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应有恨的十恨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5-25

不应有恨  

  人生在世,如果实在难以做到“不应有恨”,也应该尽量多一分爱,少一分恨。因为,一个没有仇恨、心怀感恩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东坡居士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佳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副很豁达的样子,当然,苏学士也只是说说而已,该恨的时候照样恨,文思枯竭时,“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边关告急时,“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人”。  

李太白生性潇洒,高力士、杨国忠之类小人,还不值得他一恨,他恨的是人生苦短,时光如梭,因而“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最有意思的是司马光先生,他自己爱读书,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看见别人不读书他也着急,“恨公不读百卷书”。  

  就数明人张潮恨的多且琐碎,在《幽梦影》里,他历数人生十恨:“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有的恨不无道理,有的恨也是瞎凑数的鸡毛蒜皮之类,犯了鲁迅讽刺过的“十景病”。  

清代学者陆文皋就比他要大气得多,人家也有恨,但恨的都是正事大事,他在《雅斋趣谈》中总结了历史上的七大恨事:一恨项羽未能杀刘邦于鸿门宴;二恨李广战功累累,不能封侯;三恨嵇康的“广 陵散”未能传世,成为绝唱;四恨陆放翁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五恨岳武穆不能寸斩秦桧,竟听其善终;六恨梁山伯祝英台生不能成婚,惟有化蝶;七恨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撒手西去。  

  恨,是一种激烈感情,一种非常心理,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有爱就有恨。但毕竟恨有一种戾气,诚如诗人拜伦所言:“憎恨是心的疯狂。”一旦发作,极容易造成破坏,伤人毁物。所以,人生在世,如果实在难以做到“不应有恨”,也应该尽量多一分爱,少一分恨。  

  但恨又是极容易产生的,恨生意对手,恨被恋人抛弃,恨人比我有钱,恨被同事超过,恨受老板盘剥,恨被人欺负,恨受人慢待,甚至于恨孩子不争气,恨老公不上进等等,而且,“仇恨入心要发芽”,说不定就会结出什么恶果来。

 生活在仇恨中的人是压抑的,扭曲的,也不会幸福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复仇,“十年教训,十年生聚”,都曾被传为“美谈”,可是人生有几个一十二十年,终日泡在咬牙切齿的仇恨中,活着也太苦太累了。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在中国古代那是不共戴天,必报不可的,可是,杀来杀去,冤冤相报,那可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还是冤仇宜解不宜结呀。  

 歌德说:“仇恨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在文化程度最低的地方你总是发现它最强烈。”这话说得极有道理,《水浒》里,杀人最多的李逵、武松,就是典型。李逵是文盲,动不动就不分青红皂白,板斧排着砍去;武松大字识不了几个,因和张都监有仇,便将他一家老小15口人尽数杀光。前些时发生在陕西和东北的两起杀人报复案,各杀了十几人,凶犯都是半文盲。看来,提高教育水平也是减少仇恨的重要途径。  

  无论如何,仇恨太多,是建不成和谐社会的。释迦牟尼说:“在这世界上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不再仇恨才有办法,这是永恒的真理。”要主动化解仇恨,需有豁达的度量,宽阔的胸怀,向前看的思路,高人一等的眼界,而一个没有仇恨、心怀感恩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所以,赞成鲁迅先生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更欣赏东坡居士的“不应有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