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挥汗在古堰画乡

 广东黄汉光 2020-05-24

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了世人。

                                                   ----题记

那年9月初,本想着烦人的高温天可能已渐渐离我们而去了,于是订好了去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等景区的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等我们出发时,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报,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挥汗如雨中游览古堰画乡了……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

“古堰”和“画乡”将这里分成了2个景区,一个是古堰景区包括通济堰和堰头村,位于瓯江北岸松阴溪畔,画乡景区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

“古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505年(距今1500年)的通济堰,还有古樟、古村落以及壮美的山水风光。

“画乡”则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这里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和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

古堰在堰头村,得名于15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有江堰的地方自然是有山有水,还有古樟树,因是正午时分加上高温天,故游客也不多。

走进村子,最先看到的是文昌阁,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二层小楼,一二层之间有个八角口,在一层仰看到有个魁星,站在下边如果魁星点中,就会高中。很是灵验。这边大姓叶氏家族出了五个进士。

站在文昌阁二楼俯视护堤的古樟村群,感受千年之美,令我陶醉……

这是北宋年间的王禵,由于山洪常发带来泥沙淤塞主干渠,王禵创造了水上立交桥,上面水和下层水过不同路。

此道为通济古道,原中间为石板,这是后人重修的路。沿着古道往前走一小段,就能看到耸立着青石瓦房建筑的街道,街道一眼望不到头,瓦房分布街道两旁,瓦房高矮不一却又井然有序,古韵十足。

“节孝流芳”贞节牌坊是清嘉庆时为纪念叶成发之妻梁氏在夫死后独自拉扯孩子高中而建。上面黄色是文革时期抺上黄土上贴红五星,中挂堰头学校牌,下两边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得以保留。内院山庄己拆重修,有二株二百多年的水杉。

古道两旁是护堤的古樟树群,都有上千年历史了,据说当年养猪场建此地,边上有一古樟因养猪场地下肥料太肥得“三高”而亡。

我想古街对于大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但是相较于大多数古街,被浓郁的商业气息包裹,这里除闲散的商业配置外,多了众多老房子夹杂期间,老人小孩休闲的生活在这里,保留着难得质朴的人文气息。

南山映秀,上有大字为寿,两边为喜,还有二个蝙蝠,意福禄寿喜,还有二个蚍休只进不出为招财进宝。两边花瓶,岁岁平安,两边松为松延年之年。两边残存人民公社万岁,毛主席万岁,都是为保存而涂写。

通济堰,南朝公元505年所建。为济碧湖平原水而建长175米宽25米高2.5米。弧度120度。

詹司马向皇上建议,派南司马一道修,初时始修终垮。后一老者指点。江中一道白蛇蜿蜒而过,大悟终修成世界第一弧堰。为纪念白蛇,也为驻兵,官宿修龙庙一座。

瓯江边的河床基本都由鹅卵石铺成,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当下水位较低,江边的鹅卵石露出水面,形成了长长的鹅卵石道。

从堰头村到大港头镇要坐游船,约十分钟后游船靠岸,迎接我们的就是这棵号称“浙江第一树”的千年大樟树,站于“浙江第一树”下,苍遒的枝干如张开的臂弯,即使缺少光影渲染,依然倍感震撼。

看过“浙江第一树”就来到了双荫亭,穿过双荫亭便是一条近500米的老街……

一条宽约3米左右的老街,贯穿核心区,两侧是承载着久远岁月的老房子,画室主人多是80后的年轻人。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游客到这里写生、采风、观光,逐渐形成了国内知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港头古镇也成为中国摄影之乡和艺术之乡。这也是“画乡”的由来。

一条悠悠的老街,两边古色古香的房屋,房屋大多是明清建筑。 临街木板壁门窗洞开,杂货小店依次排列。

极具地方特色的便是当地的青瓷器,外观大多小巧精致,有序罗列在店铺之间,色泽纯正,款式多样,关键价格亲民,大多几十块钱就能够挑选出心意之物收入囊中,是不可多得的纪念品之选。

画乡是沿江老街,老街上有很多画廊和创作室,可免费参观。(这种船当地人叫“瓯江雀”)

随处可见的美院高校学生,创作的身影散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更是活脱脱为画乡增添了几分鲜活的文艺色彩。

略有起伏的瓯江江面上点缀着“瓯江雀”,静谧安详。

橙色高温天,我们去了丽水,挥汗游览了古堰画乡,感受到了那里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风景如画……

(史料部分来自网络)

更新于 05月0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