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镇周【转】

 翰墨书香0008 2020-05-25

张镇周,隋、唐交替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本是隋朝大将,唐武德三年(620)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将军。

对于这位跟随李渊在征战立过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元勋之列的人物,虽因某种原因没有被写进新、旧唐书的列传,但对他就任舒州都督的吏治精神,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他作为教育地方官员的优秀典范而加以颂扬。

本    名:张镇周

所处时代:隋唐朝

出生地:舒州同安郡

主要成就:唐朝开国元勋之一

一、人物经历

四年(621)八月,以淮南道行军总管镇抚南方,后改任舒州总管。六年(623)三月、六月,先后在洪、宣两州击败反将张善安、陈当世。七年(624)二月,改大总管为大都督。八年(625)正月丙辰,又以寿州都督调为舒州都督。

张镇周在隋朝时的一大壮举,就是和隋将一起发现了钓鱼岛。《隋书》记载的610年朱宽、张镇周等赴琉球所经过的高华屿,即今钓鱼岛。

古籍证明,中国人发现钓鱼岛比日本早400年,是最早命名、开发经营和管辖钓鱼岛的国家,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关于钓鱼岛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隋朝,那时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一个独立国家,叫琉球。

公元607(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球。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球去招降,流球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球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流球国。流球人开始见着隋朝船舰,以为是商旅,和他们做贸易的。陈稜率大军顺利登岸。陈稜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流球语。于是陈稜派其招抚。流球不从,拒逆官军。陈稜命张镇周为先锋进攻流球人。流球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流球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

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流球国都。流球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流球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球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流球国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流球的宫室。《北史》、《隋书》记载:虏男女数千而归。《资治通鉴》则说此次俘获流球万余人。

陈棱把流球人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流球俘颁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二、清廉

舒州是张镇周的家乡,他上任前,先在自己家里命人买酒置菜,连续十天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故友,并将金银绸缎分赠给大家,流着泪和大家告别:今天我张镇周还能跟你们很高兴地喝酒,可从明天起就是治理舒州的都督,官府与百姓之间在礼节上是有阻隔的,不能再跟大家这样交往了,若亲朋故友犯法,我绝不徇私!虽是短短几句言辞,入情入理,掷地有声。镇周上任后,严格遵守法令治理舒州,关心广大百姓疾苦而不偏袒亲族,不营私,不循情。在他的治理下,战后的舒州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农业生产也很快有了发展,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并被列入传统蒙学丛书《龙文鞭影》,成为历代蒙童品德教育的典范。后又被编入《德育课堂》,再次将张镇周的楷模形象固定下来,成为教育后世士子的榜样。

张镇周之所以成为千载楷模,是因为他做人为官通透明亮,情理有别、公私分明以舒州人而为舒州都督。诚非易易。守法则伤情。违法,非礼也。伤情,亦非礼也。镇周先就故宅欢宴亲朋十日,复分赠金帛。临别又以礼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礼尽矣。诚然,本地人当本地官,必将要面对的乡亲邻里、叔伯堂宗、扯不断叙不完的七大姑八大姨、发友、故旧,是不争的事实,乡情、亲情、友情时时都会渗透在他的每一个时刻的每一个空间。他们中自然也不乏有通情达理、安分守纪、严格自律的忠实纯良,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因张镇周的出现而萌生一些恃强凌弱、鱼肉乡民、为非作歹的青皮无赖呢?期望着治理好饱经战乱的家乡故里,给他所治的州郡百姓以和平安宁,从而报答朝廷对他的信任。他能做的最好办法便是未雨绸缪,发乎以情、施之以义,晓之以礼、明之以法。为他的至亲好友、知已故交敲警钟、打招呼,为自己在家乡顺利施政铺起了一个没有干扰、没有障碍、没有沟壑的通道。但他绝不是那种一朝为官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他讲亲情、讲人情,他可以将朝廷赏赐他的财富毫不吝啬地赠送给亲朋好友,但他更看重法理、更重忠于职守,决不允许亲情冲击法理,从而影响到他的吏治。他采取了先尽亲情后执国法的做法,将二者分得清清爽爽,这使一切想通过亲情友情拉关系走后门的人断了念头,也让钻空子、抓把柄的人无机可乘、无话可说。这种凛然正气,使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境内大治。如果张镇周不是这样做,而是把人情关系个人利益与执法掺和在一起,比如在煤窑里有股份、歌厅里有好处、派老叔小舅当差、以老婆名义受贿、吃拿卡要等等,执起法来就不免通风报信,下不了狠手。那么,无论走多少次严打”“整顿的过场,还是无济于事,该乱的还得乱。已身不正者,焉能正人?

古人云:读书不学王安石,治郡当如张镇周。张镇周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他的那种吏治作风代代相传成为士人做人为官的楷模。可见,都督张镇周深入人心的不是他的权威,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从自己做起的自律、严明的人格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