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春雨,一首诗里,两种人生!

 acerbookstore 2020-05-25
“一犁酥润万牛耕,饭碗人间系死生。
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宋朝方回《西湖之游十五首》
初衣解诗:白天晴和,微风如醉,季节是仲春,节气是惊蛰之后。本地尚未解禁,但是如此春风入户,勾得人痒痒,下得楼来,遇见志愿者拦住,我微笑着说,我只是动动。于是在他的视线下,沿着围墙,来回做百十米的步度。这是春天真的到了,庭院虽小,但是脚下的绿草,软的隔着鞋子渗到心里。墙边一树桃花,带着小叶子开放。许久蛰伏家中,是今日觉得有想放飞的感觉。
到了傍晚,却无端,窗外风急。这又是春雨要来的节奏。这真是乍暖还寒时节。此时正是中国的大地上,春雨足,农耕忙的季节。想必这场雨会让土地更加的滋润。
想在一首春雨诗里,找到对立的两种感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闲下来翻一些春雨的诗,要么就是农民的欢喜,要么就是离人的哀愁。这边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边就有“红楼隔雨相望冷,朱箔飘灯独自归。”
但是眼睛我却被这一首诗吸引住了。其实被吸引,也是因为突然看到了“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这是何等悠闲。而且十四个字,写的是一个纨绔公子哥在楼上提笼架鸟的闲适。虽然人不轻狂枉少年,可是用“公子”这两个字这样入诗,真真是俗气的不得了。
这样的诗,公子改成“红袖”,都会让意境变得的优雅。这样的诗能够流传,真的是恶劣到了要笑掉大牙。这是哪个人才学写诗,还得意洋洋。
但是我是后来看到了上半句。觉得自己险些错过了一首好诗。
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
说实话,我一下泪目,而且怔住了。因为它的境界完全超乎了杏花春雨的小格局。
的确中国的古代史就是土地农民的血泪史。在这样春雨如润的时节,农民们抢着春耕,并不是因为春雨之美,万牛下地,是为抢种抢耕,关乎到一年的生死和收成。
“一犁酥润万牛耕”,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如果不站在农民的角度,一定会觉得春耕之壮丽和美。可以说这首诗起得非常的大气,很容易写下歌功颂德太平盛世的丽句。但是诗人不是为了应景写诗,一支笔如刀,直接深入了农民的生存和内心。
“饭碗人间系死生。”这真是令人怆然。诗人方回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或者官员呢?答案会让很多人震惊。他不是的。方回在古代历史中的节操为诟病。传说,他献媚贾似道,以获得官场的安稳,但是在贾似道倒台后,他马上落井下石。到元军到来的时候,他一方面高唱守卫边疆,一方面有望风而降,所以在古代的文人所编的历史上,他是没有主流地位的。
但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却分明地表达了他对农民以及生死的哀伤,记录了现实社会的苦难,倾注了对农民的同情。
可以说方回后来做的官不可谓不高,但是在这一首简单的诗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贵族阶层的态度。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两句的深刻,“公子楼头听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这后面不是俗,而是讽刺贵族子弟的轻薄。这些人的闲适无聊,闲情雅趣,乃至偎红倚翠都是建立在阶层和无知轻狂之上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就杜甫是一代诗圣。而方回的这句“饭碗人间系死生”何尝不是一种清醒和悲怆。
方回生活在南宋末年,南宋朝廷贵族的醉生梦死,老百姓的辛苦,将性命联系在土地之上,却还有各样苛捐杂税,天灾人祸。他为官想必并非是攀附,只是想维持自己的生存和为百姓做点什么。而他的投降或者也是因为怕死。因为死得毫无代价或者而要赔上更多的性命。
他的人物生平已经无可更加细致的考证。但是他诗里所流露出的对农民的深切的同情,让人动容。
所以这首诗竟是这一句“公子楼头赏春雨”俗气得恰好,在小小的28字里,春雨之下,并存了两种人生,一方面竭力的生存,另一方面醉生梦死。这恰是南宋末年的末世征兆。
初衣胜雪为了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