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方法:体验→感悟→思想

 四地闲夫 2020-05-24

一般平衡论的认识论和行知观,包括:第一认知和第二认知,超然于物和反观于物,物外观物和我外观我等内容。认知的本质是平衡,包括主观与客观、当然与自然、人道与天道的平衡问题。认知就是对构成宇宙万物的质能时空所蕴藏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人的行知是个过程,包括“体验→感悟→思想→语言”四个要素。人在对客观存在的“体验”基础上产生“感悟”,感悟应当是多种思维方法的集合,包括抽象、逻辑、辩证、系统等思维方法,尤其是本著特有的平衡思维方法。人有“感悟”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语言”。语言并不囿于文字,而是有声的思想。语言作为输出,思想决定语言;作为思想输入,语言又反作用于思想。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行为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而思想源自于感悟,而感悟由生存模式和思维方法决定。存在→(感悟+思想)思维→行为。

感悟方法:体验→感悟→思想

本论把从“行”到“知”过程称之为“第一认知”:体验→感悟→思想→语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从“知”到“行”过程称之为“第二认知”: 语言→思想→感悟→体验——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第一认知过程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第二认知过程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认知”与“第二认知”的有机结合——知行合一也是一般平衡论的知行观和认识论。本论说的“平衡”,既是“知”的修炼,也是“行”的功夫。对“我”而言,平衡之道,知之不易,行之更难。

第一认知过程是:体验→感悟→思想→语言,即从“行”到“知”过程。“体验”是信息输入,“感悟”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思想”是感悟的结果,也是对感悟的深加工,“语言”是信息输出,是有声的思想。人的感悟源自亲身体验,只有体验过人间冷暖,才会有世态炎凉的感悟。李绅因有了“锄禾日当午”的体验,才会产生“粒粒皆辛苦”的感悟。因人言而悟、书本而悟,不如自悟,感悟的最高境界是师法自然、顺天致性,从大自然中领悟出平衡之道。朝悟道,夕死可矣。众生与佛的区别也在一个“悟”字:凡夫执迷不悟,佛大彻大悟。佛教的“五眼”是说,凡夫思维低维度,菩萨思维高维度。

人的第一认知是从“实证”到“理论”的过程,而人的第二认知“语言→思想→感悟→体验”,即从 “理论”到“实证”过程。譬如读书就属于人的第二认知过程。看书学习也是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读懂文字(输入)→理解思想(加工)→思考感悟(深加工)→实践实证(输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是“输入”,立德+立功+立言则是“输出”,中间的“信息加工”环节就是感悟。修道→悟道→知道→行道…知行合一于感悟,不管是从“行”到“知”,还是从“知”到“行”,“感悟”都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核心环节。

第一认知“体验→感悟→思想→语言”也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第二认知“语言→思想→感悟→体验”则是从一般返回个别的演绎过程。多个个别事件(输入)→归纳(加工)→(输出)一般结论,这里的归纳就属于感悟。一般规律+个别事件(输入)→演绎(处理)→(输出)个别结论,这里的演绎就属于感悟。不管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其关键都在于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悟也就归纳或演绎不出什么结论来。易经里有“穷理尽性”和“开物成务”,说的应该也是感悟。穷宇宙之理,尽万物之性;开万物之明,成平衡之务。

感悟源自体验,体验来自实践,体验和实践是产生感悟的基础。体验就是各种信息的输入,体验的渠道很多,譬如:可从大自然中体验,或从人类社会中体验;可从历史事件中体验,或从现实社会中体验;可直接体验,或通过媒介体验;可从亲身经历中体验,或从别人所为中体验;可从自己犯的错误中体验,或从他人所犯错误中体验;可从有字书中体验,或从无字书中体验…所谓“认知”就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平衡态,所谓“真知”是在事物本质层面的信息对称。人之所以与环境、与他人、内心不平衡都是因为——人缺少这种“真知”。

人人都有体验,但非人人都有感悟,同样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以至才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所以,感悟是人第一认知过程的核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世界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感悟,产生什么样的感悟。“知”是“感悟→思想”的过程,“行”是“思想→实践”的过程,知行合一,然后结果,良知良行,才有良果。一个人的感悟比他拥有的知识更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同样的体验会有不同的感悟,因为感悟或悟商的意义在于“悟”到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正是平衡。

人的知行过程就是信息数据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体验(输入)→感悟(加工)→思想(深加工)→立言(输出)。大脑相当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系统,感悟和思想也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取决于输入什么信息和多少信息:大脑结构+信息渠道→思维方式。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想。质能+时空+信息→人→思想+语言+行为,物质+能量+信息→人→文物+文化+文章,对后世最有意义的还是文章和思想。一个人的价值不在输入,而在于输出什么。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悟,就不会有什么思想,没有思想的语言顶多也只能算是一堆“正确的废话”。 人生的意义在于好好地活着,所谓“好好地”关键在心态,好心态关键在平衡修炼;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输出,最有价值的输出是思想,而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文章。

感悟方法:体验→感悟→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