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妻妾成群如何和谐相处?从小妾存亡的漫长历史中去找寻答案

 乇三千 2020-05-25

一、小妾形成之历史

每一个新事物或者新名词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当然,不会一蹴而就,都会有个过程。

1、姐姐妹妹一起来
歌曲《达阪城的姑娘》中有一句,“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妹妹,带着那嫁妆,赶着那马车来”。以前一直以为这是调侃,研读过小妾的历史后才知道,在古代,还真有这么一说~


最早的时候,是没“妾”这个称呼的,最早的妾叫做叫媵(yìng),郑玄在《仪礼》一书中作注说“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意思是,古代嫁女儿,要捎带着把侄女或妹妹也嫁过去。史书上关于姐妹同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尧帝把女儿嫁给舜,就是姐姐妹妹两个一起嫁的。史学家分析,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应该是远古时期群婚制的蜕变。

2、作为男人战利品而存在
说到远古群婚制,不得不说部落战争,因为当时的“老婆”,有很多都是抢夺而来的。

女人之所以要到外面抢夺,一是作为战利品,体现男人的强权!二是可以避免近亲结婚,减少畸形儿的产生。当然,第二条是我们现在的分析,第一条才是本段小妾之存在的主要因素。

李玉刚话剧《昭君出塞》
翻阅史书不难发现,很多战争都是源于女人,很多战争也是止于女人。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特洛伊木马”,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比如“昭君出塞”,便可让汉王朝几十年无战争。女人,是体现一个男人尊严的最佳战利品!为什么曹操好人妻,很大意义上不是因为他好色,而是因为他好权!得到的女人越多,尤其是敌人的老婆,越体现他的权力之大!

所以,男人都喜欢三妻四妾,这便直接促进了小妾的产生。

3、作为商品而存在
前面说了小妾因体现权力的战利品而存在,其实还有个并存的因素,便是她同时也是商品。

在很早以前的奴隶时代,人是可以作为商品的。男人自然就是劳动力,而女人,除了作为劳动力,便是作为“床上的女人”。

需要说的是,奴隶不一定要你主动获得,还有赠与。主动获得的还好,用完还可以“扔”或送给别人,如果是地位比较高的人送给你的,比如皇帝,那你就要好好珍藏,并给其以名分。妻不行,那就妾吧。于是,妾便有了存在的必要。

4、奔则为妾
在古代,有一种情况是不能娶来当老婆的,便是私奔或野合。

古代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就私会或强娶,就算不得名正言顺的老婆,即使你一生只娶这一个女人,她也没有名分,算不得妻。
但是,既然私会了,你污了别人的身子,总不能抛开不管吧!不能因为礼教让相爱的两个人成为牺牲品啊!男人还好,不行再找一个,女人呢?没了清白,就嫁不出去了!于是,人们便研究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就是《礼记》中记载的“奔则为妾”,你不能做妻,就做个“高等下人”吧~

小结:以上四点,我们就明白了在古代妾存在的必要性,因整个大环境或个人私心的需要,她根本消失不了。

二、妻为何能接纳妾?

既然在古代妾消失不了,那就要与妻共存。俗语说得好“女人心是针鼻儿做的”,小气的很。这句话虽然有调侃的味道,但用来形容女人容忍度之小倒也巧妙。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古人是怎么搭好这个戏台,让妻与妾好好唱的呢?

1、妻永为正,妾永为偏
因为妻子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所以她具有合法性,所以古代“法律”规定,“毋以妾为妻”。

之所以这么规定,也有古人之智慧。早在很早以前,古人也没太多讲究,比如齐桓公就有三个夫人。但是,因为有三个夫人,在选择继承人上出现了问题,引起继嗣之争,导致国家战乱。于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和诸侯在葵丘订立盟约,其中就有“毋以妾为妻”,正是这个“国际准则”,使妻子渐渐有了合法不变的正统地位。

葵丘会盟遗址 商丘市民权县
基于此,后人继续加以完善,甚至在唐代都出现了真正的法令,规定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严肃处罚妻妾颠倒的行径,“以妻为妾,徒二年。以妾为妻,徒一年半。各还正之”。惩罚你不算完,还要把你改的再还原!妻子的地位一百年不动摇~

所以,家里来了小妾,即使老爷宠她,妻子的地位还是不受影响的,永远可以住正房,小妾则只能住偏房。

2、生活中繁杂的礼仪,让妻有正统感
我们上条说了,妻子相对于小妾有优越感,比如妻子可以住正房,小妾只能住偏房!其实不止于此,妻子的优越感生活中处处能体现。

比如在吃饭的问题上。当家中有妾的时候,作为主母的妻子是不需要下厨房的,一切由妾和仆人料理。吃饭时,妻子和丈夫坐在主位,而妾只能坐侧席。如果家中有老人,妻子可以象征性地侍奉他们吃饭,而妾连侍奉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在穿衣的问题上。如果家里做官,妻子是有和丈夫官服相配套的衣服的,而妾则没有。就连平常穿的衣服,妻子也多以正色,图案也大气,多用牡丹、福寿等图案。而妾,多以间色,图案也只能用桃花蝴蝶之类“俗气”的。在饰品上,妻的等级也要比妾高,比如妻用金钗,妾只能用银簪。

八抬大轿
还有出行的问题。比如出门时,妻是可以用和丈夫同等规格交通工具的,而妾,必须低一级。比如妻用八抬大轿,妾只能用四抬。就算走路,妾也要跟在妻后面。而且就算在家中行走,妾碰见妻,还要主动避让到一边侍立。

比如家中来客人了。贵客往往是妻子接待的,妾只能端茶倒水。如果是地位低一点的客人或亲朋,往往要拜见主母(即妻),不需要拜见妾。甚至,妾的家人来了,要先拜见主母,经主母同意才能见妾。

总之,几乎所有生活细节都体现着妻子在家中的正统地位,让她可以不受半点气。

3、连身后事都安排好了
为了让妻大胆接纳妾,古人的安排可谓面面俱到,不仅仅生活上,就连在白事上,也处处体现着妻的尊贵。对古人来说,红白喜事可是大事,对这两件事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地位。

首先是妻子最关心的,当丈夫死了。丈夫死,妻要守丧三年,妾则只有一年。不要以为三年比一年辛苦,在古代,这是种荣耀,就像妻能侍奉公婆,而妾不能一样。

其次,妻子死了,妾要给妻守孝一年,而妾死了,妻则可以不守孝。给高等级人守孝,是荣耀,而不给低等级守孝,是尊贵。此处亦体现妻比妾尊贵。

如果丈夫和妻都死了,则可以合葬,而且妻的牌位可以安放在祠堂里,姓氏可以刻在墓碑上,享受后辈的供奉。而妾死,则不能和丈夫同穴。


如果丈夫早死,妻要终身守寡,还可享受贞节牌坊,而妾则不能。丈夫死后,丧期结束,经妻同意,妾可以改嫁。甚至,没了丈夫,妻可以把妾当做奴隶卖掉,这也就是生活中妾不敢招惹妻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4、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我们上面说,丈夫死后,妻可以把妾卖掉。但是,其实大部分妻都是心地善良的,他们接纳妾的原因,也是同样身为女人的同情。

虽然礼教规定了许多条款,让妻比妾尊贵,但毕竟帝王将相的家庭很少,大部分家庭都是平头百姓。这些平常人家的正妻,其实出身并不那么高贵,她们对妾的遭遇可能更感同身受,生活中也不会那么上纲上线地完全按照规定的礼仪行事。对她们来说,维系和妾的关系,不需要完全依照“法律”的制约,可能很多的是宽容,是同情。

妻妾和睦相处之经典
所以,在古代,确实是有很多妻妾可以和睦相处,做到其乐融融的。甚至有很多,当丈夫死后,妻和妾相伴一生一起善终的例子。

小结:看完以上几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女人可以容纳妾的存在了,有“法律”的约束,有整个社会的道德支援,有同样身为女人的同情,大多数女人确实可以做到和睦相处。只是,小妾的存在,对女人来说始终是不公平的,而且它是有碍文明进步的,最后必定会消失。

三、妾之消亡史

有压迫必然会有反抗,小妾的存在,让女性地位受到极大的压制,而且封建礼教制定的条条框框,给女性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小妾制度日趋完善的同时,其实也伴随着抗争。

1、女性的呐喊
人人生而平等。女性虽在体力上不如男性,但有其特有的优势,这一点亘古未变,所以女性的维权意识不止现代才觉醒,早在古代就有。我们上面谈妾之存在有其时代的必要性,但必要非必然。而且,许多女性就看出,这种必要,完全是男人的必要,是强加给女人的!于是她们高声或无声呐喊,以求减低这种必要性。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敢于呐喊,必然要有殷实的家底。

比如东晋政治家谢安的夫人,便是名门之后,觉醒意识自然强烈。《世说新语》中记载,她严禁谢安纳妾,甚至家里的歌舞伎,都不让谢安单独接见。谢安碍于男人的面子想纳妾,又害怕这个强悍的媳妇,便让旁人当说客,旁人引经据典,搬出了周公,谁知谢夫人却说:“你们闭嘴吧,这礼是周公定的,自然向着你们男人,如果让周夫人定,岂不是要纳夫了?”这口气,活脱脱一个“谢大脚”,怼得众人哑口无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唐朝名臣房玄龄的夫人,就坚决不让房玄龄纳妾。唐太宗知道了,大呼不成体统,便赏给房玄龄几个宫女为妾,结果被房夫人抗旨拒绝,甚至于以死相逼喝了假的毒酒!(唐太宗导演的一出戏,见《唐语林》)

总之,女性在捍卫自己的权利上,从未沉默,只不过古代这种声音没有形成规模罢了。

2、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女性捍卫者
类似谢夫人和房夫人这样的例子,虽然表面是女方强悍,但其实背后也有男方的隐忍和默许。比如依照房玄龄的地位,他真想纳妾,一纸休书就能换个妻子,犯不着惊动太宗。即使惊动了太宗,太宗也大可一杯真毒酒赐死房夫人,不必对一个女子畏首畏尾。之所以没有强行纳妾,其实都是他们心胸宽阔的表现。尤其是再对比一下朱元璋就更加明显。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的老婆要死要活不让胡大海纳妾,朱元璋直接下令把她剁成了肉泥!这虽然是为了建国初期给一众不服管教的人来个下马威,但未免也太过残忍!


所以,女性维权的道路上,一直离不开男人的支持。此刻,男人反倒成了女人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支持者!甚至,有些男人主动走到了台前,坚决地表示对妻子的忠贞和对女性的尊重。

比如宋朝改革家王安石,他的前卫思想不止表现在变法上,对于女性也有自己坚定的态度!他始终坚持一个老婆,坚决不纳妾。甚至,他老婆为了他的面子给他张罗了一些小妾,都被他言辞拒绝!

比如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司马光,他虽然和王安石是对手,但在对待纳妾这件事上却出奇地一致,坚决维护一夫一妻制!甚至妻子把小妾给他领回家门,就差洞房了,都被他撵了出去~

3、革小妾的命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而有些事,却不会那么顺其自然地消失。几千年来,虽然有过抗争,但小妾却一直存在!于是,便有人出来革她的命了~

太平天国起义,由于痛恨社会的不公,而且其教义间接受到《圣经》的影响,所以更强调人人平等,甚至是男女平等。“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这都是男女平等的体现。

但是,在重视男女平等的同时,它也过分强调男女有别!太平军为了维护教义,坚决不允许男女同住,甚至把军队分成了男队和女队,甚至是亲戚,哪怕是母子、夫妻也不能见面!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人独睡,犯罪加倍!”不久后军队内部矛盾激化,这种禁令才慢慢放开,男女有别现象才得到了缓和。但是太平军仍然提倡“一夫一妻”,不能纳妾。

太平天国女兵影视形象
只是,在这件事上,太平军没有做到人人平等,他们的几个天王从来没有这个限定,甚至天王洪秀全纳的妾比清朝皇帝都多!于是,伴随着这次起义的失败,对小妾的改革,也注定是失败的。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思想却延续了下去。一直到维新变法,这种思想不但有了更广泛的传播,甚至出现在不少书籍文章中。

比如谭嗣同“男女同为天地之精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比如宋恕的《六斋卑议》呼吁废除父母包办婚姻和纳妾,实行一夫一妻制;比如梁启超,更是身体力行,拒绝纳妾,甚至主张妇女不裹足,进学堂接受教育。

但是,其中也不乏思想超前卫者。比如康有为,他不但主张废妾,而且主张废妻!他觉得男女情到深处自然浓,“凡有色欲交合之事,两欢则相合,两憎则相离”。相爱是男女两个人的事,不必以婚姻束缚,“有交好而非婚姻,有契约而非夫妇”。

只是,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这一系列言论都没得到有效的实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才制定一系列条例,规定“不置妾”。后来又历经北洋政府的反复,国民政府的《民法》,废妾制度才基本定型。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到1950年,新中国又有了更加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至此,小妾彻底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结言:平心而论,完全凭感情维系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妻妾如此,夫妻如此,朋友更是如此。所以,要么通过各种规范做到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要么便做到相交淡如水,以便随时能相忘于江湖。读小妾的历史,其实也能帮你处理和反思人生所经历之各种关系~

参考资料:王绍玺《小妾史》
点我说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