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老人请看,很有意义!老父患重病,大医院的博士儿子放弃治疗

 a岳阳 2020-05-24

(转自:浙江新闻 据诸暨日报爱诸暨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全国都在谈论这事!一个诸暨人放弃治疗患癌父亲!错?对?》,编辑:顾蓉佳)

中国人谁知道有“死亡质量”一说?

《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发布,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何谓死亡质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后生活质量。其中,能够“尊严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何谓“尊严死”呢?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家有老人请看,很有意义!老父患重病,大医院的博士儿子放弃治疗

拿到父亲的诊断,决定放弃治疗

201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陈作兵,拿到了一张会诊报告,自己父亲的癌症诊断。会诊意见一致——化疗不敏感,放疗不敏感,手术无法治愈。

陈作兵的父亲陈有强时年78岁,陈作兵和哥哥姐姐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将实情告诉父亲,父亲的反应出奇的平静,确定放弃治疗,陈作兵支持父亲的决定。

送回家“等死”一天后,父亲说我们明天回老家了。陈家在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陈作兵是村里几十年来唯一走出来的博士生,而且还是省城最好的大医院里的“大医生”。村民们对他放弃治疗而回家的选择都不理解,享有全额医保儿子又是大医生,为什么不竭力救治延长些时日呢。

家有老人请看,很有意义!老父患重病,大医院的博士儿子放弃治疗

每天吃爱吃的东西,约亲朋相见

陈有强并不理会这些议论,回家后他每日叫妻子做自己爱吃的食物,不必遵照医嘱的饮食禁忌,再就是打电话给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请他们来家里相见。

陈作兵说,父亲从来不跟任何人吵架,每天笑哈哈的,他这人长得很胖,所以整个单位里,包括我们村里都不叫他名字,就叫他胖子,陈胖子。他一辈子就是一个很和气,很和睦的,他就跟一个人吵过架,他打了那个人一耳光。就因为这个人在单位里,讲我母亲的坏话,戳到了父亲的痛处。

他回到家之后,很多朋友战友都来看他,他就想起这个人了,他说那个人也没有看过我,是不是对我还有意见,他主动从战友那边拿到那个人的电话号码,对他说,上次打你是不对的,我们年纪这么大了,把过去的事情忘掉它吧,后来那个人也来看我父亲了,还在我们家吃了个饭,两个人一起聊天。我觉得他们最后应该是,非常开心的。

安静去世,生前料理好一切

种菜、会友、陪伴母亲,父亲在家乡度过了平静充实的大半年

春节后不久,越来越虚弱的陈有强终于住进了医院,但他住的只是县里的小医院,并只进行补液止痛一类的舒缓治疗。

正在杭州的陈作兵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父亲已陷入昏迷,问要不要切开气管上呼吸机急救?思考了片刻,陈作兵告诉母亲,不要打扰父亲,让他安静地离开吧。三个小时后,陈作兵赶到医院,父亲已经去世。

陈作兵:“我父亲走之前,全部自己料理好,安排好这个南瓜籽要送给谁,那个菜要送给谁,还有大蒜,他说办我自己事情的时候,要很多大蒜,他年前种很多大蒜,可能就是预计到大蒜收获的时候会离开。”

因放弃治疗,被指责“不孝子孙”

“不孝子孙”是父亲去世后,陈作兵不时听到的对自己的评语。放弃治疗,一向被认为是万般无奈之举,而陈作兵医学博士的背景则让他的选择更显惊世骇俗。

部分评论——异议方

罗点点:这个责任太大了,尤其你走到她的床前,你会觉得她的眼睛还在她的眼皮底下慢慢地移动,你拉着她的手你还会觉得她的体温,如果你把这一切都撤掉的话,那真的她就离开了。

飘来飘去:这也太绝对了,癌症也是各有不同的,我的一个同事,70多岁,5年前得了癌症,积极治疗,经过了66次化疗,手术做了多次,现在状况良好。

kinnara:道理说的挺好,可是当自己面对时,不一定了。

部分评论——赞同方

KK11221111:好死不如赖活这话放在危重病人身上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人总是要死的,满身插管子躺在病床上多活个两年,还要经受痛苦的治疗,这种生活质量有几个人想要的?还不如自然地死去,有尊严地死去。

秋夜听雨hn:支持陈作兵医生的选择,活人得有生活质量!

lm:我的父亲在6年前,也是因为身患癌症,经过放疗和化疗等一系列医学救治,无效后,离开人世。他与病魔抗争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父亲在得知自己病情之后,每天念叨的是“若是早点让我知道自己的病情,我是不会同意做化疗的,还不如让我好好活几个月,不用遭化疗的罪。也不用花那么多钱。”

本人观点,不代表别人,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情况。

我计划中的老年阶段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尽可能参加互爱互助行动

当生活能自理时,多去乐善修行,帮助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帮助

相互扶持,做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事。

当生活不能自理,被各种医疗手段折腾不已,仍然阻止不住生命暗淡

就没必要再受罪了,主动放弃,选择安乐S,豁达地告别世界

但是,这在很多国家是不合法的,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别人的互助

快乐地活着,安乐地离开,就是老年生活的最好写照

本作者认为,目前老人参加养老互助小组是比较好的方法

能自理时参加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平时群友可以在一起聊天,拼住、拼饭、拼玩,健身娱乐。

有人生病则陪同就医。有人住养老院,其他人可以经常去看望,同时起到监督养老院的作用。特别是没有亲人的独身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更需要朋友之间的照顾和感情慰藉。

现在有很多老人抱团,也遇到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条件不一样,消费观念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开始图个新鲜还行,时间长了矛盾出来了,所以就散了。

作者认为,互助养老和抱团养老不是同样的性质,互助的形式多种多样,互相帮助不等同于抱团。互助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很长的历史了,而且非常成功。大家对互助要充满信心。抱团养老也有很成功的,需要不断去尝试,找到合适的。就像夫妻,有很快就离婚的,也有很多白头偕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