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雨课堂|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2)

 老刘tdrhg 2020-05-25

分组记忆

1、 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7、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18、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19、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0、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1、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2、表暗中的:阴、间、密

23、表诬陷的:中、谮、诬   (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4、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都泛指朝见帝王。)

25、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26、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27、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28、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9、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0、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1、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2、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3、表监狱的:囹圄、狱

34、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5、表告别的:辞、别、谢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38、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39、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 (《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寺后。诣:到,去。

B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查办,审理)

D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责备,过错。

B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而白章。质:抵押。

D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曰:“”。坐:犯罪,犯法。

C师退,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B停车爱枫林晚。

C不肖子罪籍没。D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文公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帝又特为起大,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臣秀才。举:推举,举荐。

D韩琦镇长安,荐泾阳县。知:了解。

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郎中。拜:授予官职。

B延、至治间……丞相东曹掾。选:选择。

C寻蒙国恩,臣冼马。除:任命,授职。

D召见,嘉纳之,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授:授给,给予官职。

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侍郎。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侯之赏。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C鲁居丧服阕,为太医都事。起:开始,起初。

D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罢:免去,解除官职

B使者遂逮守,胁服其官。夺:抢夺。

C官削爵。免:罢免。

D有罪得以,有能得以赏。黜:废掉官职。

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为太史令。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

B为后将军。擢:在原官上提拔。

C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三十余人。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D(鲁)台都事。升:升官。

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加官爵。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惩罚。

C元仁宗延祐五年,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D以相如功大,为上卿。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20、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贬邵州刺史,不半道,永州司马。贬:降职并外放。

B滕子京守巴陵郡。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C暂为衔使,遂南夷。窜:窜逃、叛变。

D屈原既,三年不得复见。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帝怒,乃罢贽宰相,左除滂等官。左除:调动官职,多指升职上任。

B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C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之汶山。徙:贬谪。

D为陇西都尉。调:变换官职。

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转、调、徙:调动官职。

B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任命。

C太守察王尊廉,辽西盐官长。补:补充空缺官职。

D刑部详覆官。改:改任官职。

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

B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

C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

D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

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

B复、还,表示恢复。

C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

D判、假、移病、致仕、摄、行,表示兼代官职。

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 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B ①九品中正制   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 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D 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此之。(投靠,归顺)

B、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赞同,赞赏)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纷然相。(赞许,同意)

D、举世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称赞,表扬)

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越族

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乱事。(治理)

B、官绅受贿,召有司行推鞠狱讼之权。(有权有势的已婚人士,候补待缺补任)

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军,帝信之。(掌管,主持)

D、武帝尚幼,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掌管,治理)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坟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杂草丛生)

B、不,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穑,收割庄稼。稼穑,后泛指农业劳动)

C、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耕,耕地;耘,除草;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

D、风调雨顺,五谷丰,民心怡怡。(稔,庄稼丰收。熟稔,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登)

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但无论哪一种,都指的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B、“籴”“粜”意思正好相反,籴,卖出粮食;粜,买入粮食。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廪,米仓。“时人饥,相渔食,帝调谷禀之”,禀,赐人以谷。

D、“封府库,籍吏民”,府,古代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古代藏兵器的地方。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稼穑已登,宜速之。(割)

B、此唯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丰收)

C、汝曹少长丰,未见百姓艰难。(丰富)

D、舜之饭,茹草也。(干粮)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金银珠宝的代称)

B、其主王之食饮膳羞。(吃的东西;羞,通馐)

C、一锨复一杵,沥尽民脂膏。(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D、观察三方,皆脂膏之地,而今仓木森森,令人唏嘘不已。(富裕)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以肉投虎,犹如抱薪救火。(饥饿)

B、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蔬菜欠收

C、本四百石,宣帝增。(增加了工作)

D、丁壮从军,老弱转。(军粮,粮饷)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 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38、我国古代刑罚种类繁多,下列按“由轻到重”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 凌迟)B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车裂(五马分尸)、磔(zhé 凌迟)C黥(qíng墨字)、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磔(zhé 凌迟)、车裂(五马分尸)D髡(kūn剃发)、黥(qíng墨字)、髌(bìn割膝骨)、磔(zhé 凌迟)、车裂(五马分尸)

39、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40、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答案
1、C学。劝:鼓励,勉励】
2、A案:通“按”,握持】3、【B按,考察,察看】
4、C害:担心,害怕
5、C质:底色,底子】
6、【当:判罪,治罪】7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
8、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9、A】
10、D矜,夸耀,自满】11、B】12、C第,只是,只】13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
14、D知:掌管,管理】
15、B选:量才授官】
16、C起:起用人,授以官职】
17、B夺:消去官职】
18、A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19、B陟:进用】
20、C窜:放逐,贬官】
21、A左除:调动官职,多指降职】
22、B出:京官外调】
23、B拜,表示授予官职】
24、D移病,致仕,表示辞官】25、C】
26、A放,放逐】
27、A多,表扬,赞扬】28、B、预定,不是确定】
29、A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30、【D稔,庄稼熟了】
31、B籴,买入粮食。;粜,卖出粮食。】32、B赡,丰裕,充足】33、A、馔玉,美食,金银珠宝】34、C,俸禄】
35、C左迁,降职】
36、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37、D《论语》不属于六艺】
38、C古代刑罚重罚的三个标准,一尸首不完整;二死的慢;三远离家】
39、C】
40、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