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唐』太监之鱼朝恩篇[代宗]

 白衣钱子 2020-05-25

一、宦官监军的开创者

鱼朝恩在肃宗朝时就很宗受信任,只是当时李辅国的光芒太盛,导致他一直不太显眼,仅有几次露面,结果却很尴尬。两次监军,两次大败——邺城之战和邙山之战。前者的受害者是郭子仪,后者是李光弼。

唐代监军的出现是宦官登上历史舞台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唐政府只考虑政治而不考虑军事的一个畸形产物。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让肃宗皇帝开始对军队将领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不信任,为了对军队形成有效约束,就开始向前线派出宦官充当监军。这种想法正确与否有待商榷,但恶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外行领导内行,部队的军事行动受到了极大的干扰、牵制甚至破坏。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带着肃宗李亨的深深嘱托和殷切希望,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九大节度使计二十余万人(后来追加到六十万人),向邺城集结,目标是刚刚弑父篡位的安庆绪。李亨的目的很明确,准备对“安史之乱”毕其功于一役。

这次会战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名将云集,也不不规模浩大,而是这支队伍的一把手不是元帅,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个职务是李亨的新发明,持有人就是鱼朝恩。

乾元二年三月,邺城之战,经过鱼朝恩的胡乱指挥,六十万唐军大败于史思明的五万人马,唐政府累数年才攒下的家底瞬间毁于一旦,“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这还没完,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洛阳城外的邙山之战。在肃宗和鱼朝恩的死催之下,采取战略防守、占尽优势的李光弼被迫出战史思明,唐军又遭遇了一次与当年潼关哥舒翰一样的大败。

两次大败开局一样、过程一样、结局也一样: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背锅,鱼朝恩却不降反升,恩宠日隆。

二、救驾上位的政治投机

俗话说: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吐蕃入寇。十月七日,兵临长安城下,代宗仓皇出逃,八日,代宗逃到华州,却发现连个接驾的都没有——人都跑光了。正当一行人饥寒交迫的时候,驻守陕州的鱼朝恩大人前来救驾。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

饥寒困顿、孤立无援的代宗李豫百感交集——何以解忧,唯有宦官。

不仅如此,当驻驾陕州的李豫下诏“勤王”时,整整一个月,由于都恼怒代宗宠信宦官,各地竟无一兵一卒前来救驾!谁忠谁奸,还有什么可说的吗?信任的天平再次倾斜,当年十二月末,代宗下诏,这次护驾有功的鱼朝恩被任命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领各部禁军。

三、朝堂上的内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国无外患,必生内斗。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虽然帝国早已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同时还面临着“藩镇割据”等乱象,但是,这毫不耽误鱼朝恩这样的奸宦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挑起内斗。

第一个目标来自军界,他就是威名赫赫、德高望重的郭子仪。

按说,郭子仪虽然在对敌斗争中暴风骤雨冷酷无情,但是这个在大唐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出了名的顾全大局和与世无争。即使在邺城之战中背了那么大口黑锅、被解除了一切职务都没分辩的人,怎么就得罪了鱼朝恩呢?

他没有得罪鱼朝恩,而是鱼朝恩看他不顺眼了,原因是郭子仪声名太盛,影响到他了。

要不人都说太监不男不女性格变态呢,鱼朝恩使坏都不走寻常路,他采取的办法是掘郭子仪的祖坟。

时间是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郭子仪外出归来,自家祖坟被掘,而且时人都知道这缺德事是鱼朝恩干的。对此,代宗皇帝非常紧张,因为他知道这事放谁都无法忍受,他怕如果郭子仪揪住不放的话,作为皇帝的他将两面为难。但是,他还是小瞧了郭子仪。因为郭子仪说“乃天谴,非人事也。”意思是,他多年带兵,军中时常发生挖坟盗墓的事,这次他家祖坟被挖,是老天爷在惩罚他,和别人无关。

一场可以引起大唐朝堂地震的事故就这样被郭子仪化于无形。

第二个目标来自政界,是时任宰相的元载。和与世无争的郭子仪不同,鱼朝恩和元载之间却是赤裸裸的权力之争。

鱼朝恩自从“观军容使”兼掌禁军后,“宠任无比,上常与议军国事,势倾朝野”。兼管政事,就不可避免地和宰相发生利害冲突。而对此,鱼朝恩毫不在乎,不论何时何地,“恣谈时政,陵侮宰相”。元载却“默不敢应”。不过,如果说郭子仪是一位以国体为重的忠厚长者,不屑和鱼朝恩一般见识的话,那么这位元载可不是什么善茬。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了众人的判断。一次,国子监开坛讲课,讲课人是鱼朝恩,内容是《易经》第五十卦“鼎卦”。鼎乃国宝重器,象征国家权力,而鼎之三足则通常被用来代指宰相。鱼朝恩指桑骂槐,就“鼎足折,覆公餗”展开话题,讽刺当朝宰相尸位素餐,不干正事,导致朝堂上下一派悲催景象。

他在台上讲得兴高采烈、口沫横飞,台下就坐着俩宰相:王缙和元载。王缙当时就气得变了颜色,可元载却始终面带微笑,不露声色。

鱼朝恩此举纯为试探宰相的反应,事后他对人说:“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前者说王缙,后者说元载。

他的判断没错,不久他就死在了这个“笑者不可测”的人手里。

四、权宦的末日

事在人为,性格决定命运,真正最后把鱼朝恩作死的还是他自己。

长期的专权、代宗的纵容、其他人的忍让,让鱼朝恩逐渐忘乎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仿佛他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殊不知,他正在一步步触碰着皇权的底线

他首先是开历史之先河,在禁军中设黑牢——这几乎是明代锦衣卫“诏狱”的前身,但后者是官办机构,他却是私设。后者是政治需要,他却单纯为了敛财。他们的手段很简单,就是搞捏造陷害,先抓人,然后让其用钱赎人。这件事情把代宗惹毛了,因为鱼朝恩打得是皇权和禁军的旗号。

其次,他把皇权当成了自家开设的“银号”,予存予取。时间是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他的一个养子在外面和人打架吃了点亏,回来就和鱼朝恩哭哭啼啼,结果鱼朝恩第二天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找代宗要官。理由是他儿子官太小,净受人欺负,要求把他养子的官职从六品升为三品。

问题来了,一是他那个养子才十来岁,放到现在刚上小学;二是随口要官许官,朝廷的制度纲常何在?但此时,惊人的一幕出现:没等代宗开口,旁边已经有人拿过来一件紫衫(三品穿戴),给小孩子穿上了。

代宗震惊了:不仅鱼朝恩僭位,身边已经有很多人站队鱼朝恩了。那么,他这个大唐皇帝将被置于何地?杀机一晃而过,目光正好迎上了对面的宰相元载,两个眼神瞬间形成了默契。

经过和元载的密谋,这一年的三月十日,代宗借寒食节之机在宫中设宴,宴会甫一结束,代宗就派人缢杀了鱼朝恩,一代权宦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