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海:半城湖光一城景

 书中淘乐 2020-05-24

水是万物之本,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对水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水川流不息,水泽万物。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水就有了诗意,有了水,人们的生活就变得甘甜滋润起来。

乌海是一座水资源匮乏城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交汇之处,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干旱少雨是这座城市的气候特征。

由于干旱缺水,乌海人对“水”有了更深的情缘,“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景象,是几代乌海人孜孜以求追求。盼水、引水、节水、享水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如今的乌海,一幅“湖光山色总相宜”的风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让我们一起来看乌海城市的水系建设。
乌海湖:
鱼欢鸥鸣水微澜

水面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是杭州西湖面积的20倍,湖东与城区相连,湖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依,形成沙漠与水共存的大漠奇观, 不但是乌海人的休闲好去处,还是最吸引外地游客的旅游资源。

黄河穿城而过,乌海本是黄河金腰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干旱少雨的气候让这里成为人类生存禁地,但母亲河泽被万物的磅礴力量又让明珠重现生机。

2010年4月26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盛大开工,这项工程不但圆了乌海几代人的水利梦,更让118万平方公里的舒缓水面因此形成,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乌海人在家门口看“海”的梦想终于实现。


美丽的乌海湖是人们的水上乐园。

今天,当我们站在乌海湖畔的时候,更能感受到那种从心灵深处升腾起的震撼之情。环顾四周,东侧甘德尔山雄浑巍峨,西侧乌兰布和沙漠一望无垠,碧波与金沙,一起跃然眼前,这种沙水相融之美,是乌海湖独有的风光。

有了水的滋润,乌海湖湿地也吸引来众多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来此繁衍生息,每年三四月份,都有大量的红嘴鸥造访,让人不由想起《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里也有郁郁青青的“岸芷汀兰”,湿地里生长着大片的芦苇和香蒲,为赤麻鸭、大天鹅、黑翅长脚鹬、鸿雁、黑鹳等雁鸭类、鹭类、鹤类游禽和涉禽的繁衍创造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这就是乌海湖,承载着五十六万乌海儿女逐水而居的梦想,更见证着这座城市由“乌”向“海”的美丽嬗变。

甘德尔河:
风景如画碧连天 
初夏时节,甘德尔河岸绿意盎然。几座叠水式景观湖碧波荡漾,叠水之处如同微型瀑布,当夜幕降临时,二号湖区的音乐喷泉便在夜空中划出斑斓水线,如梦如幻。

然而,在2009年之前,这里还是干涸无水、尘土飞扬的一道采沙沟,沟里残存着大量生活垃圾,冬天堆着煤渣,夏天蚊虫飞舞。

2009年,甘德尔河建设正式启动。先期建设完成的甘德尔河一期工程在自治区“十二运”期间,向外界展示了我市的水上美景;2014年7月,甘德尔河二期工程也全面完工。两期工程全程近5公里,一期以彩虹桥为起点,到人民路桥为终点;二期从人民路桥向东到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东侧400米处;工程设有3座水闸、2座滚水坝,形成4个叠水式景观湖区,蓄水后景观水面面积近80万平方米。一期、二期工程不仅可相互调节水位,形成景观效果,还可起到调度排涝的作用。

如今的甘德尔河已经成为市民们最喜欢光顾的休闲场所之一,岸上柳色青青,河面波光粼粼,城市之美,尽显眼前。
凤凰河:
水光潋滟晴方好  

提起北河槽,老乌海人都记忆犹新。北河槽本是一条泄洪沟,因为两岸分布有大量居民区,河槽里被倾倒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仅影响河道排洪,也严重破坏了河槽两岸的卫生环境。

2015年12月8日,凤凰河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河道采用溪流型的设计,设置多处溢流堰,在调蓄雨水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层层叠叠的景观水面。河道壁砌筑了混凝土,河岸加装了白玉栏杆,栏杆上做了浮雕,河道由东向西蜿蜒流淌,宛如一条长长的飘带和晶莹透亮的珍珠,将人民公园、乌珠慕公园、青山翰墨园贯穿,形成一条接续的滨水景观带。

改造完成的凤凰河,岸边新增绿地、水面300多亩,五月夏初,河湖之中的碧水与蓝天绿树相映成趣。河沿岸还新建了5处公园绿地,点缀以仿古建筑、凉亭廊架、喷泉水池等景观设施,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恩格尔河:
一泓春水绕城欢   

初夏时节的恩格尔河。

站在海南区的互通立交桥上,桥下恩格尔河缓缓向西蜿蜒。

作为海南区的著名“水景观”,当地许多居民都会感叹恩格尔河的变迁。2010年规划建设之前,恩格尔河还被居民们称为海南区的“南河槽”,南河槽干涸无水,河道遍布垃圾,脏乱差的环境让人避之不及。

经过几年的建设,河道两岸修建了老年活动广场、儿童游乐广场、鲜花广场、棋盘广场、树阵广场等活动场所,设置了廊架、吊桥、六角亭、园路等景观,安装了庭院灯、草坪灯等设施,河道中则形成了上万平方米景观河流。

海南百姓实现了滨水而居的梦想,推窗可见湖光水色,终日伴随鸟语花香,生活品质得以大大提升。
巴音赛河:
彩虹卧镜花木妍  

巴音赛河的旖旎风光。

对于乌达百姓来说,巴音赛河是城市的天然氧吧。

巴音赛河是乌达区的一条泄洪通道,因为采沙和倒垃圾等原因,这条泄洪通道又脏又乱。随着棚户区搬迁居民安置区的建设,它成了阻碍居民来往于旧城区与安置区之间的“龙须沟”。

为改善巴音赛河的面貌,2009年,乌达区启动巴音赛河景观工程,建设了休闲广场、公园等10多处景观点,工程完工后形成水域面积40万平方米,实现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

如今的巴音赛河,已是当地有名的景观,河上的景观桥远远看去如一道金黄色的长虹,因此又被当地居民称为“彩虹桥”。

110国道彩叶林带人工湖:

林在水中水映天  


110国道彩叶林景观带工程属于北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的建设项目,南起林荫大道,北至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全长18.6公里。

根据地理位置和景观规划,工程利用彩叶树木结合花灌木进行景观布局,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林带和休闲湖区。
  
工程依路而建人工湖14处,湖面采用亲水设计,每一处人工湖都结合地形、植物分布等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湖面上睡莲朵朵,湖边亭台楼阁,彩色沥青步道环绕其中,形成了“水在林中,林在水边”的风貌,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功能型观光带。 

机场路人工湖:

明珠点缀苍翠间 


沿机场路北行,路两侧的人工湖如明珠般点缀于满目翠绿之中。为最大限度做足做活“水”文章,机场路修建人工湖景观带,从2013年开始,8个人工湖陆续部利用机场路两侧的自然河槽建设而成,除了供市民休闲娱乐外,还可为周边绿地灌溉,可谓一举多得。
  
正是五月好时节,乘车行驶在机场路上,两侧不仅有绵延不断的似锦繁花和葱茏草木,还有一汪汪碧波的湖水,向来宾展示了大美乌海的潋滟风情。

湖光山色两相安


近年来,我市加大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做足做活“水”文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水而居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相继建成了乌海湖、龙游湾湿地公园、坝址公园、中央公园、凤鸣湖等一大批水景观,一个以百里黄河为轴心的健康水生态体系已经形成。

  人民公园西湖。

2017年11月,我市被水利部评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民梦寐以求的青山相依、绿水环绕的美丽生活逐步成为现实。
  
半城山水半城绿,半城湖光满城景。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大小湖泊50余个,正形成河湖相通、水体相连的美丽环境。城中、城北、绕城三大水系工程建设也在进行中,集城市景观、文化旅游和防洪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循环水系,将继续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态文明。
  
这就是乌海的水。她瑰丽灵秀,她婉转多姿,她万种风情,她让昔日荒芜的乌海变成塞上湖城,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风貌,提升了乌海人民的品质生活。
  
城市因水而美,也必将因水而兴。

来源:乌海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