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满讽刺的4首诗词,告诉你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郭鹏志 2020-05-24

在古代社会,由于门第观念太深,所以很难实现阶级跨越,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就造成了贫富差距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这是一种虽不合情理、却又十分正常的社会状态,诗人们也经常会通过描写穷人和富人巨大的生活质量差异,来讽刺社会现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唐·杜甫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应该是描写贫富差距最出名的一句诗了。

豪门贵族,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有美人伴舞、有貂皮取暖、有金盘玉器盛放食物、吃的都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这些奢侈的食物,这些食物散发出诱人的芬芳(一说是美食多到吃不完,都放臭了),而路边的穷人却因冻饿而死,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

这首诗500字,每句5个字,共有100句,可想老杜当时看到这一场景,有多少血和泪,才会写出这一鸿篇巨制来控诉和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

十户手肼胝,凤凰钗一只

《古宴曲》
唐·于濆(fén)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肼胝(piánzhī),指手上的老茧。

通过描写贵族的宴会,来表现贵族生活的奢靡,前四句写赴宴的场景,你看这些贵族的仪仗队,打着羽扇、穿着华服、骑着骏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上。

中间四句写宴会中,贵族们在侍女的服侍下,尽情享乐,反观穷人,要十户人家辛勤劳作,把手上老茧都磨起了,才能换来一枝贵族用来装饰的凤凰钗。

最后写贵族酒足饭饱后,穿着华丽的服饰,站在高楼上,指着门下的劳动人民嘲笑道:哈哈,真是难以置信,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穷)人?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之大,更辛辣地讽刺了贵族有钱人,荒淫无度为富不仁的丑恶嘴脸。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北宋诗人张俞的《蚕妇》,一首课本诗。

一个养蚕为生的妇女,进城卖蚕丝的所见所感,开开心心去卖蚕,哭哭啼啼回家来,为什么?因为真正能穿得起丝绸衣服的人,不是辛勤劳动一辈子的养蚕人,而是那些不用干活,只需要享乐的贵族有钱人。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贵族(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穷人(劳动阶级)却衣不蔽体,短短20个字,通过对巨大的社会贫富差距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表达了对剥削阶级的不满。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
唐·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是白居易组诗《秦中吟十首》,这整组诗,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讽刺,特别是《轻肥》这一首。

你看这首诗,共16句,其中前14句都是在写富人的生活,他们飞扬跋扈,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代表着身份的服饰,互相攀比夸耀着去赴宴,宴会上,珍馐美味、美酒佳酿罗列成山,一顿饱食之后,神气愈发骄横跋扈。

极尽描写贵族的奢侈骄纵之态后,笔锋一转,仅用两句结尾,却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惊和和悲哀,因为在这些贵族沉迷于酒池肉林的时候,江南刚刚遭遇了一场大旱灾,老百姓苦不堪言,衢(qú)州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恐怖局面。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古代社会,人自然而然被分为三六九等,上等人和下等人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那些贵族“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岂止是贵族不敢相信,当我们读着这些诗的时候,不也会被诗中所描写的现状震惊吗?

这些诗,都通过强烈的对比,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既反应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对劳动人民的迫害,又真实反应了生活,不论在文学价值上,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是难得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