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深度遊31:孔子思归处,高淳游子山

 zzm1008图书馆 2020-05-25

【作者:懶人國%逍遥王,微信13851883597】

游子山,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境内,因孔子适楚经此游历而得名。几千年前,孔夫子去国怀乡,周游列邦,垂垂老矣,而志难酬,登临北望,天高野阔,山河支离,夕阳依旧,思归之情,油然而生。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明白,为什么列国都不重用目光敏锐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不过还好,有后世“追认”的机会。如今的游子山风景区荟萃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再加上秀丽的山水田园,构成一个很复杂的地域广阔的景点集合。除了固城湖和淳溪老街,高淳值得一看的还有游子山的真如禅寺、祈福园、茶仙谷、三条垄和漆桥等。

真如禅寺

真如禅寺,始建于1590年的明代。清末和抗战中两次被毁,解放后逐渐荒废。1997年高淳县ZF聘请安徽九华山的慧深法师主持重修寺宇,正式命名为真如禅寺。

↑进入山门不远,有一尊阿弥陀佛像,高21米,由135个部件组成,重逾千吨,堪称“金陵第一大佛”,被誉为是华东第一大石佛。

↑玉佛殿↓

↑玉佛殿内供有三尊国内罕见的玉佛,可惜平时并不开放。大殿气势雄伟,居于八十一层石阶之上,阶梯两侧均为汉白玉栏杆。

↑天王殿↓

↑财神殿↓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之前,共有129级台阶,汉白玉雕栏,自上而下共两个平台,分别为九龙和九凤。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大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选用江西香樟木雕刻而成。大殿东、西共有十八罗汉,整体石雕而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三尊大佛背后为“海岛观音”。观音菩萨独立鳌头,手持净瓶,左有善财,右有龙女,四周“海岛”上共有112尊圣像,神韵俨然。亭台楼阁、海、龙门一应俱全,如同仙境。

原九华山大悲宝殿的大铜钟,高为2.3米,直径1.3米,重2.5吨。钟声雄浑,数里可闻。

↑大愿宝殿↓↓

↑大悲宝殿(正在维修)

祈福园

游子山山顶在祈福园内,祈福园与真如禅寺相距很近,但是并不相通。从大门徒步上山,大约二十分钟左右。首先经过石龙寺。

↑石龙寺↓↓寺门两侧书写了一副对联: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大雄宝殿

过了石龙寺,向上不远,就是青阳殿。

↑青阳殿↓↓

拔舌地狱

立于门侧的黑白无常

↑半山池塘

↑祈福园入口步道↓↓

↑游山庙碑。高2.1m宽0.86m厚0.14m,明代韩邦本撰写碑文,其子韩仲雍1590年立石。

↑孔子登临处。春秋末年,诸侯纷争,礼崩乐坏,不尊周室。孔夫子辞去在鲁国掌管司法和代理丞相的职务,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到了楚国,与楚昭王政见不一,继续东游,沿着伍子胥出昭关的丹阳古道,(公元前489年)登上了吴楚交界的高淳游子山(当时名为梁山)。视野开阔,只见连年战乱之下,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联想到自己长年奔波,谏君乏术,爱民无方,深感失意。

↑游子山顶。左为灵官殿。

↑灵官殿正中的王灵官塑像。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宋代河南鹿邑县人。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而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玉皇大帝封其为“玉枢火府天将”都天大灵官,司掌人间天上的纠察之职。王灵官在明代被尊为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

↑灵官殿十大元帅↓

↑鼓楼前的夫子石。相传孔夫子在高淳期间,曾在山顶开坛讲学,经常坐在这块大石上追往思来,觉得自己像一个天涯游子,“有心报天子,无力正乾坤”。后来加上弟子们相劝,于是有了游子思归的念头,在周游列国十三年后辗转回到鲁国老家曲阜,专心著书立说,开创了儒家一派。后人遂将此“梁山”改名为“游子山”。

↑钟楼

↑文圣殿↓↓文圣殿的前身是孔子祠,是为纪念孔子在游子山讲学而建。

↑居中供奉孔子塑像。

↑众弟子侍立两厢

↑殿后浮雕

↑真武殿↓真武殿是道教福地,高淳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本为颛顼的辅佐之神玄武,后来真武大帝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的天帝,颛顼则成为统治阴间的酆都大帝。

高淳是江南水乡,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为抵御洪魔旱魃,民间习俗祭祀水神真武大帝。

↑老真武殿。左右两壁绘有十元帅画像。进殿参观时,发现已变成可以做饭吃饭的地方。

茶仙谷

茶仙谷以梯田茶海为胜,万亩茶园,规模壮观,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茶田犹如浩瀚碧绿的海洋。不论是穿行其间,还是登高眺望,都令人心旷神怡。高淳茶仙谷也被誉为“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

↑“十里古船板儒家廉文化栈道”↓↓位于三条垄生态休闲区,是游子山茶仙谷的一部分,用废弃的的古旧船板铺设而成,栈道以明德修身、仁爱万物等为主题,慢行其中,品秀美山水,感儒家厚重文化。导航“青茶空间”可以到达。

三條隴觀音寺

三条垄,名称来自于当地宛如三条巨龙的地貌。景区内密布着茶园、果园、竹园、森林、库塘,物产富饶,人烟稠密。三条垄观音寺里,各教殿堂林立,众神和平共处,同时也是村民娱乐活动和休闲场所。

↑观音庵↓

↑大悲宝殿↓

↑三星大殿

↑大雄宝殿

↑白莲庙

↑祠山殿↓↓祠山大帝是江南一带信奉的道教神仙,主要为江苏高淳、溧水、溧阳,浙江湖州,安徽广德、郎溪、宣州、当涂湖阳,大陇、博望等地。

高淳地处古丹阳大泽之滨,地势东低西高,自古易旱易涝。有关史书记载,祠山大帝姓张名渤,生于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父亲张秉,效法大禹,治水有功。张渤立志继承父业,开河筑坝,造福于民。死后就安葬在横山。后人世代加以祭祀,并将横山改名祠山,奉他为“祠山大帝”。

↑傩面具↓,木刻制作,敷彩上漆,粗犷朴拙,庄典华丽,用于祠山庙会的祭祀仪式之中。保留了原始图腾的印迹,象征着祛灾纳祥的吉兆,是远古以来人们的重要精神力量,驱鬼避邪,祈福佑吉,除病灭灾。

↑东王殿

↑大愿宝殿

↑三圣大殿

东坝

东坝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当时为使上游之水不复东流,保太湖地区免遭洪涝之灾,在小镇内胥河上修建广通石闸,始命广通镇。因地处固城湖东,又名东坝。明清时期,东坝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它是古代车马驿站,商贾云集,曾有“七省通衢”的美称。

漆桥

漆桥古村紧邻游子山,四面环水,遗世独立。有“金陵第一古村落”之称。村落周边生活着三万多孔子后裔。古村上有一条长500米,近两千年历史的老街巷,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历历在目,目前保存尚好的最老房子建于元朝时期。

↑南陵关城楼

有关漆桥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漆桥古称“南陵”,西汉哀帝时,丞相平当为了避王莽之乱,辞官隐居南陵。建桥于溪河之上,桥栏涂抹红漆,后地名改为“漆桥”。南宋初年,孔子第54世孙孔文煜来此落户,人气逐渐兴旺,集镇渐成规模。到了明代,漆桥已成为高淳仅次于东坝、淳溪的第三名镇。

名气不大,游客不多,古街幽巷,货真价实。

↑漆桥土地庙

↑油布伞

↑鸭脚包

↑老街的青石路正中间,有一道深深的独轮车专用车辙

↑漆桥照像馆。招牌上的第一、第四个字还留有已经废止的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的痕迹。

↑江南孔氏堂,孔氏宗祠。漆桥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的聚居地,宗祠中展示了漆桥由来、孔裔人文等珍贵的历史遗迹。

↑古漆桥↓↓

↑保平井。挖掘于宋朝。

更新于 04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