· 《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雕塑。图源千宿文旅

凤羽的第一个作品,便是本地手艺人周正昌用钢筋扎成的户外雕塑《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嵌在坝子的土地上。

这源于封老爷早年的一个想法:夏娃、牛顿和乔布斯分别用代表了神力、自然力和科技力的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如今从高空俯视,苹果所象征的勇气也正在凤羽一步步发芽。

·  湿地上的装置《白驹过隙》。图源千宿文旅

·  空中稻田剧场的儿童戏剧。图源千宿文旅

·  空中稻田剧场的霸王鞭。图源千宿文旅

后来又陆续诞生了湿地上的八匹马《白驹过隙》,成为村口令人啧啧惊叹的地标。而不远处梨园的空中稻田剧场则举办了白米丰收节,村民和孩子们有了新的舞台,不亦乐乎的游客也找回失散已久与土地的连接。

艺术切切实实地改变着凤羽的面貌,也吸引了更多高质量的客人慕名而来。露天美术馆的“野望”正在一步步朝着它该有的方向茁壮生长。

· 白米丰收节。 图源千宿文旅

· 杨丽萍在稻田剧场。图源千宿文旅

·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的艺术家墙绘。图源千宿文旅

当初封老爷是被陈代章行长的一瓶蜂蜜所俘获,不远万里闯进了凤羽。现在基于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力,封老爷和陈行长也希望让这里的物产进一步成为凤羽乡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

“要让农民从土地上找到骄傲与尊严,这份尊严来自于他们生产的东西可以换取价值,可以和城市人对等地各取所需。”

他们成立了慢城农庄,一点点梳理凤羽的土特产,从蜂蜜到菌子,从土鸡蛋到豆腐乳,未来会有更多人能品尝到这一口来自山里的原始味道。

· 凤羽的蜂蜜。图源千宿文旅

·  凤羽的野生油鸡枞。图源千宿文旅

这些年,封老爷不遗余力地把凤羽介绍给更多朋友。黎瑞刚、于丹、李健、叶永青等大咖们都慢慢成了坝子的常客。他把他们眼中的凤羽编进《微隐隐于凤羽》这本书中,仿佛是唱给坝子的一曲情歌。封老爷哼着这曲情歌走四方,也让凤羽变成了更多人心目中的应许之地。

·  封老爷和他的朋友们在凤羽。图源千宿文旅

·  封老爷带李健逛凤羽。图源千宿文旅

· 《微隐隐于凤羽》。图源千宿文旅

延续的小门与新生的剧场

· 退步堂的柴扉小门。图源千宿文旅

凤羽目前已经建成的空间包括“退步堂”与“天马草堂”两处院子,古梨园的“空中稻田剧场”,中学改造而成的“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和再生重塑项目“星空餐厅”,未来还会有“风柜图书馆”、“天空的草帽美术馆”和古村落遗址里的乡愁公园。

最早建成的退步堂,是封老爷的自宅。他在门前贴了自己写的对联,上联“柴扉门小是正门”,下联“佛堂村远及天下”,横批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其实这扇柴扉小门,是陈行长祖辈家中最古老的一扇门。为表对当地礼节的尊重和仪式感,封老爷特意在改造时保留了这扇小门作为正门,每次即使喝多了大酒走不稳,也必要从小门进入退步堂,从来不走后面的大门。

他还给退步堂起了个奇特的英文名:Stoup,取自“Stop+up”,意为“知停而后升”。封老爷觉得生命不止向前一个方向,还有向上。既然落地生根于乡村,就意味着你得首先停下来、沉下来。

· 退步堂。 图源千宿文旅

· 天马草堂。 图源千宿文旅

与象征传统延续的柴扉小门互为呼应的,则是山间梨园新生的空中稻田剧场。建筑师八旬希望在凤羽能有一个可以和周围自然发生关系的精神性空间,于是决定向自己的偶像安藤忠雄致敬,做一个下沉式公共建筑。

剧场的下层舒适、凉爽,亦有种进入的仪式感,很适合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上层舞台则被种上了与四周环境齐平的水稻。从远处望过去,感觉整个剧场是融在地面的,仿佛从土里长出来似的。八旬还留了两个大天窗,让古梨树能继续向阳地野性生长,并且与天、地、建筑形成完美的对景。

· 从远处眺望空中稻田剧场。图源千宿文旅

· 空中稻田剧场航拍。图源千宿文旅

· 下沉式剧场空间。图源千宿文旅

· 稻田剧场举办的白米丰收节。图源千宿文旅

· 建筑师八旬与杨丽萍在剧场。图源千宿文旅

新近落成的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是由闲置的凤羽二中改造而成,之后这里将会成为返乡青年的热闹据点,集青旅、博物馆、市集于一体,并且与星空餐厅和空中稻田剧场连成三点一线,勾画出未来凤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生活、度假的新格局。

·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图源千宿文旅

· 星空餐厅。图源千宿文旅

最重要的作品还是“人”

· 周正昌与他创作的白马。图源千宿文旅

凤羽团队的曾曾说,封老爷投入乡建的这几年,已经从脾气暴躁的总编渐渐“退步”成温和的村中大叔。

乡建所带来最重要的改变,并非是建筑,而是人的观念改变。无论对于乡建团队、原生村民,或外来游客,能从这项工作中得到成长,这才是乡建的终极功课。

就像手艺人周正昌,曾经的他只是把手艺当工作,对于创作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写实而传统的。但凤羽打开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有很强的空间抽象思维,可以创作出很有灵性的作品。《白驹过隙》里八匹形态各异的白马,是靠他在脑海中的空间想象,直接成型出做完后这般英姿飒爽、栩栩如生的动态结构。

· 白驹过隙。图源千宿文旅

封老爷打开了凤羽,然后凤羽又打开了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这就是良性而可持续的乡建循环。大家的思考方式、审美甚至价值观,都开始一点一滴在提升。村里的老奶奶们很喜欢待在八旬建造的空间,在外读书工作的青年一代也比从前更愿意回家了。

·  佛堂村的老奶奶们在稻田剧场休憩。图源千宿文旅

· 从外面回来的凤羽姑娘阿紫香。图源千宿文旅

前些天在散步时,封老爷和曾曾惊喜地发现佛堂村的几个院子有了新的墙画,异常生动可爱。这说明村民也在同步、自发地提升着整个村子的审美。

· 佛堂村村民新创作的墙画。图源封新城

从四月下旬开始,封老爷和团队又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凤羽词典》,以这种轻巧而诙谐的方式,持续为身在远方的关注者更新他们的乡建工作。

· 凤羽词典。图源千宿文旅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位爱上了锄大地的编集长,正在把凤羽坝子解构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专题。而另一边阅读得津津有味的我们,也都会相信,这终将是一本承载了中国人对乡愁终极想象的空间杂志。

-

本文作者

 

麦斯威尔

“主要游走于京都、大理两地,喜欢建筑、设计和塞尔达传说,正在朝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过一种慢悠悠的生活’的目标前进。个人运营了一个关于日本建筑设计分享的公众号“屋游”,欢迎同好关注。”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 合作联系:hh@zsstudio.net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涩々

撰稿  |  麦斯威尔

校对  |  涩々

摄影  |  见图注

设计  |  三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