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板桥传统工匠,老街商业已走到尽头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5-23

板桥老街随着社会发展,渐失昔日的热闹,商业一条街已走到尽头。老街上唯一一家传统工匠关门歇业回家,他就是赵德富老人。

▌ 图片来自古雄社区服务中心

中国传统工匠,手工制作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等,种类繁多,工艺精美。上至皇宫所用,下至百姓所需。誉满天下的江宁金箔、夫子庙花灯、南京云锦等等,真是珍品中的极品,为此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工匠精神。

古镇板桥曾经的传统工匠,应时间的推进,传统文化不觉中消失于板桥人的视野。工匠人悄悄的走了,随之带走的是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拿笔叙文记录古镇工匠,留住他们的身影,让历史鲜活,精神永存。

▌ 夕阳下的板桥老街

赵德富老人,自小生病失去一条腿后,拜师学艺,学了一门铜匠手艺。这门手艺是个辛苦活,常言到: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人投身到世上总得要生存,赵德富身残志不残,身残志更坚,勤劳刻苦学白铁匠手艺。刚开始敲打制作盆桶等,实践练出真本领,成立了美满家庭,娶妻生子全靠赵德富做传统手艺养家糊口。倔强的品质养成赵德富挺直腰杆做人,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社会伸手,风风雨雨走过人生坎坷路。

   

▌ 视频来自印象金陵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普遍推广使用喷雾器,赵德富凭着吃苦精神,灵活头脑,赶潮流学会制作喷雾器,质量上乘,价格便宜,特别耐使用,深受农民欢迎,之后又学会制作省燃料水炉。一位行动不便之人,用的是智慧,靠的是坚毅,为板桥及周边服务几十年。农村集体化时,为生产队服务。联产到户后,为市民生活服务。敲打出实用盆桶,制作出人们喜爱的节然炉,古镇上传统手艺在赵德富敲打声中传承几十年。

▲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数月前,赵德富的铜匠铺关门歇业了,他的一生勤勤恳恳奉献在民间传统工匠事业上,为了养家他诚实本分做人一辈子,留下值得板桥人夸赞的口碑。尽管老街最后一位工匠歇业,传统工匠精神永远隽刻在板桥史志里。

来源:瑞雪霞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