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高利贷、异乡乞讨、试图卖血,女护工不顾一切守护雇主为哪般?

 乐康居 2020-05-25
做好人难,做一辈子好人更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好事。”

被称为荆门“最美护工”的陈梅林曾经这样说。对于她的“雇主”冯其良来说,她不只是最美护工,而且是最美的天使

陈梅林正在照顾她的“雇主”冯其良。

01

为了雇主,她不惜借高利贷、乞讨、甚至试图卖血

今年54岁的陈梅林,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2009年4月,陈梅林受雇给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做护工。这位病人名叫冯其良,四川南充人,2004年在湖北荆门一家煤矿打工时发生安全事故,腰部被石头砸中导致高位截瘫,就此留在了荆门。

到了2009年,无儿无女的冯其良已是疾病缠身,很难请到愿意照顾他的人。这时,他幸运地找到了陈梅林,以每月850元的工资雇用她当自己的护工。

2010年初,冯其良的工伤赔款已全数用尽,不但无力支付陈梅林的工资,连他自己的生活也成了问题。看着冯其良面临的绝境,陈梅林实在不忍心就此离去,决定留下来继续照顾他。

这个决定意味着陈梅林不仅没有工资,还要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才能维持冯其良的日常治疗和基本生活。不但如此,她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不解和压力,以及周遭异样的眼光。

但陈梅林已将重心放在了冯其良身上。不忍心看着他就这样遭受疾病的折磨,2010年4月,陈梅林拿出自己的数千元积蓄,一个人带着寸步难移的冯其良到广州求医。面对高达20万元的手术费,无可奈何的陈梅林只好带着冯其良返回荆门。  

2011年6月,陈梅林又带着冯其良到西安治疗,花光全部盘缠后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只好到街上去乞讨,最后乞得200多元,才得以坐上回家的长途汽车。

很快,陈梅林的积蓄也用完了。她只好找亲朋好友借,但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能借到的钱少之又少,她只好跑去借高利贷。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每天仅靠馒头、咸菜度日。

为了维持生活,陈梅林甚至还去过医院试图卖血,最终被医生劝阻。

02

'我不能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我要把他当亲哥哥一样照顾。“

2011年底,在荆门义工的帮助下,陈梅林带着冯其良回到阔别30多年的四川南充老家,为他办理了低保和五保。但冯其良在老家已是举目无亲,无处可去。如此这般,陈梅林又将冯其良接回荆门继续照顾。

两个人回到荆门时正值春节,心情极度失落的冯其良郁郁寡欢,一度神智错乱,病发的时候大便涂得满身都是,对走近他的人既打又骂。

见此情景,陈梅林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日夜守护着冯其良,极力安抚他的情绪。经过义工朋友多方努力,在正月初三将冯其良送医治疗。

陈梅林配合医生给冯其良做治疗。

冯其良清醒过来后,内心无比愧疚,向陈梅林吼道:“妹子,你快走吧,我不想再拖累你了”。但陈梅林并没有走。后来她说:“我走了,他就没有人管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这才是劫啊。”

2012年3月,陈梅林又借了一笔路费,带冯其良赶往北京治病。

到了北京,陈梅林原本打算靠乞讨为冯其良凑治疗费,没想到这里禁止乞讨。她只好像一头拉犁的牛一样,一只手拉着轮椅,一只手拖着行李箱到处走街串巷。食宿只能寻找最廉价的旅馆和饭摊,一碗水饺和冯其良两个人分着吃。

3月的北京异常寒冷,陈梅林和冯其良每天都吃不饱,睡不暖,最后走投无路的他们在长安街上抱头痛哭,不得不再次无功而返。回来的时候家里已是碗米无存,分文没有,陈梅林把囤积的废品拿去卖掉买了点米和菜回来,两个人这才吃上一顿饭。

陈梅林在简陋的厨房里做饭。

接下来的日子,陈梅林边打零工,边靠借钱来维持冯其良的基本生活。

她说:“我不能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我要把他当亲哥哥一样照顾,直到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03

难忘往事,要像王大爷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面对陈梅林近乎疯狂的执着,很多人既感动又困惑,是什么支撑她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不计回报地坚持照顾冯其良呢?

陈梅林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在困难的时候也受过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帮助。”

原来,在1994年9月,陈梅林曾因视网膜脱落到武汉同济医院做手术。当时正值收割的农忙季节,丈夫把她送到同济医院后,不得不赶回老家,留下她一个人在医院。

因床位紧张,陈梅林只能暂时住在走廊。双眼蒙着纱布的她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做不了。就在她感到异常无助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姑娘,你家里人呢?”

一番交谈之后,陈梅林知道和她说话的人叫王大开(音),是一位健谈的大爷。王大爷的老伴因患青光眼住院,也暂住在走廊的病床。

后来,陈梅林和王大爷的老伴搬进了同一间病房,做了20多天的病友。陈梅林家境困难,每天只能吃馒头咸菜。王大爷看在眼里,就嘱咐自己的孩子每次熬汤时多熬一份,带给陈梅林喝。有一次,他和老伴还塞了20块钱给陈梅林。

“我住院31天,王大爷的老伴比我先出院,之后就再没有见过面了。”陈梅林遗憾地说,因为当时双眼缠着纱布,也不知道王大爷长什么样。

王大爷和老伴出院时,还帮陈梅林找了一位护工,一个17岁的女孩子。陈梅林记得那个女孩子照顾了自己半个月,平时洗漱换衣,大便小便,都靠这个护工。

出院的时候,陈梅林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付护工费,正在她为难之际,这个女孩子说:“没关系,没钱就算了。”

这次住院发生的事让陈梅林终身难忘,从此在善良的她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此后只要有人帮过自己,哪怕是再小的忙,她都会记在笔记本上。

如今,陈梅林的这个小本子,已密密麻麻写满了15页好人好事。

这些文字,记录着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善意,也隐含了陈梅林一颗感恩的心。

说起这个习惯,陈梅林说,这两年来照顾冯其良,每当感到吃力时,就会想起这些帮助过她的人,告诉她做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这些年,陈梅林做过保洁员、钟点工,还在工地做过“提砂浆工”。但在她看来,“不管生活多艰难,都不能忘记要像王大爷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04

 再多困难,也继续乐观前行

志愿者问陈梅林照顾冯其良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回答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每天都要给他擦洗、掏大便这些旁人觉得又脏又累的事情,而是要保证他每天都有足够的医药器材和药品。

盐酸曲马多针剂、盐水、左氧、安定片、去痛片、健胃消食片、头孢消炎片、止痒膏、导尿管、引流袋、卫生纸、卫生手套、方便袋、棉签、酒精、注射器、输液器、尿不湿、开塞露等,这些每天用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陈梅林为冯其良打针。

陈梅林现在还背负着高额的债务,加上这些日常开销,所以总是入不敷出。

目前她的主要收入主要是她和女儿及冯其良的三份低保一共1750元,再加上她散工的零星收入。

但需要支付的费用却不少。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冯其良每个月高达3500元的药费,还有出租房每个月500元的房租,以及各种生活费。另外还必须支付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每个月都需要借钱才能够勉强维持。

为了多挣些钱生活和还债,只要一有时间,陈梅林就出去找事做。她做过最赚钱的事就是给别人擦洗厨房和卫生间,虽然都是苦活脏活,但是只要能够补贴生活,陈梅林都乐于接受。

心地善良的陈梅林,只要对方是孤寡老人和残疾朋友,她都免费为他们提供服务,加上她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照顾冯其良,能挤出来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打工的收入微薄。

虽然借的钱好像永远都还不完,但是陈梅林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她说:“做好人难,做一辈子好人更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好事。

陈梅林所获得的“荆门市道德模范”荣誉证书

回首这十年来走过的路,陈梅林无怨无悔。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冯其良,好让他的病尽快好起来,活得更有尊严

为了这个目标,这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村妇女已经付出她能付出的所有。

为了支持陈梅林,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人,于2018年1月将陈梅林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她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摄影/吴莉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