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篇条文讲解15《医宗金鉴》《医方集解》论桂枝汤

 杜子桐 2020-05-24

太阳篇条文讲解14

《医宗金鉴》、《医方集解》论桂枝汤

那么,我现在已经……因为五味药单独讲了,同学会不会已经有点忘掉我们桂枝汤在干什么了,还是还记得?还记得桂枝汤在干嘛吗?可以哦。那我们讲义第16页这边啊,我这边有选择一下,《医宗金鉴》跟《医方集解》这两本清朝的书哦,怎样来看待桂枝汤。

那《医宗金鉴》呢就是我们现在台湾的那个,不上医学院要当中医师的人就要考检考跟特考,对不对,那检考跟特考的《伤寒论》跟《金匮》就需要拿《医宗金鉴》版的内容去考的,所以,这就是现在的检特考的学生要读的东西哦。

然后呢,这《医宗金鉴》讲到桂枝汤呢,它就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结果看到这个“温通卫阳”,我觉得很纳闷耶。就是在张仲景的用药逻辑里面,当用桂枝几乎是大部分药性都走在营分,不太会到卫分的,所以,《医宗金鉴》就一讲,就把桂枝讲成是温通卫阳的药,其实不加姜的话,桂枝不会跑到卫分才对吧?

然后呢“芍药酸寒”,首先我们讲过,芍药其实不酸嘛,《神农本草经》写的是苦平嘛,它说“寒走阴营”,它又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就是说,它的意思说,桂枝会让人出大汗,所以就加了芍药就比较会把汗收住。

听了以后,让我觉得好离奇哦,桂枝是发汗药吗?芍药是敛汗药啊?这怎么可能,我们要让一个人发汗是用麻黄,要让一个人敛汗是用别的东西,对不对?阳虚的汗是用附子,阴虚的汗是用桑叶,这是怎么会是讲到芍药去?这什么东西啊。

然后呢,“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就是芍药能够收敛营血,然后桂枝能够调到卫分去。那,所以他们有点搞不太清楚。其实在经方逻辑里面,桂枝没有走到那个地方。

然后呢,它又说什么“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这是什么意思,意思说你用甘草补足了中气,才有中气去打败你的外面的邪气,是这样吗?唉,比例是2个单位的甘草有那么厉害吗?

它说“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其实这句话我可以说他是对。就是,有了甘草,桂枝到生姜,芍药到大枣,那个一层一层的药性才会出来,所以,它原来要讲的那个事情并没有错,只是它讲成这样的时候,就会让人有很多幻想的空间,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他这句话,你如果直接读到的话,会觉得说,哦,甘草调和表里,哦,调和,就是感觉上很奇怪。

然后,后面还讲说“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哇,这全身都调和了。这,看起来有点,就是,我觉得现在读《伤寒论》哦,你要不然就完全不懂注解,你就当一个完全不懂得英文文法的英国人,这样就好了。那你如果读了这种乱七八糟,错的文法,那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我跟你讲,因为我自己是日文系毕业的,我们台湾的那个日语研究的那个教育系统哦,真的有,曾经老师是教日文的文法,教的是不太对的日文文法,然后教到人制造出很诡异的日文,所以你要不然就不要知道文法,直接跟日本人一起生活,这样子日文也是对的。可是你学了错的文法,去说出来的日文真的是吓死人,这种就是很讨厌。

就是我们在准备那个检特考的时候啊,读这个书,然后时间又不多,大家只需要考过,对不对,就啪啪读,没有时间去想它到底对不对,就这样把它背下来就对了。那背下来之后,其实它讲的也有它的一番道理,对不对?所以我们不会,立刻就说它是错的。

尤其它讲的这个说法是,有时方本草学在支援它的,就是你看那什么《本草备要》之类的书,会觉得哦好像内容都很通啊。那像那个《医方集解》跟《本草备要》是同一个作者嘛,所以《医方集解》的内容跟《本草备要》的内容就是同一些文字,这样剪了重贴的状态嘛。

那所以,《医方集解》讲说“此足太阳药也”,那这个前面都对哦,就是“发汗为重,解肌为轻”、所以“中风不可大汗”这都对。然后说经曰,这个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然后什么“以酸收之”。这就典型拿《黄帝内经》来装框框哦,你知道吗?

其实桂枝汤里面既没有什么辛凉之药,也没有用酸来收啊,就根本跟《黄帝内经》这些话没有关系嘛。那硬要框过来,就是侮辱了《伤寒论》,也侮辱了《黄帝内经》。然后呢,然后它就什么,辛甘发散的桂枝为阳,芍药酸收为阴,然后甘草甘平,不令走泄阴气哦,所以甘草能让人不走泄阴气,真的是很奇怪啊。

那什么“姜辛温能散”,然后“枣甘温能和”,然后“不专于发散”,后面讲的是对的啦,它后面讲的都对。只是说,当你在读的时候,读桂枝汤这个药方,如果是用时方的本草的观点去解释它的话,往往解释到后来,就像这个《医宗金鉴》,这个清代的御医写的啊,也是我们现在的检考的范本嘛。

就你读了之后,你会,以为你懂。可是实际上那些文字里面的逻辑都是混乱的,这是暧昧的。然后,当你以为你懂了之后,有一天你如果真的变成一个医者了,你要讲给别人听了,别人听到,就是你讲的话没有人听得懂。因为你无形之中已经进入了黑话的世界了,就这样就是一个黑话化的过程。

就《伤寒论》你,我们不知为不知的日子也好过,你硬要这样子去煲它的时候,其实很糟糕。像我们这样子去学习哦,用这样子一条路径去学习,因为检考特考的书,我也不是没有在读,而是读到后来真的会觉得说,如果我一开始没有读它还好些,就知道这种感觉。就是它有些,就是给你很多不正确的知识,然后让变成被那些知识障蔽住,被那些知识咬住,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当然不是说它每一句话都错了,只是说,真正的经方逻辑也不在它讲的那个地方。

那接下来哦,接下来16页讲义下面这一小块,我不细讲,我只是淡淡地跟同学提出一点,就是张仲景的方我们说是出自于《汤液经》对不对。那《汤液经》后来能够留下的断简残篇,一个是《伤寒杂病论》,一个就是《辅行诀》嘛。那《辅行诀》里面在讲这些药味的时候啊,有一个部分跟《黄帝内经》是相反的,同学有没有注意到。

就是,《黄帝内经》说,味酸属于木,会入肝,对不对。味辛属于金,会入肺。可是《辅行诀》里面写的是:味辛属于木,然后,味酸属于金,有没有看到?然后它的水跟火,跟《黄帝内经》也是相反的。那这个东西呢,我之后的讲义会发给你们看那个唐容川写的一些文章再解释这个事情。

但是呢,这事情讲简单一点就是,我们说苦味的药都可以下火,对不对?所以,我们身体的火遇到了苦味,就会被灭掉,所以相对来讲,苦味是不是等于是水的性质啊,对不对?那,我们说,咸吃了以后人会发干、发燥、发热,那相对来讲,咸是不是就是火的性质?

那,我们中国人的肝,说肝喜欢什么?要舒畅条达,我们要疏肝,不能让肝郁闷住,那要疏肝一定要用辛、发散的药才能疏肝,对不对?什么薄荷之类的哦,那所以呢,辛味药可以疏肝,所以它很像木头生长的样子,所以可以算是木头。那我们中国人说,肺的气要能够收敛,能够肃降。

比如说,我们生脉散里面,就要用五味子来把肺气收住,这样元气才不会散掉,对不对?所以相对来讲,酸的药是不是可以补到肺啊,也可以,所以,这个金木水火,就是它的能量状态呢,有很多种讲法。

但,这个敦煌《辅行诀》底下这个图啊,今天是没有办法跟同学谈,因为它是,哦,我们要先把它这个火跟木什么全部都画成它里面讲的,这个酸啊咸什么,然后再去研究,那我已经看过蛮多人在研究这个图的意义,那我今天看到都觉得,那些研究还没什么用,所以,教给同学没什么用的东西或者是让我自己读那些没用的东西,我觉得还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这个图就先扔着,等到有一天,我们方剂学到够到可以来理解它的时候,我们再来回头看它哦。那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先不学习这个图,就是跟同学大概说一下这个状态。

那么,像这个,我自己就是看《伤寒论》,哦,看《伤寒杂病论》,然后再看现在的一些本草书哦,就是会觉得,真的有很多说法,今天跟古时候用一个药哦,它的角度是都不一样了,所以,同学真的要学习《伤寒论》的话,同学要,心里头要,我希望同学要有一个肚量,什么的肚量呢?就是你心里面在放一些资料的时候,你的档案夹要分开来装。

就是如果你读的本草的书,比如说你平常看到,有人在网路上说这个本草能够干嘛或者干嘛,那你稍微要判别一下,这个干嘛是不是经方里面的干嘛。因为,从汉朝时代用一味药到清朝用一味药,其实很多药的用法上都差很远了。那如果你把这个清朝的用法拿来放到那个汉朝的药方去解读它的话,其实像《医宗金鉴》,这样子解读桂枝汤,讲一个最直接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读了《医宗金鉴》注解《伤寒论》的人,他读了这个会觉得,好像桂枝汤这个方,没什么了不起嘛。

那反而是用这些时方药理去读这个时方,比如说什么参苏饮、芎苏饮、九味羌活汤,会觉得说,哇,解释得头头是道,这个药真妙啊,所以,当你用那样子的角度去解读经方的时候,你当然到最后就会放弃经方了。哦,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经方其实在这种事情上面很可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