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岁的程序员,今天失业了

 昵称46638367 2020-05-24

看到这个标题有木有很激动?有木有很开森?

开森就对了,因为失业的就是我。再过十二个小时,我就正式成为一名中年失业码农。

这个标题是不是很吸引眼球?如果扣字眼,我没有那句话不实。

我过了38周岁了,在计算机行业里从业十三年,从程序员做起,历任研发,产品,市场,所以自称程序员没有任何问题。

我确实失业了,如果按照广义失业定义的话。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我这个属于自愿性。

老读者都知道我在玩概念,因为我有很多重身份,放弃某一种身份和狭义的失业不太一样。

所以咱们今天的这个话题与同样标题的内容不一样,人家写的都是一个伤悲的故事,我写的是一个喜庆的故事。

去年4月份之前的读者知道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年危机的文章,那个时候我已经多次考虑要不要放弃全职工作。

这个话题我已经考虑了很多年。

如果把这十三年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分割,大概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研二实习生到工程师,从工程师到软件架构师,这段经历前后五年,主要在做研发。

我记得最后一年里,软件架构部一个负责中间层的架构师跟我说,他对工作已经厌倦透了,那时候我毕业三年,工作四年,他工作了七年。

那时我还好,没觉得天天加班写代码讨论代码结构有什么不爽,我这个人韧性比较强。

他后来去了深圳,开了家公司,当然,不是创业,他开的那个应该算皮包公司。

就是给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挂靠,收取费用,另外向科技园申报自己解决了多少就业,并且申报各种项目基金,各种优惠政策。

我们今天不是来批评他的,这么做的人不止他一个,他后来不做架构师了,做奸商做的挺开心,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吧。

第二部分呢,是从甲方的系统架构师到创业公司的分管市场的副总,这段经历前后四年。

这段经历让我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与研发打交道,变成了与形形色色的商人们打交道。

接下来的转折点,我聊过,还不止一次,某一年的一个秋天,像今天一样,也是10月底,我出差广州,周六,一大早就跑去华南植物园,转悠了两个小时,做了一个决定。

决定放弃职业前途,专心交易,因为此前我已经交易了7年,到那个节点,每多在工作上花一分心思,自己的收入就少一分。

这意思就是说,工作是一个负数,哪怕做合伙人,也是负数。从经济的角度看,不工作是最划算的,要工作,就得舍弃一部分利益,去养这份爱好。

最终,我开启了第三部分的职业经历。

我不再带团队,成了可有可无的闲职。

当然,闲职也是相对的,它实际上还是要你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看起来仍然是很忙碌的。

那么这段时间在干嘛呢,我有更多的心思放到了交易上,我每周的交易时间在50个小时以上,复盘等时间都还没有计入内。

可想而知,我在公司里坐了10个小时,但实际上处理公司的事情,每天大约也就是2小时左右,其余都在忙自己的。

但即便是这样,渐渐的也处理不过来了。

投资正在耗费越来越大的精力与时间,所以一年半前我才写了那么一篇文章。

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知道,这一天越来越近了,这个话题我甚至与自己的同事们都聊过。

人生是很奇妙的,还是10月底,就像我的财年,也是以11月1日开始,以10月底结束,这与人家以新年计完全不同。

很多年前,我形成稳定的交易系统的转折点就是十月底,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这样的统计方式。

有人会问我,接下来干嘛,你失业了,是不是从此可以踏马看花,仗剑天涯?

那你想多了,失业对我来说,仅仅是每天省出来2个小时而已,呵呵。

这个细节你应该能体会到我的时间的饱和度,其实蛮高的。当然,每天能够省出2个小时也是好的。

这是很大的一笔时间。每天如果有2小时闲暇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健身,比如游览。

更重要的是,我的办公地点可以随意移动了,不一定非得呆在办公楼里,可以去公园,可以去咖啡厅,甚至可以去寺庙。

事实上,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铺开,每天有了这额外的2个小时,我可以去看下别的创业团队,为自己开辟更多一些的投资方向。

当然,我也有想过去读博,甚至想过从政。这些事情我反复盘算了很久之后,发现做不到。

做不到的原因还是时间,每天的零碎时间太少,而且你总不能要求人家随着你的时间来安排,你有空了给你讲课,你没空了你要交易,这不现实,哪个大学也没这好事。

从政是一样的道理,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太少,而且时间安排得随自己,这导致了无法胜任任何非顾问性质的工作。

我们的读者经常有问我读书,他们以为我平日里很喜欢读书,其实不然。我大概有十几年没读过书了,你看我的时间安排就知道,也没空。

从十三年前到今天,应该说从无一日间断,即使是换工作,我都是完全紧接着,中间没有过一日休息,这么密集的工作了十三年,每天,每个小时又有公司的事,又有自己的事,又做过很多角色,想要见缝插针读个书,确实很难。

所以你感觉我读过很多书,那都是20岁之前的阅读,我在20岁之前的阅读量可能是很多大学文科生一生阅读总量的十倍以上。

这不是我这个理工男爱读书,而是大部分人其实都不读书,他们只是念了念课本,后来又还给老师了。

如果你觉得我聊起一个典故你很熟悉,被我解读后,你又觉得眼前一亮,那说明你缺的不是念书而是经历。

人没有经历,很多事情就没有感受,虽然每句话,每个字都明白,但不会有属于自己的体会。

比如我前面说,交易耗去了我很多的时间,这就是普普通通一句话,但放在很多人那里他不理解,为啥会耗去很多时间。

在很多人眼里,操盘一块钱和操盘10块钱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没有经历。

我们都看过一本电影叫《斯巴达300勇士》,即使没看过,多半很早就听过这个故事,讲的是斯巴达几百个勇士,打败了波斯王几十万军队的进攻。

这段历史甭管它是不是真有其事,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交战地点。

交战的地点是个峡谷,中国话讲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地方,你人多也没用,接触面窄,后面的兵派不进来。

可是兵派不进来,不等于没有消耗,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进退两难,很快经济上就扛不住了,就得撤退。

交易是一样的。你钱少的时候,是你挑机会,你面前有很多机会,你挑那个收益率最高的,也许它的池子极小,但没关系呀,你的钱更小,所以你的收益率可以做的非常高,这是你高速增长的阶段。

可随着你越长越胖,你会发现那个收益率最高的机会,只能容纳你一部分资金,剩下的得另找,你的收益率就不得不下降。

理解这意思了吧。

你是个高明的指挥者,原先你就一个班,你指挥的得心应手,在战场里如鱼得水。

后来你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最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无法指挥到每一个兵了。

你的资金也许一天之内在好几个品种里面打转,你看不过来。

我们很多人对自动交易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以为那玩意就是闭着眼睛,其实自动交易和自动驾驶是一样的。

你可以看到今天的飞机全都是自动驾驶的,但没有哪家飞机上不配飞行员,甚至还两个,还有个副驾。

就像自动驾驶的汽车,它不是不需要驾驶员,它只是说你可以把手放开,但你还得看着,随时准备取代。

所以很多外行不理解巴老的牛B在哪儿,他们觉得那两下子他们也会,但其实是因为他们钱少,指挥的兵少,难度小。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给他100万美金,每年稳赚不赔的翻番,是非常容易的,他说这句话是很多年前,那时候的100万美金可不小,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RMB的一个小目标。今天哪个操盘手也不敢放言自己操一个小目标的盘,每年可以很稳定的翻番。

我统计过自己历年历月的交易记录,早些年都是以倍计的,去年、前年和今年,跌到30%附近了,由此可见,早晚有一天,我会遇见瓶颈,比如收益率低于15个点,低于10个点,等那一天,从时间上,也许我就退休了。

因为你再努力也毫无意义,如果说今天我每周释放了10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等那一天,我每周也许就释放出了60个小时的时间。

也许我就真的可以踏马看花,仗剑天涯了,只不过那一天或许我已经步入了老年。这也没啥不好的,毕竟回望来时的路,每一天我都尽力了,每一个五年,我都上了一个小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