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次公考五进面,行测突破80分,万字干货大分享

 晴耕雨读天 2020-05-24


相比于我五次进面的经历,相信大多数同学对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技巧、心得、方法更感兴趣。本人行测在山东省大概是千里挑一的水平,基本上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行测技巧;申论可能就比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强点,就不献丑了;面试则是经历了第一次考试72分到最后一次80+的过程,心得也很多。

今天我先和大家分享下行测方面的心得,我会尽可能把最核心的东西分享给大家,简练而又不失详细。

备考策略:

行测实力自测

如果你是个纯小白,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那么建议你先找三五套真题做做,熟悉下公务员行测考什么。做的时候,不用限制时间,尽可能的追求正确率。如果你能做出来60%以上的题目,考公务员还是很有希望的。如果到不了60%,建议你优先考虑好考的岗位(偏远的、报录比低的),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理论课程学习及刷题

做完之后,如果发现70%的题目挺简单的,那么恭喜你,你接下来直接刷题即可。买本行测书,或者找个行测视频课,刷题过程中,反复出错的点或者计算慢的点,看书或者视频中相应部分即可。在书和视频课之间,我喜欢书,因为受不了视频课一个知识点磨磨唧唧半天。为什么不建议你先看完书和视频,再刷题呢?因为这对基础比较好的你来说是浪费时间,而且书和视频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如果对真题不熟悉,不仅不能深刻体会,引起共鸣,甚至会对你产生误导作用。很多讲课的老师和辅导书的编写者,实战能力差得让人瞠目结舌。'课堂操作猛如虎,考场出来65',这是很多培训师的真实写照。

如果做完之后,你发现大多数题目,还是很有难度的,你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那么可以先系统地看看书或者视频课,再去刷题。

跟谁学?

哪里有视频课呢?我只想说网上免费的视频课到处都是,收费的也有,不过讲的内容未必比免费的好。别管哪个机构,讲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打基础的话,随便选一家机构的课都可以,因为他们面向的是大多数人,所以讲的内容必然基础。如果非要我推荐个机构,那么我选择粉笔,理由:便宜,教研更用心。如果听了很多课,做了很多题,想往75甚至80冲冲,可以听听我的《行测80分之路》系统理论课。当然,也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去寻找'名师'上,'名师'未必是'良师','良师'也未必是最适合你的。比起找到成功的最佳路径,马上出发才是最重要的!

分模块刷题还是做套题?

前期刷题,可以按照不同模块(比如资料分析1000题)去刷,集中突破知识点;后期一定要掐着表去刷套题,培养节奏感。节奏感太重要了,远比某个具体的知识点重要,这是躯干和细节末节的区别。什么是节奏感呢?就是我每个题目该用多少时间,什么样的题目该取,什么样的题目该舍,纠结题目如何处理等等问题。

相比于刷题的方式,刷题的量才是更重要的。大量刷题,反复强化,才能形成条件反射,才能把技巧内化为本能。

关于模拟题

不建议做模拟题,一方面是模拟题质量往往不高,另一方面模拟题会让我们脱离实际。不否认,有些真题出的也不好,但是我们碰到这种真题,最起码能让我们知道真题也有很多出的不好的,不严谨的,甚至错误的。无论怎么样,真题都能让我们了解真实的考试,但是模拟题不行。有同学担心真题很快就做完了,纯属多余,最近十年的真题,够你做一整年的了!如果做了很多题,想检验下自己的水平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可以周末参加下各大机构的模考,但是不建议每周都参加,除非你真的把真题做到无题可做的地步。

关于争议题

真题中有大量争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见到争议题,建议多看几方的答案,重点不要关注选哪个,而要关注他选哪个背后的理由是什么,知道争议的点是什么,即可。不要被个别争议题乱了自己一贯的原则。

我见过的所有行测高手都对行测饱含热爱,对各种公式、方法后面的原理充满好奇,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解决自己饭碗的工具。不求甚解,会用就行,这是很多备考多年无法上岸的同学的通病。

窃以为行测最好的备考策略:

大块时间用来刷纸质打印真题,掐着时间刷。

碎片时间看我的视频和文章。

要是能和我连麦讨论问题,那就好得不能再好了!O(∩_∩)O哈哈~

实战要点:

咖啡对有的人提神效果很明显,比如我。平时工作的时候,一杯咖啡可以让我精神高度集中2-3小时。我行测考80那一次,就买了一块钱一包的雀巢,兑着冰凉的矿泉水喝下去的。当然,进考场前,务必去趟厕所。

发下试卷,写完名字、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就可以不动笔做题了,充分利用起来提前发卷的这几分钟。

考场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来所有的题目。行测的精髓是允许错,但是要错的精准,那些最难的题目,该错的题目,要用最短的时间做错。我们只要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70+还是很轻松的。

不要做一个模块,涂一个模块。高速运转的机器,频繁换挡,会极大地降低运行效率。建议最后剩10分钟涂卡。

每个模块,每次考试,难度都不确定,千万别限定自己每个模块只能错几个以下。模块整体难度低,咱们就少错几个,模块整体难度高,多蒙几个也无妨。很多人说资料分析保证不了80%的正确率,考公务员就悬了。我想说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很危险,万一碰上哪次考试资料分析很难,会死的很惨,我的资料分析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对80%以上。别说资料分析,就是类比推理这种公认简单的题型,不一样经常出现超级难的题目?

考试的时候,不需要频繁的在题目上写写画画,在平时练习中就得改掉这个臭毛病,动笔的速度就是不如动眼快。

各模块知识点: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分值高、题量大、技巧强,是拉开差距最为明显的模块,备考公务员,建议从资料分析开始。

资料分析的精髓:

重分析轻计算,这也是为什么叫资料分析而不是资料计算的原因。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动眼不动笔,动笔不列式,列式不计算,计算不精算'。

解题思路:

不读材料,直接去看题干,带着题干中的关键词,去材料中快速扫描相关信息。先定性分析,预估选项,分析不出来,再考虑计算。

计算的核心:

永远都是在精度和速度之间寻找平衡。

精度控制的核心:

选项最小差距决定计算允许的误差!

选项最小差距决定计算允许的误差!

选项最小差距决定计算允许的误差!

一般来说,计算误差小于选项最小差距的1/3,足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这里说的选项间的差距是相对差距,不是绝对差距,比如1%和2%,它们之间的绝对差距是1个百分点,非常小,但是相对差距是50%,属于非常大的差距了。选项是1%、2%、3%、4%,明显要比选项是89%、90%、91%、92%好算的多。

另外,这里的1/3不是定死的,只是说小于1/3很可靠,但是比1/3稍大点,也比较可靠,但是如果接近1/2就不大可靠了,如果超过1/2就很不可靠了。

举例:

A和B是两个100左右的数,比如107/(1+6.3%)和98/(1-3%)

题干是A×B,选项是8000,9000,10000,11000,误差在10%左右,那么我们在对A和B进行化简的过程中,误差需要控制在3%以内,除法同理。但是如果选项是9800,9900,10000,10100,那么我们我们在对A和B进行化简的过程中,误差需要控制在0.3%以内,除法同理。

题干是A-B=C,让我们求C,这时候计算精度取决于C的大小。如果选项是几十,那么我们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对A和B比较大的简化,但是如果选项是个位数,甚至不足1 的数,我们就需要比较精确地计算。一个典型的题目就是2019年山东省考114题,一个14亿左右的数减去另一个14亿左右的数,选项是几百万,而选项间的差距只有几十万。这时候,我们对这两个14亿左右的数进行任何化简,都会对结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只能精算。

误差控制时,乘法和加法,要一增一减,除法和减法要同增同减,这样差生的误差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同比、环比、五年计划、基期比重公式、比重差公式、平均数变化公式、混合增长率、十字交叉法、百化分,这些最最基本的概念要掌握。

速算技巧:

数字敏感性,看到0.34、34、323、33等,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1/3,更进一步的要求,看到266想到8/3等。掌握常见的百分数和分数的转化。

乘9相当于这个数字减去它本身的1/10,有同学说不对,应该是它的10倍减去它本身,其实在资料分析中,我们大部分情况下不用关心数量级的问题。同理,乘11相当于加它本身的1/10,乘1.5相当于加上它本身的一半。除以11相当于乘以9,误差1%。乘除5/25/125等于除乘2/4/8.

化除为乘。在增长率r很小的情况下,A/(1+r)≈A(1-r),误差为r^2,算出来的数据小了r^2。r<10%的时候,误差小于1%,r<5%的时候,误差小于0.25%。

百化分及误差修正。增长量计算公式Ar/(1+r),我们可以把r换为1/n,则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A/(1+n),极大地减少计算量。

例如:A×12.5%/(1+12.5%),用1/8代替12.5%,则可以化简为A/9。

但是,不巧的是,很多r并不完美地等价于1/n,比如12.5%换成13%,怎么办呢?我们依然可以用1/8代替13%,但是这个替代过程使得计算结果缩小了,13%×8=104%,1/8×8=100%,所以这个替换使得计算结果缩小了大概4%,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计算结果上再加4%即可。同理,用1/8代替12%,计算结果变大4%,计算结果要相应的减去4%。这个替换固然使得分母也变了,但是因为分母前面有个1,所以这个替换对分母的改变极小,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1+12.%和1+1/8只差不到0.5%。

百化分及误差修正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一种计算方式,大家务必掌握。

溶液法。溶液法用于简化除法计算,核心思想是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或者减掉一个很小的数,使分母化整,简化计算。例如:565/189,大概是3,我们使得分母增加11,分子就得增加33,这样就可以简化为598/200;346/178,分母减去11,分子相应减去22,变成324/167,约等于324×0.6=1.944,346/178计算器精算结果是1.9438,可以看出,溶液法极大地简化了计算,但是仅仅带来了微小的误差。

大小比较。

分式大小比较:

分子大分母小的大,分子小分母大的小;

分子分母同大同小的,看分子分母谁变化的快,变化快的起主要作用,比如2/3和3/4,分子从2变到3,分子从3变到4,明显分子变化快,说明分子起主要作用,数字变大,比如2/3和3/5,明显分母变化快,说明分母起主要作用,数字变小。

分子分母同大同小又差别不大的,用大分数的分子分母减去小分数分子分母,看产生的新分数大小,相当于从一大份溶液里减去一小份溶液,看剩下的溶液浓度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变高了,说明大分数大,变低了,说明大分数小。如234/541和259/571,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得到新数25/30,明显变大了,说明大分数大于小分数。

增长量大小比较:在率差不多的情况下,主要看量;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看率;量大率小的情况下,看二者乘积。比如100增长3%,110增长2%,明显是量差不多,率有明显差别,所以肯定前者大;比如100增长13%,300增长12%,明显是率差不多,量有明显差别,所以肯定后者大;比如100增长9%,300增长2%,量大率小看乘积,前者大。乘积很接近的时候,要稍微精确地计算一下。

十字交叉法求混合增长率、混合比重。口诀:居于中间,但不正中,偏向权重大的一方。混合值和分量值之间的距离反比于分量的权重,比如100增长5%,200增长2%,混合增长率必然位于2%-5%之间,且偏向2%,因为5%-2%=3个百分点,100和200权重比是1:2,所以混合值必然离2%一个百分点,离5%两个百分点,即3%。

二项式定理求年均增长率。(1+r)^n≈1+nr+C(n,2)r^2,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r^2项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精确到r^2项足够用了。

尾数法。涉及到整数的加减运算,可以考虑尾数法,末一位无法得到答案,可以看末两位。

插值法。答案在两个选项之间,这两个选项分布在一个比较规整的数量侧,适合插值法。比如541/675答案是79.8%和80.1%,我们就可以用675×80%,看得出来的数和541比谁大谁小,如果大了,说明675应该乘以一个小于80%的数才能得到541,说明541/675小于80%。如果小了,说明675应该乘以一个大于80%的数才能得到541,说明541/675大于80%。

专门解决选项差距极小的反向带入法。看两个例子了解下什么是反向代入法吧。

例1:已知现期量18506,增长率为16%,求增长量。

18506×16%/(1+16%)=? A.2487 B.2518C.2552D.2573

反向代入法:正确答案是哪个,我不知道,但是肯定都在2506附近,我假设正确答案为2506,为什么假设为2506呢?因为18506-2506=16000,是个很规整的数,好算,基期量16000增长16%是256,最接近C,所以答案直接选C即可。

例2:已知现期量91950,增长率为10.8%,求增长量。

91950×10.8%/(1+10.8%)=? A.8936 B.8963C.9836D.9863

反向代入法:正确答案是哪个,我不知道,但是我把10.8%当成11%,可以大概判断出来,结果在9000左右,所以答案应该在AB之间。我先假设一个值8950(8950在AB之间,而且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算的基期值),于是得到基期值91950-8950=83000,然后83000×10.8%=8964,于是答案直接锁定B。

具体原理请看我发布的关于反向代入法的视频。反向代入法产生的误差是假设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x×增长率r,即xr。

求和的几个简便方法:

削峰填谷法:88+91+90+94+85+87=?

-2+1+0+4-5-3=-5,故上式=90×6-5=445

高位叠加法:12345+32768+25414+7658+64534=?

由于资料分析,我们往往不需要精确的数字,所以我们可以从高位开始算起,而不是从低位,所以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些数字里面有多少个万,多少个千,多少个百,我们需要前n位,便看前n+1位即可。

13,涉及到宏观经济、世界各国国情的资料分析题,可以依靠常识推断答案。

【例1】(2009年秋季联考)2000年到2006年印度国际储备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

发达国家B. 世界总体C. 发展中国家D. 中国

【解析】算都不用算,答案肯定是中国。

【例2】(2016年重庆)1995-2015年受教育程度人数平均增速最快的人群是( )。

大学B. 高中C. 初中D. 小学

【解析】算都不用算,答案肯定是大学,20年间,从天之骄子到满大街都是。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平面图形推理

一是熟悉最近三年真题,因为一种新的考法出现之后,通常会连续考好几年,直到大家都会为止。等到几年不考,大家忘了,可能又会再考。这便是我们刷历年真题的意义:便于我们把握最新命题趋势。

二是知道常考规律的外在特征。基本的:图形相同看位置,图形相似看样式,图形凌乱看属性和数量,图形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看数量,对称优先考虑,有黑有白考虑黑白运算,有典型奇点考虑一笔画。

平面图形推理,简单的可能十来秒就能得出答案,难的给你一天也看不出来规律是什么,分值又低,所以做这种题就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五道图形推理,保证对三道,大概率对一道,瞎蒙一道,这就是我的满意门槛。

空间图形推理:

指望靠画橡皮解决空间图形推理的,都是考不上公务员的。

正方体的题目:

基本都是送分题,方法性极强,相对面法、时针法、坐标法、路径法(公共点、公共边)解决一切正方体的图形推理题。

截面图:

只需掌握基本图形的截面即可。

三视图:

平缓变化的面无直线分割。

江苏的图形拼接:

倾斜角度和长度一致的线,十有八九是重合的。

类比推理:

备考思路:

和图形推理差不多,

一是熟悉近三年的真题,知道最新的命题趋势。

二是知道常考规律:全同、交叉、种属、组成、条件、属性、功能、原料……

同样简单的很简单,基本可以秒杀,难的很难,要大胆放弃,千万别纠结。分值同样比较低,不值得付出大量时间。

基本方法:

造句子

看词性

看感情色彩

看前后位置

辨析二元关系

定义判断:

常规方法——卡条件

符合定义要满足条件(1)(2)(3),我们便分别用条件(1)(2)(3)去对选项进行筛选。

几个小技巧:

直选法:

熟悉概念直接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去做即可,原理是考试中的定义往往和生活中的是一致的。在概念熟悉,但是题干晦涩难懂的时候,可以使用。

同质选项排除:

当题目问'哪个不符合'的时候,基本都是送分题,这意味着有三个选项符合,三个选项相当于举了三个例子,所以即便读不懂题干,我们直接看选项,找出来那个和其他选项截然不同的,就是答案。

字面意思理解法:

一个定义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它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当题干晦涩难懂的时候,我们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即可。

多定义:

只需大体浏览题干,然后精读问题中提到的定义即可。

一般来说,题干中出现并列的定义、并列的情况时,选项往往和这些并列是一一对应的。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行测的重头戏,和数学一样,是高低分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翻译推理:

题型特征:

通过逻辑关联词将大量事件连接在一起,让我们找事件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型、核心题型、必考题型、必会题型。

解题思路:

先翻译后推理,所谓翻译就是把题干中的各个事件写成箭头的形式,所谓推理主要是'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摩根等价定律''且或关系真假判定'和或关系的'否一推一'。

难点及解决方法:

推出关系关联词的推理方向是最核心最难的点,可以用代入法判定,将'考上公务员'和'过笔试'代入到关联词中,怎么读着顺,那么'考上公务员'所在的位置就是推理的起点,'过笔试'所在的位置就是推理的终点。

关于除非否则:

除非A否则B,'否'的是A,'则'就是推出箭头,所以实际上就是否A则B,即-A——>B。

关于鲁兵逊等价定理:

A——>B等于-A或B。为什么呢?举两个例子:

不吃饭就得饿死=吃饭或者饿死

你不走,我就走=你走或我走

因为除非A否则B等于-A——>B,所以也等价于A或B。

翻译推理套路性很强,一旦掌握方法,就是送分题。

真假推理:

解题关键:先找特殊关系,再看其余

三种特殊关系:

矛盾关系:

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熟悉常见的矛盾关系:

A和-A

有的是和所有都不是 有的不是和所有都是

A且B和-A或-B A或B和-A且-B

A——>B和A且-B

反对关系: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推出关系:

如果A能推出B:

AB只有一真,则A必然为假(A若为真,则B也为真,和只有一真矛盾)

AB只有一假,则B必然为真(B若为假,则A也为假,和只有一假矛盾)

二难推理:

A——>B且A——>-B,则A为假。A推出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A必然为假。

A——>B且-A——>B,则B为真。不管A为真还是为假,B都为真,则B为真。

信息匹配题

选项信息充分:排除法优先

选项信息不充分:

题干信息全真;最大信息破题

题干信息有真有假:确定信息破题

提问方式涉及'可能''不可能':代入法

辅助手段:列表 连线 假设

等价选项要排除:两个元素,在题干中的信息一模一样,地位等同,那么这二者不可能单独有一个做为答案

难度判定:

难度=信息组数×对象数 大于10就可以放弃了

日常推理:

和言语理解中的细节判断题差不多,同样语气绝对的慎选,涉及比较的慎选,语气模糊的优选。语气强弱原则可以解决相当数量的日常推理和细节理解题,是行测中最好用的秒杀技巧,没有之一。

模态命题:

几组等价:

不可能=必然不

不一定=可能不

并非所有都是=有的不是

并非所有都不是=有的是

并非一直=有时候不

'不'的换位:

每向后跨越一个模态词就改变这个模态词为其对立面

并非所有人都会一直喜欢你

=有的人并非会一直喜欢你

=有的人有时候会不喜欢你

加强削弱:

逻辑判断的核心。我有一篇专门的文章《加强削弱?这篇1.8万字的文章彻底搞定》论述这个题型,很多同学看完之后表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O(∩_∩)O哈哈~,链接在下:

https://www.toutiao.com/i6770650973892248077/

五次公考五进面,行测突破80分,万字干货大分享

看完这篇文章,知道这个图为什么这么画,我相信你对加强削弱的理解肯定上个档次。

常识判断:

常识的备考:

时政可以关注下,其余的人文、历史、物理、化学,看都不用看,往期真题也不用做。

短期内没法改变,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

考试的时候,发下试卷,就可以提前把常识做了,20题总用时不要超过10分钟。

20题对12题已经算是挺不错了,千万别追求什么百分之七十八十的正确率,有的人能做到,那也是20多年积累的结果,不是短期提升的结果。

常识技巧:

80%以上的题目没有技巧,就是考察你懂不懂,知不知,只有极少数题目能用到技巧。主要技巧有这么几点:

语气过于绝对的、指代过于具体明确的、涉及比较的,慎选

等价选项、没有本质区别的选项要排除

符合常理

符合主流价值观

言语理解:

先用语感做题,语感不好使的时候,再靠技巧。

好的语感来源于广泛地阅读和长期的积累。

言语理解其实所有的技巧归结起来,就三句话:片段阅读找重点句、找主体词,选词填空结合语境。

如何找重点句?关联词的后面是重点,结论对策是重点,反面论证的是重点。

如何找主体词?高频出现的名词往往是主体词。

如何结合语境?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性的词句。

片段阅读:

关注重点句(结论、观点、对策等),举例子、背景材料、分句、引证等,都不重要,可以略读。

形式上并列的词、句可以略读,知道它们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即可。

中心理解题:

分为主旨题和意图题,主旨就是文段说了啥,意图就是文段想说啥。意图题优选合理引申项,没有合理引申,可以按照主旨题做。主旨题优选概项,没有概括项,可以选合理引申项。

语句排序题:

用排除法,确定一条信息,排除一次。背景交代、下定义适合做首句,代词开头不适合做首句,要紧跟在它指代的事物后面,可以根据关联词、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等确定捆绑集团。下定义的句子,大的定义在前,小的定义在后,比如力学和流体力学都出现在文段中,肯定力学在前,流体力学在后。

细节理解题:

主要是逐一代入比对,一般来说语气绝对的慎选,涉及比较的慎选,语气模糊的优选。

标题题:

标题要能表达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是还能有美感、吸引眼球,就更好了。

接语选择题:

主要看最后一句,一般前面提出问题,后面要揭示原因,如果前面问题、原因都有了,后面要给对策。前面提出新的概念,后面要解释这个概念。总之,你读完前面,最关心什么,后面就应该讲什么。

选词填空:

一是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性的词句,推断空格处应该是表达什么意思的词,然后带着心中的答案去选项里找。

二是把高频词语(猫哥早已为大家总结好)多琢磨琢磨,你会发现其实翻来覆去,考的就是这些词之间细微的差别。

三是碰到纠结选项,优选那种上档次的,能显示出来作者水平的词。比如'关照'和'观照','渗透'和'浸润','消失'和'消弭','滥觞'和'起源','回荡'和'氤氲',以上皆出自于19年公务员联考。另外就是整体文风一致,比如'渗透'和'浸润',散文优选'浸润',说明文优选'渗透'。

在选词填空中,如果根据第一个空,有很大把握可以锁定答案,直接把其他词代入到后面的空里验证即可,中间的很多词句都不需要细读。

言语理解的正确率提高到80%就能很难往上提了,这时候,我们的重点可以从正确率往速度上转移,把言语省下来的时间用到计算类的题目上。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一定要放到最后做!

不客气地说,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99.9%的可能数量关系应该没我做得快。我曾经在某公总部,参与数量讲义的编写,做了几个月的数量关系,没碰到一道不会的,但即便如此,经过实战验证,当我选择把数量都做完(甚至战略性地放弃一道最难的题目)的时候,总成绩是下降的!这说明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把时间投入到数量关系上,投入产出比是极低的。

数量关系可以全部放弃吗?

行测想上75,数量不能全蒙,最明智的选择是挑一半最简单的题目做做,剩下的题目有选择的蒙,最后能有个70%的正确率,就很满意了。

如果你行测不能稳定在70+,正常难度的考试,你应该没时间做数量关系,蒙吧!

如何判断数量题目的难度呢?

字数少的,对象少的,过程简单的,往往容易。套路性强的,比如牛吃草、三集合容斥、最不利原则、多次相遇、错位重排等,一旦掌握了套路,也很简单。概率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往往较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