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群干货| 这家母婴店是如何利用4000微信群打造100万用户的?

 思力哥策划运营 2020-05-24

最近,马云布局实体店,腾讯收购永辉超市,有人说互联网十年最终又回归了线下?其实,到现在才发现,线上线下已经越来越融为了一体,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

线下体验+线上消费

线上下单+线下服务

要不马云为什么还要去布局线下呢?时代在变,思维也要变!

但线上流量有点贵,线下流量不好弄。恰好,今天和一个互联网老兵聊到了社群营销,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下:

纵观各行业,C端都是由目标客户形成的一个个“社群”。不管是线下店(超市、门店、小卖部),或是线上平台(淘宝,京东),还是社群圈子(知识星球,微信群)等,都只是不同的社群载体呈现而已。

如果要以社群思维操盘商业,那社群存在的原理基石又在哪里?

社群的基石来于人自带的群属性,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把一个人与世隔绝一年,估计是生不如死。所以社群方向是对的,但为什么社群操作成功的案例很少呢?其实也有做得好的案例,

比如国内某母婴品牌,搭建了4000个微信社群,聚集了100万用户,主要用于销货、服务、品啤。

有人肯定好奇,他们家这么多社群怎么管理?他们引用了智能机器人客服,针对用户常问的上百个问题标准答案式回复,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而且对社群开放时间,公告,内容推送都作了详细规定。社群管理就高效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了,这是人工客服所不能做到的

目前社群大多是产品群,需要有产品或服务以作为聚集客户的群纽带。但这种产品群或服务群,是在明确了产品人群定位或知道你的客户是谁的情况下,而建立的群,比较好操作。

但是很多人经营社群发现,社群很难维系,弄弄就成了广告群或死群。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忽略了一点,人是动态变化的,包括人的需求性,随机性,时间性,认知性,都是在变化的!而这些都会是消费购买的潜在触发诱因,过去给人群贴标签,人群定位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需要研究定量(人性)下的变量,所谓的群潜在变量属性。即非连续性跨越原理,什么意思?就是今天你这个群里的想买特产的,有可能也想旅游。那么也就是群这个群可以孵化出旅游服务。

1、社群需提供价值,满足潜在需求。

2、社群是按需定制,不要急于卖货。

但这种需求不会是一下子冒出来的,需要培养,也就是“养群”,“筛人”,把有特定需求的人“再拉到一个特定新群”,细分,群人数不可以多,但要精。

我个人所在公司是做投资理财的,也打造了20多个群,目前在行业获客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社群低成本获客方式也成了一个新突破口。

今天和高手一交流,原理方向明确了,那么很多事可以干了,豁然开朗啊,希望更多想社群的朋友一起来交流探索。


下一个金融大鳄就是你

扫码加入金鳄财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