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历史沿革】 大青出自《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载:“大青,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又载“大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 【别名】 蓝叶《本草正》,蓝莱(柴裔《食鉴本草》。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植物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环境】 喜湿暖环境,耐寒、怕涝,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 【主要产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平凉、定西市陇西县;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野)、靖西县; 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红河州金平县、普洱市澜沧县、昆明市晋宁县;陕西商洛;安徽阜阳太和县李兴镇;河南三门峡;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运城市万荣县;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原阳阳阿、兰考等。 【采集方式】 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抢水洗,切碎,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习用分级】 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者为佳。 大青叶选段:去除杂质,杂质重量占比不超过0.5%。 大青叶统段:未去除杂质,杂质重量占比不超过5%。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含量测定】 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 0832第二法)。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 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l0N2O2)不得少于0.0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