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部分 大爱乳娘 以命相助

 vug 2020-05-25


(姜明真)                         (肖国英)


【导语】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乳娘视乳儿如己出,待乳儿胜亲生,在日常照护中疼爱有加,在艰难困苦时呵护备至,在生死考验前挺身而出。她们有的忍痛舍弃亲子保乳儿,有的落入敌掌全力护乳儿,有的深山雪夜以体温暖乳儿,有的严冬破冰寻鱼哺乳儿,还有的舍命献血救乳儿……“人在孩子就在”是她们的庄重承诺,舍命护孩子是她们的无悔选择。她们用朴实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姜明真 忍痛舍子保乳儿】1942年9月,东凤凰崖村姜明真给自己刚满8个月的孩子断了奶,从育儿所抱来刚满月的福星。两个月后,鬼子来“扫荡”,她与婆婆带着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在山洞里,可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抱起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避免由于哭闹暴露,姜明真狠下心,跑着把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刚返身回来,敌机就开始轰炸。她紧紧地搂着福星,依稀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她噙着泪水劝阻婆婆:“娘,千万别出去,要是被鬼子发现了,八路军孩子就保不住了。”鬼子走后,婆婆发疯似地扒开敌机炸塌的洞口,看见孙子在山洞里爬来爬去,手脚被石头磨得鲜血直流,嘴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哭得肚子胀鼓鼓的,不停地咳嗽。回家不几天,惊吓过度的孩子就死去了。姜明真忍着丧子之痛,把全部的爱倾注到福星身上,一直抚养到4岁,才被亲生父母领走。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而她自己6个亲生骨肉却因为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先后夭折了4个。晚年的姜明真一直守着那栋老房,不肯搬到儿子给盖的新房,她说:“搬了,孩子回来就找不到家了。”

【肖国英 不是亲生胜亲生】乳娘肖国英曾对记者说:“八路军帮大伙打鬼子,把孩子交给俺是信得过俺,待孩子必须比俺的更金贵。”那年,妇救会主任将出生12天的小远落送给她奶养。小远落瘦得皮包骨头,病怏怏的。肖国英看着心疼地说:“孩啊,今后俺就是你的亲娘。”为保证有足够的奶水,一家人将不多的口粮大都给了肖国英。有一次,女儿饿得直嚷嚷:“娘,我饿,我快饿死了,给我吃一口吧,就一口。”肖国英看看仅剩下的那点口粮,再看看瘦弱的小远落,还是没舍得让女儿吃上一口。在肖国英的悉心照料下,小远落身体渐渐好起来。

日军扫荡马石山,裹着小脚的肖国英,一手抱着远落,一手拽着女儿,拼命地朝丈夫事先挖好的山洞跑去。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可是半路上女儿累得实在跑不动了,一个劲地哭。情急之下,肖国英一狠心把女儿撂在了灌木丛里,嘱咐她老实待着,然后用草掩上,自己则抱着小远落跑上山。夜里听到鬼子搜山的动静,肖国英紧紧搂着远落,心急如焚,在山洞里一夜没合眼。鬼子一走,肖国英急忙找到藏女儿的地方,扒开杂草,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儿,嘴里还嚼着野菜。让肖国英无比愧疚的是,正是在那个晚上哭了一夜,大女儿落下了终生哮喘的病根。晚年病重,肖国英只能趴在窗台上,隔着窗户往屋外看:“桃花开了,远落没有回来;桃花落了,远落还没有回来,我多想再见见他啊!”  

【尹德芝 将军不忘护子恩】1948年的一天,山东兵团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带着妻子何鸣、7岁的儿子聂庆荣,来到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东夼村,看望乳娘——尹德芝。一见面,小庆荣呜呜哭着扑进尹德芝的怀里。尹德芝泪眼涟涟,把小庆荣紧紧搂在怀里,亲了又亲……

小庆荣1941年6月出生于东夼村。刚满月时,聂凤智要率领抗大分校马上移防。聂凤智、何鸣找到妇救会长尹德芝说:“大姐,我们想把儿子托付给您,行吗?”尹德芝二话没说:“庆荣是革命的后代,我保证把小庆荣抚养好,保证他的安全,你们就安心打鬼子去吧!”

尹德芝视聂庆荣如亲骨肉,看得比啥都金贵,每次喂奶,她总是先把小庆荣喂饱,再喂自己的闺女。有一次,尹德芝刚给闺女喂奶,大街上突然传来了呼喊声:“鬼子来了,大伙赶快跑啊!”情急之下,尹德芝把闺女撂在炕上,一把抱起小庆荣,跳下炕就往外跑,任凭身后自己的闺女“哇哇”大哭。聂凤智知道此事后,心里感激不已。
小庆荣4岁时,聂凤智夫妇将他接走了,但是他们一家人的心却永远忘不了这片土地!此后,两家书信来往不断。聂庆荣无论当兵入党还是提干,都不忘向乳娘尹德芝汇报一声,后来当了安徽军区司令员也还时常念叨与尹德芝在一起的时光!

【李秀珍 机智勇敢巧脱险】李秀珍就是吕剧《乳娘》女主角的原型。吕剧《乳娘》曾获得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和泰山文艺奖,2015年9月曾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胶东育儿所第一个孩子东海就是她哺育的。东海送来时身体虚弱,坐都坐不稳,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八个月后东海长得强壮了很多。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她一刻也不让孩子离开自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孩子爹娘为革命,决不能让孩子受损伤!”有一次,日寇飞机的轰鸣声掠过育儿所的上空,“东海”正在育儿所玩耍。李秀珍听到后,抱起他就往山上跑。途中,飞机投下了炸弹,李秀珍将身体弯成拱形,把孩子护在身下,结果孩子毫发无损,她自己的胳膊却被乱石划出了道道口子,鲜血直淌。最终,她带着孩子转过山头躲进山洞,保证了孩子安全。
一次躲避鬼子时,小东海以为是做游戏,越跑越笑,发出的声音引起了鬼子的注意。三个伪军和鬼子端着枪朝他们藏身的山洞走来。李秀珍见状忙把东海放到山洞里面,自己跑了出来。“你们要干什么?”李秀珍故意提高嗓门,压住东海的声音。但狡猾的鬼子并没上当,一顿搜查后把东海找了出来。李秀珍发疯般地扑向拖着孩子的伪军,“还我孩子,这是我的孩子!”李秀珍大喊着,与伪军撕扯起来。敌人将她推倒在地,拳脚相加。面对伪军的威逼诱惑,李秀珍始终坚称孩子就是自己的。最后,趁敌人不备,她抱着孩子跑了出来。

【沙春梅 全家护儿齐上阵】1942年,沙春梅家里生活困难,她和婆婆平时挖野菜、吃粗粮,省下细粮隔三差五给小春莲包饺子吃,每次只包一小碗。每当看到她拌馅擀皮,小春莲就站在锅台前看,高兴地问:“包饺子么?”沙春梅总是笑着说:“是啊,给你包饺子,你别急啊。”每次吃饺子前,她总是找各种理由将女儿支开。沙春梅与小春莲一直形影不离,冬天怕她冷,就搂在怀里睡;夏天怕她热,就整夜给她扇扇子,从不舍得让小春莲哭一声。

婆婆为了让儿媳妇专心带好小春莲,把家务活全揽过来干,还经常给小春莲讲故事。丈夫杨锡斌当兵回来后,也把小春莲当成自己的孩子,挑水时都要抱着她。小春莲蹒跚学步时,每次见杨锡斌回家,就踉踉跄跄地冲上去要“抱抱”,杨锡斌高兴得直咧嘴。
春莲4岁时,亲生父亲派人来接女儿。春莲一直哭喊着 “我不走,我不走”,死死抱住杨锡斌不放手。来接春莲的人实在不忍心,就让杨锡斌把春莲抱回家接着养。小春莲6岁时被接走了,沙春梅不知道哭过多少回,直到去世前还梦见小春莲。婆婆也因想念孩子过度,哭得耳朵都聋了。前几年采访96岁的杨锡斌,记者问起老伴的名字时他已经记不起来了,但一提起小春莲,老人竟出人意料地说:“知道,我知道!”

【宫元花 深山雪夜贴身护】山东档案馆里封存了一本1944年编印的小册子,封面上就是一个妇女怀抱着一个孩子坐在雪地上的情景,这位妇女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宫元花。1941年,草庵村的宫元花成为胶东育儿所乳娘,哺育刚满周岁的小福勇。为专心照顾小福勇,宫元花和婆婆商量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亲戚家寄养。腊月二十,小福勇得了水痘,病情严重,宫元花立即带着小福勇跟随医疗分所边走边治疗,先后辗转马石店、腾甲庄等8个村,连大年都是在外面过的,最终小福勇治愈康复。

   1942年冬日的一天,听说鬼子来了,宫元花抱起小福勇,同保育员李玉华一起随乡亲们进山躲避。夜晚,下起了大雪,她们就跑到一棵松树下躲藏。天寒地冻,宫元花和李玉华相对而坐,把小福勇紧紧地抱在怀里。过了一会儿,宫元花摸摸小福勇的小脚,发现冰凉冰凉的,就赶紧解开自己的宽裆棉裤,把孩子装进去,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取暖。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宫元花和李玉华把双手插在对方的胳肢窝里,把孩子捂在中间,为孩子挡着风雪。孩子在棉裤里撒尿她也没在意,一直坚持着。一天躲藏下来,她们没吃一口东西,一起逃难的老乡给了一块玉米饼子,宫元花舍不得吃,嚼碎了一口一口喂给了小福勇。1944年育儿所儿童节大会上,宫元花、李玉华被评为“育儿模范”。

【佟玉英 一生牵挂两代情】1947年,马石店村佟玉英正沉浸在新近丧子的悲痛中,一天傍晚,胶东军区司令部的王儒林、宫本芹夫妇找上门来,把五个月大的女儿永胜托付给她。看着襁褓里的孩子,佟玉英既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王儒林夫妇这样相信自己,把亲生骨肉交给自己抚养,担心的是一旦孩子有个小病小灾的,自己怎么交待。沉思了一阵,最后她还是应诺下来。

从此,佟玉英一家人把小永胜视为掌上明珠,丈夫扛起了所有家务活,让她专心带孩子。佟玉英奶水不多,小永胜常常为吃不饱哇哇大哭。一家人为奶水的事急得团团转,四处打听催奶的方子,听说喝鱼汤可以催奶,她赶紧催着丈夫到水塘里捞鱼,零下十几度,冻得要命,厚厚的冰面好不容易砸出一个窟窿,费了好大劲,才捞上了几条鱼。佟玉英接连喝了几天鱼汤,奶水果然多了起来,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
小永胜一天天长大,佟玉英走到哪里,小永胜就跟到哪里。早春三月的一天里,小永胜跟着在河边洗衣服的佟玉英玩耍,突然,“嗵”地一声,挂在小永胜脖子上的银锁坠入水中。“这把锁可不能丢,这是永胜父母留下的唯一信物!”佟玉英顾不得多想,步入齐腰深的河里,在冰冷的河水中摸了好一阵,才摸着那把银锁,而她自己却从此落下了腿痛的病根。
1949年6月,部队南下,王儒林夫妇接走了小永胜。从那时起一听见外面有孩子的叫喊声,佟玉英就赶忙跑出去看,以为永胜回来了。1974年的一天,佟玉英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来信,信中写道:爹娘,请你们到北京参加我的婚礼,女儿永胜!此刻,佟玉英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半夜起来烙永胜最爱吃的油饼,用包袱仔仔细细地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个劲地催着丈夫送她去北京。
乳娘佟玉英不仅抚养了八路军的孩子永胜。1976年,永胜的女儿出生了,佟玉英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鸡蛋和黍米,到北京伺候永胜坐月子,一待就是七个月。又过了几年,永胜的弟弟也有了孩子,佟玉英又主动去帮助带。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就是她的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几年后,佟玉英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王永胜失声痛哭,面向生养她的方向长跪不起!
【初连英 厚人薄己两重天】东凤凰崖村乳娘初连英,1942年已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当时她的小儿子正处在哺乳期,当她听说育儿所正在找人奶养八路军孩子的消息时,主动请缨,从育儿所抱回一个叫“八一”的孩子。
邻居劝她:“不行啊,你已有个吃奶的娃,再带一个身子怎么受得了。”她笑着说:“他们的父母为革命舍得撂下独根苗,我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算什么。”虽然一喂奶,自己的孩子争着往怀里爬,初连英还是忍痛给自己的孩子断了奶。
一个农村妇女拉扯三个孩子的确不容易,白天黑夜,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闹,哄哄这个,喂喂那个,洗刷缝补,忙忙碌碌。为了让八一发育好,初连英经常给她开小灶,从来不舍得让她受委屈,每次做饭前就把自己的孩子绑在窗棂上,再一手照顾八一,一手忙活做饭。孩子急于挣脱,小手被勒出一道道血痕,大哭不止。八一稍有点头疼脑热,她就赶紧抱到七里外的田家村治疗。经过初连英的精心抚育,小八一长得很壮实。
几个月后,八一被接走,初连英又开始带小八路爱国,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与爱国争奶吃,每次做饭,她都给自己的孩子煮些芋头,在爱国吃奶之前用芋头喂饱自己的孩子,留下奶水喂爱国。初连英对待爱国比对待自己的孩子都好,爱国的娘很放心,直到爱国3岁才将他抱了回去。临走时,初连英看天气冷,怕冻着爱国,就拿自己孩子的棉袍子给爱国穿上,又把自己孩子的长命锁给她戴上。当时,初连英煮了4个鸡蛋给爱国吃,爱国告诉初连英的长女说:“姐姐,咱不吃,鸡蛋留给娘吃,娘病了”。正坐月子的初连英感动得眼泪直流。孩子走后,初连英见到鸡蛋就掉眼泪,在月子里把眼睛哭坏了,落了个眼病。
【矫月志:以命保命终无悔】田家村乳娘矫月志抱养的八路军孩子小名叫生儿。生儿刚来时,面黄肌瘦,老爱哭闹,喂养一段时间后,丝毫不见起色。她十分内疚:“人家爹娘为咱打鬼子,咱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这说不过去啊!”
矫月志抱着生儿找到医务组。经过诊断,生儿患有严重贫血,急需输血。矫月志一听:要血还不简单,咱有的是!她撸起衣袖把胳膊伸给大夫。第一天输了200毫升,生儿没有丁点变化,半夜还是不停地哭闹。第二天矫月志抱着生儿继续输血,仍不见效。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生儿的脸才刚刚泛红,晚上闹腾得也少了些,但矫月志的脸却变得煞白。大夫怕她身子吃不消,对她说:“你先养养吧,等有血源了再说。”“那得啥时候,再等下去,生儿会没命的!大人受得了,孩子不能等”矫月志死活不干。又接着输了几天,生儿晚上才明显不哭闹了。
育儿所送来了几个鸡蛋想给矫月志补补身子,她没舍得吃,也没舍得给生病的丈夫,全部喂给了生儿。生儿的病好了又犯,犯了又好,把矫月志折腾得死去活来,输血后时常一头倒在炕上昏睡,最重的一次连续躺了三四天,才缓过身子。矫月志以命保命,无怨无悔,因为她觉得要对得起生儿父母,更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晚年的矫月志一直牵挂着不知去处的孩子,期盼着能再见见当年来抱走生儿的那位通讯员,打听点消息。
【突围乳娘群体 承诺“人在孩子在”】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们立下“人在孩子在”的誓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孩子们,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有一次,敌机飞到育儿所上空,正在屋内给孩子们缝衣服的王克兰等马上冲到院子里,像护崽的母鸡一样,张开双臂将孩子们护在身下。1942年冬的一天,她们分头带着20多个孩子被大“扫荡”的鬼子赶进了马石山区包围圈,情势十分危急。王克兰对其他乳娘姐妹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人在孩子在!”“对!孩子的爹娘为打鬼子把孩子撂给咱,咱就是死也要保住他们的骨肉!”乳娘们异口同声地表示。
一同突围的群众为保护乳娘和孩子,主动地将他们一层层围在中间。她们抱着孩子、弯着腰随人群一起往外跑,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孩子们全部脱险,但保育员张敬芝和部分群众却不幸牺牲。
这些在枪林弹雨中抱着乳儿突围的乳娘,大都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用生命保护乳儿的情景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育儿所对外接收的第一个乳儿小八一4岁那年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经常说要“回家”。有人问她:“你家在哪里?”八一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的家是胶东育儿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