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配人生有多爽?从这3个“断舍离”开始

 拾捌6 2020-05-25
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你是否曾经幻想过这样一种生活:你可以远离压力,什么都不用做,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永远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去过一种轻松自由、随心所欲的生活。

法国有一个小伙子,他的名字叫塞巴斯蒂安。他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什么都不做。并且,他在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后,还真准备把这个心愿付诸实践。

父母当然不同意塞巴斯蒂安的这个想法。但是小伙子一心想过轻松自由的生活,于是走出家门,以很便宜的租金和其他两个室友共同租住在一间环境不错的公寓里。

但是因为塞巴斯蒂安不赚钱,所以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于是他就去申请了低保。拿到低保之后,他就开始了轻松自由的生活

而且,他把这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描述得特别美好:


“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我也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我喜欢事情的准备阶段。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


后来,塞巴斯蒂安轻松自由的美梦被他的室友叫醒了。这个室友是一个女生,她的名字叫安娜。她一直暗恋着塞巴斯蒂安,并且总是在生活中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向塞巴斯蒂安进行暗示。但是塞巴斯蒂安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安娜的暗示无动于衷。

安娜终于耗尽了耐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对正在吃早餐的塞巴斯蒂安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你内心有恐惧。你那些关于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

你喜欢去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去体验你的生活。其实你是在害怕失败,你认为什么都不做就不会失败。我曾嫉妒你(过得如此轻松悠闲),而我现在很同情你。我希望你能走出现在的状况,越快越好。”

安娜所说的这段话,直击塞巴斯蒂安的内心,让他受到了触动和冲击。

接下来,他搬出了公寓,找了一份工作。

因为他之前最喜欢睡觉,所以就去应聘做床铺销售员。通过这份工作,他还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后来他和这个女人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孩子,过上了真正幸福和心满意足的生活。

上面的故事来自法国的一部电影《轻松自由》

我觉得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安娜当场揭穿了塞巴斯蒂安害怕走出舒适区的本质:之所以害怕走出舒适区,是因为内心藏着深层次的恐惧。

现在很多人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玩手机。很多学生曾向我抱怨说,他们真的很想戒掉玩手机的瘾,因为玩手机浪费了他们太多宝贵的时间,但是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手机就是他们的舒适区。他们害怕走出这个舒适区,同样是因为他们内心藏着深层次的恐惧。那么,这个恐惧是什么呢?

这个深层次的恐惧其实就是:他们因为害怕精神上的空虚,同时又怕麻烦,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更加有意义的休闲方式,所以就只好没有节制地玩手机

有些人因为害怕当众演讲,所以逃避一切当众发言的机会。我的一个朋友M虽然在企业中已经做到了主管的级别,平时和朋友之间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是一旦在公众场合发言,就特别容易紧张,经常陷入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

M的领导为此还专门找她谈过话。领导告诉M:“如果你想要继续获得晋升,就必须把当众发言这一关过了,否则就不能服众。”

为此,M专门过来找我,询问我如何克服当众演讲的心理障碍。对她来说,当众演讲就意味着要走出舒适区。她害怕走出舒适区,因为她内心藏着深层次的恐惧。

经过一番探讨之后,我发现:M是一个特别苛求完美的人,她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求很严格。

对于M来说,她的深层次的恐惧就是:她担心自己当众发言的时候会犯错、会表现得不完美,从而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也害怕无法给别人留下完美的印象。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走出舒适区之所以会很艰难,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藏着深层次的恐惧,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出舒适区呢?

我将走出舒适区的方法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下面我就以害怕当众演讲的M为例,详细讲解一下如何通过以下三步走出舒适区:

  第一步:重申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通常来说,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走出舒适区,是因为我们想要达到某个目标。而我们重申这个想要达到的目标,就会对自己走出舒适区产生一定的激励效果。

就像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的人,什么样的苦难都能够忍受一样。M的目标是谋求在公司更好的发展,提早实现晋升。重申这个目标,可以帮助M鼓起更多的勇气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当众演讲。

  第二步:明确自己真正害怕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害怕的事情有一种模糊的理解。而这种模糊的理解,就像是一个模糊的靶子,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难命中靶心。

对于M来说,“害怕当众演讲”只是一个表面的、模糊的现象,而她真正害怕的是“在讲话的时候表现得不完美,从而不被人接纳”。她只有真正明确自己所害怕的事情,才有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M所真正害怕的问题,我和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番探讨之后,M发现,“当众讲话时表现得不完美”并不必然意味着“不被人接纳”。

因为听众有时候并不在乎演讲者在演讲时所出现的瑕疵,他们更在乎演讲者是否言之有物,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有价值的信息等。

一旦发现自己所真正害怕的事情并不必然会发生的时候,M对“当众演讲”这件事的恐惧程度降低了不少。

谈到一个人所害怕的事情,我还想送给有演讲恐惧的人两张护身符,可以帮助他们鼓起行动的勇气:其一,事情往往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其二,我们常常会比想象中做得更好。

  第三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行动  

在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行动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坚持不断地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现实。这个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行动方式,往往能促使我们坚持得更久,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和M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M在私下聊天的时候很会表达,常常妙语连珠。于是,我鼓励M在演讲的时候不断去找“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因为这种演讲方式最适合她。

最终,我们共同商量出的策略是:M在演讲的时候,可以选择几位和自己有目光交流的听众,然后从这几位听众身上去找和朋友聊天的感觉。这样一来,M在演讲时就可以很好地放松下来,不会那么紧张了。

经过一番尝试和练习之后,M鼓起了走出舒适区的勇气,同时明确了走出舒适区的方法。在拥有了几次演讲成功的经历之后,M对当众讲话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