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老师关于《道德经》第49章的《换位思考、洞察人心,是大成功者的格局》一文,从第一句话开始我就非常的有触动,老师说悟道是让我们思想清明、有所觉悟、能活的更明白。随时随地的换位思考,洞察人心才能有效的沟通与解决问题。正好今天家里就发生了类似事件。 丈母娘下午很兴奋的发来了很多条微信说:我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特别好,不用花什么钱,就能赚好多钱,你们都跟着我来参与一下吧。其实如果这要是放在以前,我们肯定就是回微信拒绝了,然后说一堆大道理,批评她肯定又被别人骗了。 但是今天我太太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她跟我说让我先仔细了解一下老太太要做的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我们再把整件事情里的猫腻找出来分析给她听,这样她比较容易接受。 我也同意了太太的选择,开始静下心来仔细研究那个所谓的好项目。其实对于学习道德经多年的我们来说都不用去仔细看就能知道这件事是有问题的,原因不能再简单了,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不花钱还能赚大钱的项目,尤其是适合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去做这件事,那就是不可能里的不可能了。 骗老人的方式,换汤不换药但是为了能有效的说服老人,而不是把事情变成矛盾,我还是仔细的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研究那个神奇的项目。把功课全部做完以后我彻底明白了里面所有的猫腻: 第一,这个公司为了规避中国法律,选择了擦边球式的传销模式,不再像以往那样用个人身份做传销,而是要求个人去注册公司,用公司的形式来做,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然后,他们鼓吹反正平常也要花钱,为什么不一边花钱一边挣钱呢? 所以他们给每个想去赚大钱的人设定了每个月的消费门槛,也就是说你想赚的多,要么自己花的多,要么劝你的下线,即亲朋好友,玩命花钱买他们的产品。而得到的奖金来自公司省掉的巨额广告、店铺、中间商等环节——这个听上去挺合理的,但是仔细分析就不对了。 比如我正常一个月要消费1万元,这一万元本来我是分开很多项目的,包括:旅游、吃饭、住房、水电费、服装、交通、电子产品等等一大堆事物构成的。 但是现在为了赚取那些奖金,不但我每个月要从1万元消费提升到几万元,而且消费内容也从刚才列举的那么多项,变成了只能去买他们公司的产品,而且还得催逼着被自己发展的亲朋好友都这样做。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旦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或者产品不再被市场需要,我会发现我家里,还有那些被我拉下水的亲朋好友家里,都堆满了我们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那些所谓的消耗品。例如牙膏确实是消耗品,但是一千只牙膏还是消耗品吗?
所以,卖什么不重要,哪怕是卖地上的破石头,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认可那不是破石头就行——这就是典型的丧失理智的传销思维。 这样下去,再也没人在乎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的结果,必然是加速产品与企业的死亡。 而最终这些人会发现:除了最早进入的一批人赚取了后来人的钱之外,最后直到公司倒闭为止的参与者——要么陪掉了所有的钱,要么家里堆满了一辈子用不完的、并且很快就会变质过期的被市场淘汰的产品。 世界上所有的传销都是一样的,套路也都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罢了:
这话说的太好了。但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这世上是有道人多呢?还是正在改变中的人多呢? 那我们是要成为好的环境去影响别人呢?还是希望所有人都是有道者来感化自己呢? 我想肯定是让自己成为好的环境更为重要吧! 那么,我今天的觉知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往没能感化老人们?为什么我们家里的老人们,在这把年纪了还要冒着被骗的风险去想办法赚钱呢?难道是我们平常没赚到钱?难道是我们平常供养的不够? 我仔细的想了很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不是我们不会赚钱,也不是我们供养的不够,而是我们平常没有做好样子。 为什么这么说?我回忆了一下疫情爆发前我们的生活状态…… 因为经济环境不错,我跟太太又比较喜欢那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所以平常吃好的、用好的、穿名牌、开好车、住别墅、各种外地出差旅游就是我们的生活常态。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也经常给父母买好的,买贵的,或者经常把新买的电脑、手机、衣服、包包、拿到父母面前晃悠,买了新车也要开去接父母去玩。 但是,这些其实看似没什么的行为,却为很多要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父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们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单位的负责人、领导,现在赋闲在家了,看到儿女的生活状态,当然也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一点。有时候,她们也想顺带着让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也能过好一点。 在长时间的种种的欲望的刺激下,他们还萌生了“不能直接跟子女要钱,但是一定要自己有钱”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些身体还好的老人们马上就会像年轻人一样活力四射的被社会上的人忽悠着做各种各样的项目!哪怕从来没赚过,哪怕一直都是各种赔钱,也挡不住她们要赚钱的欲望——因为最开始可能就是想自己经济更宽裕些,赔的多了以后就是为了挽回损失,最后回本的心态就会变成赌徒的心态。 所以,父母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但是现在他们老了,他们很多曾经的经验,都已经很难再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了,而那些不法之徒又时刻把目光盯在这些老人的身上。 出现问题后,我们不应该去责怪他们,而是应该:
我昨天就想好了:未来我要为这些老人们尽我的力去做事! 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做好营建老人精神世界的事业。 我不单只要赡养好自己的父母,更要爱护好天下所有的父母,让他们的老年生活精神上有所寄托,让他们能快快乐乐的活好每一天,能给他们的家庭减轻负担,给子女减轻负担——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我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