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设备管理制度
2020-05-24 | 阅:  转:  |  分享 
  
xxxxxxxx车轮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总则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

确操作使用和维护公司的设备,公司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用设备及人员的管理。

细则

第三条设备的管理、维护由技术设备部负责。

第四条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3、对新投产的设备,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文件,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文件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生产部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技术设备部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第五条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

1、精心维护好设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2、国家及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不得使用。

3、设备操纵人员必须经本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电工、金属焊接切割、厂内车辆司机、登高架设、起重机械)由安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后,方可操作。

4、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1)要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传动原理,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

(2)要懂得日常检查标准,掌握检查方法和基础知识。

(3)能鉴别设备正常及异常现象,判别异常状态的部位和原因。

5、设备操作使用“五项纪律”

(1)实行定人、定机、定时、定质、定量。

(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换油,使设备得到合理润滑,按规定要求维护好设备。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

(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

(5)发现故障立即停机检查,停机维修期间设备启动必须由工序班长及电工班长操作,其他人员在没有工序班长监控的情况下严禁操作。

6、严格设备的“日常保养”与“定期保养”。日常保养每班一次,对设备的润滑、传动机构、操作机构、滑动面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使用。定期保养每月一次,由设备操作工对设备进行局部或重点部位拆卸和检查,彻底清洗内部和表面,疏通油路,调整有关配合间隙,紧固各部件。

7、要做好设备故障的原始记录,对于重复性频率高的故障,要进行重点研究分析,采取改善维修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

8、设备发生故障,要立即切断电源或停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9、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

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六条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技术设备部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第七条设备计划检修管理1、设备检修分大修、中修、小修、停车大检修和事后维修。实行科学文明检修,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规程,必须严格控制大修理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检修定额,提高检修技术水平,逐步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根据检修间隔期及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出设备大、中、小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同时制定,同时下达,同时检查考核。任何检修项目都要办理检修任务书。设备检修计划由车间编制。组织平衡,批准后下达。检修计划提出时,应同时提出备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计划。年度计划在年前月提出;季度计划在季前1提出;月计划在月前5天提出。停车大检修要做到:由总指挥并委托主管负责大检修工作。在大检修前负责搞好检修项目的落实,物资准备、施工准备,力的准备和开、停车置换方案的拟订等工作。组织和指挥大检修的人员要统一计划、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要做到“到现(思想工作、生产指挥、材料供应、)。大检修中必须严格质量检查和检修竣工验收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检修任务,达到一次试车成功。检修完后,进行总结评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发生事故。严格认真执行设备检修计划,若确实需要调整,必须办理批准续。设备中、小修计划调整由批准;大计划调整,组织进行,并报批准。结合设备大、中修实现技术革新由车间向提出报告并附图纸说明,批准后方可执行。设备大修方案包括:检查内容、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备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设备检修必须严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在检修前按规定办理签证检修任务书及动火证等手续。设备检修要严格执行检修方案和检修规程。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要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向车间或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11、设备检修要把好质量关,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并贯彻于施工的始终。12、压力容器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13设备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检修记录;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资料,并记入设备档案。14、要按计划节约使用材料、配件,开展修旧利废,检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须按项目退库,不得转移使用,尽力节约检修费用。15、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采用专用工具,现场要清洁,摆放要整齐,对质量,要一丝不苟。16、各车间每月必须做好设备检修执行情况报。设备密封管理密封点分类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静密封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静密封检验标准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无渗迹,无污垢。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酸、碱等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各种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动密封检验标准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1滴/2分钟。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个月,中修3个月)。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大于15滴。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管理措施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和台账,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应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部情况,泄漏点数,泄漏率等)。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密封管理责职明确,、车间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展创造和巩固无泄漏活动,消漏、堵漏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无泄漏和无泄漏区标准无泄漏标准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证体系,责职明确,管理完善。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密封管理技术基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的泄漏点。全厂生产车间必须为无泄漏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无泄漏(区)标准密封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职明确,管理完善。(动)密封档案,压力检测设备,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等密封管理技术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常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泄漏。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设备标准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设备管理定额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设备技术档案目录。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调试记录等。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设备运行累计时间。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设备评级记录。设备润滑记录。应建立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设备技术台帐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设备的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图纸资料保管厂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设备的图纸。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资料室保管。设备迁移、处理,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转移,设备报废后档案置厂资料室存查。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保管。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设备润滑管理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减缓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门必须加强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配备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推广先进润滑技术、润滑管理经验,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润滑知识,组织定期检查,制定润滑油品的使用定额、贮存保管、发放、废油回收利用及润滑工器具的管理规定,不断提高润滑管理水平。车间主任对全车间的设备润滑负责任。员应负责提出车间年、季、月的使用计划,具体执行设备润滑制度,认真作到:设备润滑规定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如下。“五定”定点:按日常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定人:设备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负定质: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油(脂)质量合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禁止乱用油(脂)或用不干净的油(脂)。定时: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新油。定量: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三级过滤”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

贮油箱到油壶。油壶到润滑部位。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为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经常检查润滑部位的温度情况,轴承温度应保持在规定指标内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新购入油品,必须随附质量保证书,库存3个月以上者,应逐桶分析检验后方可使用。不同种类及牌号的润滑油要分别存放,写上标记。废油应分类回收,以便再生。再生油经质量鉴定,不合格不能使用。车间应有专人负责润滑油品、润滑油品、润滑器具的管理。关键设备用润滑油必须定时取样分析,一般设备至少每3个月取样分析一次,分析结果应记入润滑档案。在用油质不符合使用要求,应及时更换。根据设备要求和工艺条件,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脂),不得任意滥用或混用。改变油品,必须批准。设备(装置)的润滑系统各部件应齐全好用,管道畅通,不漏,不渗-10-



企业logo

xxxxxx车轮有限公司 制度编号 xx/JS-03-20xx 制度名称 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 A/0 编制部门 技术设备部 编制 批准 审核 生效日期



-1-







献花(0)
+1
(本文系松盛愚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