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意识、思想、智慧的根源以及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dsye 2020-05-25

意识、思想、智慧属于哲学科学范畴,也是精神范畴中的精华。宇宙中有三大“意识圈”:物质意识圈、动物意识圈、植物意识圈。

最近,中国科协年会在闭幕式上发布了20个2019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其中,把“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列为第五位难题。可见,研究意识产生的根源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质意识圈

宏观世界具有“规模化、和谐化、随机性、规律性”四大经典特性,其中的规律性,既确定性,就是“物质意识圈”,而人类恰恰生存在可确定、看得见的经典世界规律里。人类在不理解物质意识圈时,就会误认为是“上帝”安排好的,是“上帝”创造的。

微观世界具有“不确定性、概率性、螺旋性、跃迁性”四大量子特性,人类几乎极少了解量子特性,很少有量子意识的反应。

比如说,波粒二象性的双缝干涉实验:当你用摄像机观察实验记录时,双缝干涉的光是波的特性,当你不用摄像机观察实验记录时,双缝干涉的光是粒子的特性。这时的物质就呈现了诡异的意识态,既是物质意识圈的一个缩影。

动物意识圈、植物意识圈

动物意识圈、植物意识圈具有低级反应的生存意识。人类意识圈属于动物意识圈中的高级意识圈部分。动物和植物同样也都对客观世界的环境、生存、防卫、迁徙、寻食、繁育等生存活动,有着低级反应的生存意识,并且,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群体化、个性化”,还有个别的动植物生存意识甚至超过人类。否则,就不能适应环境,不能生存与繁育,就要被客观世界淘汰,走向灭绝,所以,动物圈和植物圈都争先恐后的“进化竞争,适应环境”。

人类意识、思想、智慧产生的科学根源

——人类由客观反应升华产生意识。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应、不同认识、不同见解、不同判断、不同总结、不同处理,人类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来自每次“认知神经元”既神经细胞一次新的“排列组合”、 新的储存记忆,也可以理解为在人脑中速写了一段新的高分辨“小程序”,这就是人不同于其他万物的根本区别。人类产生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应,而其它动物、植物也有意识,只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低级反应。人们常会好奇的问道,人和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为什么人有意识、智慧,而物质没有?神经细胞一次次新的“排列组合”,构成人的新的意识,就是其中的奥妙。

——人类由情绪意识升华产生思想。人类的思想来自对客观世界不同情绪意识、不同见解、不同认知、不同看法、不同理解。这是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称“三观”)所决定,而“三观”又受信仰、环境、教育、经历、阶层、经济等客观因素的潜移默化所影响。人虽然是具有智慧意识的高级生物,但是,同样也在不停地“进化竞争,适应环境”,这是生物圈的本能。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辨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人是精神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同时,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为:宇宙万物,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人类由思想火花升华产生智慧。人们的意识、思想来自“认知神经元”的一次次新的排列组合,于是,人的大脑中,开发与形成了“意识结晶、智慧结晶”,这就是人为什么能思维、会思考、有智慧。每一次的灵感与创新,都是新、旧叠加的认知神经元排列组合的刷新、升华!所以,人要经常不断的科学探索、生存探索和社会实践,才能不断增加与积累新的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才能不断产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成果。人对客观世界产生的新感悟、新认知,来自不断的学习、探索、交流、实践、劳动、积累、判断,来自一次次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记忆与总结。

因此,人只有不断地提高境界、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虚心学习、长见识、增才干、勤动手、反僵化、反教条、反保守,才能不断获得创新成果、智慧成果。

人类意识、思想、智慧产生的生物根源

——由生物碱基构成卵磷氨基。由碳胫生物碱基构成大脑必须的卵磷氨基,才能更好的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供给,卵磷氨基物质主要由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构成,否则,思维意识就会变差,甚至变为植物人、痴呆人。

——由卵磷氨基构成蛋白酶神经元。神经元由卵磷氨基蛋白酶构成和滋养,高蛋白、高磷脂、高镁、高钙、高钾等食物,有利于神经细胞一次次新的排列组合来补充意识需要。酶无所不能,镁促酶发育。

——由蛋白酶神经细胞构成神经元阵列。人类的大脑记忆与思维处理,需要很多的蛋白酶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阵列,就像庞大的电子存储器阵列一样,促进大脑的意识、思想、智慧的产生、思维、运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