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晚年写下一词,哀婉凄苦,开篇就是名句,结尾很感人

 东篱书斋 2020-05-24

纵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她的创作内容,因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的生活变化,呈现出了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即前期以真实地反映闺中生活为主,后期以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为主。究其原因,前期的李清照生活优裕、政治局势稳定,后期却经历了国破家亡等悲惨遭遇。这使李清照精神很痛苦,诗词风格也从清丽明快,转变为哀婉凄苦。

如《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清平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孑然一身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可见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风格就是哀婉凄苦。而说到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就不得不提其中的千古名作《声声慢》。

公元1129年,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适逢金兵入侵,李清照匆忙把丈夫安葬以后,就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的堆集,使李清照无法排遣,所以晚年便写下了这首哀婉凄苦的《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首先,词的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千古名句。李清照连用了七组叠词,这不仅在词作上,即使在诗赋曲上也绝无仅有。至于其好处,除了叠词带来的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外,还可以将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她的哀怨和愁苦,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并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艺术效果。

这十四字的意思,即李清照苦苦地寻觅,却只见一片冷清,这让她深感凄惨悲戚。其实这里结合她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便很好理解了,彷佛此时的词人想要抓住什么才能把日子过下去一样。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所以紧接着便有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即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最不容易入眠了。

而李清照无法排遣心中的哀怨和愁苦,也无法寻觅到可以寄托的事物,便自然想要通过饮酒来解决。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虽然喝了几杯酒,可是又怎么抵得住寒风的急袭。由此可见,李清照的借酒消愁无法实现了,反而因为寒风让她愈发清醒,也愈发悲凉。词到了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词人的情感是层层递进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即李清照正伤心的时候,没想到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恰恰又是旧日的相识。从情理上来看,这里的大雁断然不会是词人相识的,但明显词人曾经不止一次期盼大雁能够带来远方的书信。可词人那个时候已经是深处国破家亡的境地中了,自然也就难以收到大雁的书信。所以这里当她看到大雁飞过的时候,伤心的意味就愈加的浓厚了。

然后,词的下片起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即园中的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可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呢?回顾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她可是有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啊。可见经历种种悲催遭遇后,词人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再结合下面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知这里充满了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即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出,李清照这种浓重哀愁,势必是一整天都弥漫在心中的。又如蒋捷词《虞美人·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李清照这里的细雨也是蕴含着情感的,它说明词人的哀愁就如同细雨一样绵绵不断。

如此一来,这首词最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很好理解了,也很是感人。即此情此景,又怎么能用一个“愁”字就了结呢?也就是说,李清照的哀怨和愁苦不是那么容易排遣掉的。纵观李清照这首词,可谓句句发自肺腑,极富艺术感染力。正如明人茅映《词的》卷四载:“情景婉绝,真是绝唱”。难怪至今传唱不衰。

《每日人气公众号排行》




喜欢的,转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